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半了,回来续写。
另外,我开了新书。
——
他亲自将陈默等人安排的奢华客院休息,态度愈发恭敬。
翌日,天刚蒙蒙亮,庄严肃穆的号角声便响彻整个景都。
祭天大典,即将开始。
陈默带着秦风、李嫣然,在宫人的引导下,前往皇宫正殿前的巨大广场——承天广场。
此时的承天广场,已是人山人海,旌旗招展。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身着隆重的祭服。广场四周,则有精锐的御林军持戟而立,甲胄鲜明,杀气腾腾。更外围,则是获准观礼的景都世家、宗门代表以及部分有名望的散修,人头攒动,却鸦雀无声,弥漫着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九丈的圆形祭坛,以白玉垒成,上面雕刻着日月星辰、山川社稷的图案,古朴而神秘。祭坛周围,按照玄奥的方位,摆放着各种祭品,三牲五谷,美酒琼浆,更有许多散发着浓郁灵气的天材地宝。
陈默三人的位置被安排在观礼台的前列,紧邻着皇室成员和一些重臣,彰显着特殊的待遇。他们到来时,立刻吸引了无数道目光。经过昨晚,陈默这位神秘强者的形象早已传开,而秦风和李嫣然,一个是被太子引荐的天才弟子,一个是昨日刚被证实突破牛叉境的少女,同样备受关注。
“看,那就是太子殿下请来的高人!”
“气息果然深不可测,昨晚养心殿……啧啧。”
“他身边那个少年,就是近日斗牛场声名大噪的‘无面少年’秦风?果然气质不凡。”
“那小姑娘就是李嫣然?如此年纪便是牛叉境,天赋恐怖啊!”
窃窃私语声在人群中流传。
秦风感受到四周投射来的各种目光,有好奇,有审视,有嫉妒,也有善意,他面色平静,目光沉稳,只是默默运转《御灵诀》,感受着这广场上远比外界浓郁且肃穆的灵气流动。李嫣然则有些新奇地东张西望,她还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隆重的人类国度仪式。
很快,钟鼓齐鸣,乐声大作。
梁国皇帝梁知节,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平天冠,神情庄重,在太子梁承志、二皇子梁承业(虽称病,但此等大典不得不来,只是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以及一众宗室亲王、后宫妃嫔的簇拥下,缓步登上祭坛。
祭天仪式繁琐而冗长,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燎……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礼制。
梁知节作为主祭,每一步都一丝不苟,诵读着古老的祭文,声音洪亮,传遍整个广场。祭文内容无非是歌颂上天(或者说,这斗牛星的某种天地意志)功德,陈述梁国历代先皇励精图治之功,祈求上天继续庇佑梁国风调雨顺、国祚绵长。
陈默以现代人的灵魂旁观着这一切,感觉颇为新奇。他能感觉到,随着仪式的进行,那祭坛之上,似乎真的凝聚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磅礴意志,引动了冥冥中的气运,与下方的梁国龙脉相互呼应。整个承天广场的灵气都变得活跃而虔诚,仿佛在朝拜某种至高存在。
“有点意思……这祭天,并非完全是形式,似乎真能沟通天地,汇聚国运民心。”陈默心中暗忖,“这斗牛星的修炼文明,果然有其独到之处。”
当仪式进行到“初献”环节时,异变突生!
按照礼制,需由皇室中最出色的年轻子弟,将最重要的祭品——一件蕴含庞大龙气的“镇国玉玺”(非传国玉玺,而是特制的祭天礼器)捧上祭坛核心。
原本,这个人选一直是太子梁承志。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象征着储君的地位和得到上天的认可。
然而,就在梁承志准备上前时,站在宗亲队列前列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亲王,忽然朗声开口:“陛下!老臣以为,此次祭天大典,意义非凡,关乎我大梁未来二十年国运。承志太子虽贤,然修为进境近年来似乎有所迟缓。老臣听闻,二皇子承业,近日得蒙高人指点,修为大进,已触摸到牛欢喜境门槛!由他献上玉玺,或能更得上天喜悦,佑我大梁!”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这老亲王乃是梁知节的皇叔,德高望重,在宗室中影响力不小。他这番话,看似为国考虑,实则直指太子修为不足,公然为二皇子张目,其心可诛!
梁承志脚步一顿,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他修为卡在牛叉境巅峰确实有段时间了,但这般在祭天大典上被当众指出,无疑是极大的难堪。
二皇子梁承业眼中则闪过一丝得意,虽然昨晚被陈默震慑,但此刻有皇叔公撑腰,他又看到了希望。他上前一步,躬身道:“皇叔公谬赞,孙儿只是略有寸进,不敢与皇兄相比。但若父皇与上天需要,孙儿愿竭尽全力!”他说话间,刻意释放出一丝气息,果然比之前强横了不少,隐隐有突破之兆。
高台之上,梁知节眉头紧锁,显然也没料到宗室会在此刻发难。宰相刘文正和镇国公石破天对视一眼,皆默不作声,静观其变。容贵妃嘴角则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