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后汉异星录 > 第8章 商道熙攘·飞钱初行

后汉异星录 第8章 商道熙攘·飞钱初行

作者:凌阅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8:36:53

洛阳残垣下的新市

凛冬的寒风掠过洛阳城残破的宫阙飞檐,呜咽着穿过太学仅存的几根焦黑石柱。然而在这片巨大的废墟旁,紧贴着南城墙根,却奇迹般铺展出一片喧腾鼎沸的新天地。昔日护城河的壕沟大半已被商贩的货棚和临时搭建的简陋客栈填满,形成了一条蜿蜒数里的喧嚣长河——这便是被流民和行商们称作“南墙市”的所在。空气中混杂着关东的麦饼焦香、陇右的牛羊膻气、蜀地花椒的辛烈、以及江东咸鱼海货特有的腥咸。骡马的嘶鸣、运货板车吱呀作响、商人南腔北调的吆喝与讨价还价之声,汇成一股比昔日洛水还要汹涌的声浪。

一个戴着厚实皮帽、脸颊冻得通红的冀州粮商,正操着浓重的乡音与一位荆州来的布匹贩子争得面红耳赤。两人中间摊开一匹织造精美的蜀锦,色彩绚烂的锦鸡在晨曦下仿佛要振翅欲飞。

“刘掌柜!你这尺子不对!”冀州粮商赵大眼珠子瞪得溜圆,手里捏着一把明显发旧、刻度磨损的木工尺,“俺这可是正经大司农颁下的官尺!量你这锦是三丈八尺!你那尺子量出四丈?哄鬼呢!”

荆州布贩刘福不急不躁,慢悠悠从怀中掏出一把黄铜打造、锃亮崭新的尺子,尺身上还阴刻着“许都工坊监制”几个小字。“赵老板,看清楚!你那老黄历早翻篇儿啦!如今曹司空领衔的颍川盟约里说的明白,新制度量衡!小分厘毫,皆有定规!咱这尺,才是许都、邺城、成都、建业统一认可的‘新官尺’!你这锦,就是按新尺四丈整!童叟无欺!” 刘福将铜尺“啪”一声拍在锦上,声音清脆,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赵大盯着那亮得晃眼的铜尺,又看看自己手中那截磨得发亮的破木条,气势顿时矮了半截,嘴里兀自嘟囔着:“……这……这新尺能当饭吃?俺们河北还使老尺呢……”

“老尺新尺,总得有个准数!”旁边一个精瘦的颍川口音插了进来。他是本地牙行掮客,专门撮合这类跨区交易。他麻利地拉过赵大和刘福:“二位爷,别争了!争到天黑也争不明白!看我这法子!”他变戏法似的掏出一张约莫两掌宽、坚韧厚实的桑皮纸。纸上用端正的馆阁体墨书清晰写着几行字:“凭此飞钱,于邺城‘四海通’柜坊,见票即付冀州‘兴隆号’赵大足色官平纹银一百二十两整。许昌‘汇通记’押印。建安x年腊月x日。”

掮客指着纸对赵大说:“赵老板,你认这‘兴隆号’的戳记吧?信得过吧?刘掌柜付你这张‘飞钱’,你拿着它,回邺城你自家柜上就能提真金白银!这不比真金白银背在身上翻山越岭踏实?省心省力,还省了路上被强人惦记的风险!” 他又转向刘福:“刘掌柜,你给赵老板这飞钱,他认了,这蜀锦,就按新官尺四丈成交!如何?省得你们在这儿量来量去,耽误功夫!”

赵大捏着那张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桑皮纸,指尖感受着纸背“汇通记”押印和“兴隆号”花押那凹凸不平的触感,又仔细辨认着熟悉的标记,脸上的怒气和犹疑终于渐渐消散,最终狠狠一拍大腿:“成!就它了!这劳什子飞钱,俺信了!” 刘福也松了口气,麻利地卷起锦缎:“赵老板爽快!以后常做买卖!”

