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共同御敌,瓦岗的暂时团结
李密那句命令,如同最后一块石头落下,在空旷的大殿里激起层层回响,也为这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画上了一个血腥而仓促的句点。
殿内的烛火被夜风吹得一阵摇晃,将李密的影子投射在背后的墙壁上,巨大而扭曲,像一尊择人而噬的神魔。他不再看杨辰,那双深邃的眼眸已转向殿外,仿佛已经穿透了重重宫墙,看到了城外那片黑压压的兵锋。属于枭雄的专注与冷酷,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杨辰依旧保持着躬身的姿态,低垂的眼帘下,眸光平静。他能感受到李密身上散发出的那股压力,像山一样沉重,却已经没有了方才那种审视与猜忌,转而是一种纯粹的,上位者对下属的驱使与考量。
他知道,自己赌赢了。
用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套上一个真实发生的危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妖异”的变数,变成了一个“胆大包天但尚在理解范围内的谋士”。李密信了几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李渊大军压境的此刻,他需要自己这把“刀”,一把足够锋利,也足够了解对手的刀。
“茂公。”李密的声音传来,不带情绪,“你带他去军师府,所有舆图、兵册、军情简报,皆对他开放。另外,传令下去,一刻钟后,所有在城中的偏将以上将领,到议事堂议事。”
“是,魏公。”徐茂公躬身应道,声音里透着一股如释重负的疲惫。
李密不再多言,大袖一甩,转身便向殿后走去,他的背影挺拔而孤绝,每一步都踏得极为沉稳,仿佛城外的十万大军,不过是他脚下的一块顽石。
直到李密的背影彻底消失在黑暗中,徐茂公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他转过身,用一种极为复杂的眼神看着杨辰。那眼神里,有欣赏,有后怕,还有一丝哭笑不得的无奈。
“你小子……”老军师摇了摇头,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声叹息,“真是要把老夫这把骨头给吓散了。”
杨辰直起身,脸上露出一抹歉然的微笑:“军师恕罪,事急从权,小子也是无奈之举。”
“无奈之举?”徐茂公吹了吹胡子,“我看你是胆大包天!这种借刀杀人、瞒天过海的计策,一环扣一环,连我都差点信了你的鬼话。若是那斥候晚来半步,或是李渊的兵马没动,你打算如何收场?”
“那小子就只能承认自己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任凭魏公发落了。”杨辰说得轻松,仿佛在说一件别人的事。
徐茂公又被他这副光棍模样气得笑了出来:“好一个任凭发落!你算准了魏公眼下用人之际,不会真的把你怎么样。你啊你,心思比那九曲黄河还要多几道弯。”
他嘴上虽在数落,但看向杨辰的目光,却越发柔和。他扶着杨辰的手臂,一边向殿外走去,一边低声嘱咐道:“不过,你今日此举,虽是行险,却也确实起到了奇效。翟让大哥那边,算是暂时稳住了。李密……魏公这个人,雄猜之主,能共患难,却未必能共富贵。你今日在他面前展露的锋芒太盛,日后行事,切记要藏拙三分,不可再这般锋芒毕露了。”
“学生谨记军师教诲。”杨辰心中一暖,知道这是徐茂公在真心提点自己。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那座气氛压抑的大殿。殿外的夜风格外清冷,吹在脸上,让人精神一振。天边,残月如钩,星光暗淡,一股山雨欲来的气息,弥漫在洛阳城的上空。
军师府的议事堂内,早已灯火通明。
巨大的沙盘摆在正中央,上面精细地标注着洛阳周边的山川河流、关隘城池。墙壁上则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舆图。十数名瓦岗军高级将领已经齐聚于此,他们一个个甲胄在身,神情肃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与血的味道。
这些人里,有李密的心腹王伯当、裴仁基,也有翟让的旧部单雄信、王儒信。就在不到一个时辰前,他们还在那场鸿门宴上彼此怒目而视,恨不得拔刀相向。而此刻,他们却站在同一张沙盘前,眉头紧锁,共同面对着来自西面的巨大威胁。
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凝的,属于战前的寂静。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私下议论,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座沙盘上,仿佛要将上面的每一寸土地都刻进脑子里。
这就是战争的魔力。它能轻易地撕裂和平,也能在瞬间,将最深的仇恨与矛盾,强行压制下去。
当徐茂公带着杨辰走进议事堂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了过来。对于徐茂公的到来,他们并不意外,可看到跟在徐茂公身后的杨辰时,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尤其是一些翟让的旧部,看向杨辰的眼神更是复杂。他们还清楚地记得,就是这个年轻人,在宴会上用一番诛心之言,将他们逼到了何等难堪的境地。
“茂公,这位是……”一名性子较急的将领忍不住开口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