“世蕃啊,”严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们,可能,真的老了。”
就在严嵩,这位权倾朝野二十载的老首辅,第一次,对自己固有的权力游戏,产生怀疑之时。
京城西山,一处被禁卫军层层封锁的采石场内。
一场决定着无数人命运的“奠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这里,便是苏明理为“水泥”选定的生产基地。
西山,富含石灰石和黏土,这是烧制硅酸盐水泥最主要的两种原料。而神机营旧址里,那几座被废弃的,用来冶炼钢铁的高炉,经过格物总局冶炼部的紧急改造,变成了这个时代,第一批土法“水泥回转窑”。
苏明理,身穿一身便于行动的短打劲装,头上戴着一顶草帽,正站在一座新砌的窑炉前。他的脸上,沾染着些许灰尘,那双本该清澈的眼睛,被炉火映照得通红,布满了血丝。
过去的五天五夜,他几乎没有合过眼。
他将自己关在格物总局的密室里,凭借着脑海中,那点可怜的,来自21世纪文学博士的化学知识,和葛常、呼延硕等一批最顶尖的匠人,进行着一场近乎疯狂的头脑风暴。
“不!温度不对!石灰石煅烧,温度必须超过‘离火之数’!”这是葛常,这位前炼丹方士的坚持。他口中的“离火之数”,换算成现代温度,大约在900摄氏度左右,恰好是碳酸钙分解的临界温度。
“督办大人,您说的这个‘球磨机’,恕老夫愚钝,实在是……想不明白。将烧好的料,放进一个转动的铁桶里,靠里面的铁球自己去砸碎?这……这怎么可能比得上我们老师傅用大锤,一锤一锤砸出来的石粉,来得精细?”这是木工部和铁工部的老师傅们,共同的困惑。
“督办大人,您确定,要往这石灰粉里,掺入三成的黏土,和半成的铁粉?依小老儿看,这黏土性软,铁粉性沉,掺和在一起,只会让这‘水泥’,变得不纯。炼丹之道,讲究的是‘去芜存菁’啊!”这是葛常,对水泥配比,提出的质疑。
面对着无数的质疑和困难,苏明理没有丝毫的动摇。
他不懂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但他知道,水泥烧制的几个核心要素:高温煅烧、生料配比、熟料研磨。
他无法跟他们解释什么叫“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
他只能用最不容置疑的,独断专行的命令,去推动这一切。
“温度,就按葛道长说的‘离火之数’去烧!呼延师傅,你负责观察火焰颜色,必须烧到,火焰从橘红,变为亮白色!”
“球磨机,必须造!我不管你们明不明白,图纸在这里,三天之内,我必须看到一台能转动的铁桶!”
“配比,就按我说的,石灰石七成,黏土三成,铁粉半成!一点都不能差!”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他不能有丝毫的民主,他必须成为一个,说一不二的独裁者。
幸运的是,他手下的这批格物士,虽然充满了疑惑,但出于对苏明理的信任和崇拜,依旧一丝不苟地,执行着他的每一个“怪异”的命令。
而现在,是见证奇迹,或者……见证失败的时刻。
第一批,按照苏明理的配方和工艺,烧制、研磨出来的“水泥”,已经出窑了。
那是一种,灰黑色的,细腻的粉末。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像……路边的尘土。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眼神中,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工部尚书张纶,司礼监的陈洪,甚至连苏明德,都闻讯赶来,站在不远处,屏息凝神。
这场豪赌的第一个骰子,即将,掷出。
“加水,搅拌。”苏明理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依旧沉稳。
两名力工,抬过来一桶清水,小心翼翼地,按照苏明理要求的比例,将水倒入了装着水泥粉末的木槽之中。
另外几名工匠,则用木铲,飞快地,搅拌起来。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那些原本干燥的粉末,在与水接触之后,迅速地,变成了一种粘稠的,灰色的泥浆。并且,随着搅拌,那泥浆,开始散发出一股……温热的气息。
“热……热了!督办大人,这……这泥,是活的!”一名负责搅拌的工匠,惊恐地叫了起来。
“继续!”苏明理的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
他知道,这是水泥的水化热!是硅酸盐化合物,正在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成了!理论上,已经成了!
泥浆,很快便被搅拌均匀。
苏明理让人抬过来一个事先准备好的,一尺见方的木制模具。
“倒进去,抹平。”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水泥砂浆,倒入模具之中,并用木板,将表面,仔细地抹平。
做完这一切,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个装满了灰色泥浆的木盒子上。
现在,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时间,来验证,这滩看似普通的泥浆,究竟是能点石成金的“神物”,还是一个……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最终只得到一滩烂泥的,天大的笑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