一张薄薄的桑皮纸,竟替代了沉重的银两,瞬间抹平了异地交易中最令人头痛的度量衡之争与携带风险。这神奇的交易媒介,便是由商贾巨擘们暗中串联、几大势力心照不宣默许下,正在中原各大商埠蓬勃生长的金融幼苗——飞钱。

四衢通达与明暗法规

冬日暖阳慵懒地洒在许昌城宽阔笔直的朱雀大街上。街面由新烧制的青灰色城砖精心铺就,缝隙中填满了石灰砂浆,平坦异常。道路两侧,新栽的槐树尚未发芽,枝干挺直。身着统一赭红色号服的“道正司”夫役,正推着硕大的铁箍木轮太平车,车上满载沙砾与融化的雪水,来回巡行,将任何可能影响车马通行的坑洼或泥泞迅速填平。一队来自荆州的驮马商队,满载着蜀中特有的桐油、井盐和硬如铁块的压紧茶砖,沿着这条坦途“哒哒”驶入东市。马蹄敲击青砖的声音清脆而富有节奏,毫无过去土路那种深一脚浅一脚的滞涩。商队管事看着眼前平坦宽阔、标识清晰的车道和人行道,忍不住对同伴感慨:“好家伙!这路修得,比咱襄阳城太守府前的路还气派!赶起路来,牲口都少费一半力气!”

东市入口处,一座崭新的石制门阙下,排着长长的队伍。几个身着皂色吏服、臂缠“市令”袖章的胥吏坐在长案后。案上整齐摆放着许都工坊统一铸造的青铜砝码、精铜量斗和一排崭新锃亮的黄铜官尺。每一个入市的商队头领都要在此接受核验。

“货物种类?数量?用何处度量?”胥吏头也不抬,声音平板无波。

“南阳新野棉布,两百匹,用新制官尺丈量。”布商恭敬回答。

胥吏挥挥手:“布匹去丙字区‘量验台’,自有人按新尺复量,抽一成查验。足数方可入市交易,短缺按‘许市律’五倍罚没。” 他又指了指旁边一个巨大的青铜量斗,“粮秣去乙字区过斗!官斗为准,概不抹平!记住了!”话语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制力。这便是曹操(林风)治下商业的核心逻辑——秩序高于一切,一切皆可控、可查验、可追溯、可惩戒。效率在严密的网格中冰冷地运行。

而在千里之外,温暖湿润的成都锦官城,则是另一番景象。城南锦江畔的“织造联合坊”大院里,人声鼎沸。数十架大小织机轰鸣作响,但气氛却热烈而轻松。一群刚交完定额布匹的妇人聚在一间挂着“惠民钱局”木牌的小屋前。她们手里捏着或新或旧、盖有不同“劝工所”红戳的小纸片——“工分券”。面额小则十文,大者百文。

“王大娘,兑钱还是换新券?”钱局小吏笑容可掬。

“兑一半现钱,给娃扯几尺新布过年!另一半……换新券吧!听里正说,拿着这新‘惠民券’,能在城里张记油坊、李记盐铺直接买东西,还省两文钱?”头发花白的王大娘眼睛发亮。

“正是哩!张记、李记,还有东门米行,都是挂了咱们‘信’字牌匾的铺子,凭券即兑,童叟无欺!用券比用现钱方便,商家也乐意收!”小吏熟练地清点老人递上的旧券,扣除兑现部分,将剩余工分仔细登记在一张更厚实、印有复杂藤蔓花纹和“益州劝工惠民钱”字样的新桑皮纸券上,加盖鲜红的官印,递还给她。

王大娘珍重地将新券揣进怀里最贴身的口袋,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嘴里念叨着:“好,好!这新券好!不担心被耗子啃喽!” 刘备(陈默)的“惠民券”正沿着“工分”的脉络,悄然从生产凭证向具有小额信用支付功能的民间货币演变,将技术的红利与信誉的纽带,无声无息地织入蜀中百姓的日常生计。

长江入海口的建业城外,江风凛冽。崭新的“江东市舶提举司”衙门前,旗幡招展。一艘形制奇特、船体修长、悬挂着巨大软帆和三列长桨的海鹘船缓缓靠岸。船首新刷的“吴越号”三个大字分外醒目。船主顾雍(江东顾家代表,孙权新委任的市舶副提举)站在舷边,身后船舱里飘出浓郁而奇异的香料气息——那是来自交趾的沉香与龙脑。

“船主顾雍!报验货单!”码头税吏捧着硬质木板和笔墨,高声唱喝。

顾雍沉稳地递上货单:“交趾奇香百担,番布五十匹。依《建业市舶则例》,按值十抽一缴纳实物税!”他刻意提高了声音,目光扫过岸上其他大小商船的船主。几个船主明显露出肉痛和不满的神色,低声议论起来。

税吏面无表情地核对着货单,挥手示意查验的兵丁上船搬抬货物。顾雍看着属于自家货物的那份被搬走,脸上并无波澜。当税吏示意放行,他并未立刻离开,反而上前一步,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诸位船东!十抽一,乃孙讨虏亲定!抽解实物,公平入库,明示于市舶司前榜!非为盘剥,实为养我江东水师,靖清海道,剿灭海寇!海道靖,则诸君货财安!孰轻孰重,诸位当有明断!顾某先行一步,于‘海通阁’设茶,愿与诸君共议海图,同避风涛险礁!” 这番话软中带硬,既是宣讲政策,也是示威施压,更隐含着以顾家牵头垄断部分航路贸易的意图。孙权的海洋蓝图,正以市舶司的税权为杠杆,强力撬动着江东豪族的利益格局。

在这片新兴商业规则的混沌与碰撞之中,一个清雅的身影显得尤为忙碌。许昌城内,紧邻司空府的一处僻静院落,正是新设的“商律草议所”。蔡琰(苏清)端坐主案之后,清瘦的面庞带着一丝疲惫,眼神却锐利如昔。她面前的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简牍几乎要将她淹没。左侧是新抄录的《周礼·司市》《九章律·市律》等前代典籍;右侧则是分门别类、墨迹犹新的竹简卷册,标签上写着“度”“量”“衡”“币”“市税”“契约”“行会”等字样;正前方摊开的素绢上,墨笔勾勒着《商律》草案的条目框架。

几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吏员和幕僚围坐左右,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争论的气息。

“蔡大家!此条恐不妥!”一个颍川口音的年轻文吏指着草案中一条:“‘飞钱票据,须背书转让,经票行押印方为有效’。背书何意?手续如此繁复,商贾必嫌其扰,不如直接规定‘凭票即付’,省去周折,岂不更便流通?”

“凭票即付?”蔡琰微微蹙眉,声音清冷,“若此票遗失或被窃被抢,拾得者冒领,票行损失谁担?原主损失谁赔?商贾便利固需考量,然交易之根基在于‘信’!背书转让,便是留下‘信’的路径!何人交予何人,票行有存根可查,即便遗失,亦可追踪至最后背书持票人,权责方能分明。无此约束,飞钱之信,危如累卵!”她提笔在绢帛上重重一点,墨迹凝练。

“可……可此法必遭票行反对!他们图的就是便捷……”

“便捷若失其根本,便是无源之水!”蔡琰语气斩钉截铁,“立法之要,不在取悦一时,而在立万世之经纬!飞钱乃新物,其规则更要审慎奠基!此条,不改!”她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久历沧桑的穿透力,“法若媚俗,不如无法!”

另一处争论焦点则更加棘手。来自河北的幕僚面带忧色:“蔡先生,袁车骑治下邺城、冀州等地,对新制度量阳奉阴违。特别在收取粮秣赋税时,仍用其旧制大斛!此斛比新制官斛足大两成有余!商贾运粮入邺,若按新斛计量则数目不足,若按旧斛则实付更多,苦不堪言,已有商团联名诉告至司空府!”

蔡琰沉默片刻,凝视着案上那代表“衡”的卷册,缓缓道:“此非度量之争,实为政令之逆!”她素手执笔,在素绢草案的“度量衡”条目下,添上力透绢背的一行小字:“异地货值,当以入境之制为准,税赋亦然。强用异地制以苛剥者,视同盘剥,许苦主依律诉告,有司裁断。” 下笔虽果断,但蔡琰眼中忧虑更深。袁绍(钱广进)此举,无异于撕开“统一度量”这层表象,露出的依旧是**裸的地方割据与变相盘剥。《商律》再缜密,能否跨过那无形的边界,约束住邺城宫阙里那位四世三公膨胀的私心?

暗流汹涌的黄金航道

“呜——”

低沉而悠长的号角声穿透薄雾,在建业外海辽阔的洋面上回荡。一支由五艘新式海鹘船组成的船队,如同巨大的海鸟,正劈开黛蓝色的波涛,朝着北方的海平线疾驰。船首高昂,三面巨大的斜挂软帆被强劲的东北信风鼓荡得如满月之弓,船身两侧三排长桨整齐划一地击打着水面,提供着额外的澎湃动力。这正是江东世家顾、张、朱三姓联手打造的远洋船队“乘风号”,领航的便是顾雍本人的旗舰。

甲板上,顾雍披着防水的油毡大氅,凝望着北方海天一色的方向,眉头微锁。身后,船队管事朱安递上一卷湿漉漉的海图,低声道:“副提举,按海图所示,绕过前面那片礁群,再有两日航程,便是郁洲(连云港古称)外海了。按之前约定,青州糜家的船应该在那里接应我们的香料。”

顾雍点点头,指尖在海图上郁洲的位置点了点:“告诉各船,提高警觉。此片水域虽近青州,然海匪刘雄、管承余孽犹在,更须提防……曹军水师的巡哨快船!糜家那边联络妥当否?此次交易,非同小可,务必隐秘!”

“糜家管事半月前亲至建业,以家族信物为凭,飞钱定金已付三成。”朱安确认道,“他们负责打通青州沿岸关节,接应我等进入近海隐蔽锚地卸货。我方香料登岸,换取他们带来的……北地铁锭、药材和上等皮货。飞钱交割剩余七成。” 这趟贸易的核心,正是绕开曹操严控的陆路关卡,通过海路将江东稀缺的战略物资——铁与皮货偷运入境!而糜家,这个横跨徐、青、荆、益数州的巨贾,其触角与胆魄,已然深入这黄金与风险并存的灰色航道。

“铁锭……”顾雍喃喃重复,眼神锐利如鹰隼,“舱底货物遮盖务必严实!所有知情者,三倍封口银!抵达郁洲前,船队灯火管制!若遇曹军盘查,咬死是贩运香料布匹,绝不可露半点口风!此乃抄家灭族之祸!” 海风带着咸腥和寒意吹来,顾雍的大氅猎猎作响。前方看似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巨大的漩涡。他深知,冒险穿越的不仅是波涛汹涌的海洋,更是曹操(林风)那森严如铁桶般的统治边界。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邺城,看似繁华富庶的表面之下,另一股因“政策落差”而积蓄的怒火,正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邺城西市,“万隆粮行”那气派的朱漆大门前,此刻却被七八辆满载谷米的牛车堵得水泄不通。粮行掌柜王有财,一个面团似的中年胖子,正站在台阶上,指着院中一个硕大的青铜斛斗,唾沫横飞地对着一群愤怒的粮商叫嚷,脸上肥肉激动得直颤。

“无理取闹!简直是无理取闹!”王有财指着那巨斛,“看清楚!这是俺们邺城官仓收粮的斛!明公治下河北,自高祖爷那会儿就用这斛!这是祖宗法度!你们的粮装不满它,就是不够数!不够数还想拿足额的钱?做梦!”

台阶下,粮商们群情激愤。领头的冀州粮商孙老七气得胡子都在抖,他双手颤抖地举起一把崭新的铜制官斗——正是印着“邺城工坊监制”,依据新度量衡标准统一铸造的斗具。“王胖子!你放屁!睁大你的狗眼看清楚!这是明公自己颁下的新官斗!俺们一路过来,各郡县关卡都用这新斗验粮放行!俺们从巨鹿收粮,按新斗足额一百石!到了你这万隆粮行,用这老破斛一量,硬生生给俺们压成了九十三石!这凭空少了的七石粮,是不是被你王大掌柜生吞了?!还有天理吗?”

“就是!明公明发诏令说新度量通行河北!到了收粮纳税就装聋作哑,又搬出这老古董坑人!”

“什么祖宗法度?我看是你们这帮喝人血的胥吏祖宗传下来的贪法!”

粮商们的怒吼声浪几乎掀翻西市的棚顶。王有财被骂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色厉内荏地跳脚:“反了!反了!喊什么喊!再敢聚众喧哗,扰乱市易,老子报官抓你们!明公府自有法度!轮不到你们指手画脚!” 他挥着手臂驱赶,却引来更大的嘘声和怒骂。冲突一触即发。袁绍(钱广进)治下,度量衡的双重标准,正成为地方豪强与贪官污吏盘剥商民的绝佳工具,民怨如沸水般翻腾。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速传回许昌商律草议所。蔡琰看着那份由商贾代表辗转递送、言辞激烈的诉状,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中已是一片凛冽的清光。“传我手书,”她声音低沉却带着金石之音,吩咐身旁书记,“即刻抄送河北商团代表及邺城有司。内言:‘《商律》草议第三条律令:惟官颁度量之器,方为诸货交易、赋税征纳之唯一法度!地方擅自沿用旧器,或巧立名目另制器衡者,无论官民,皆属违律!苦主有权拒纳,并得向商曹及有司诉告!违律者,罚没所得,倍偿苦主,主事者徒三年!’”

“先生!”书记官大吃一惊,“此措辞……是否过于严厉?直接针对邺城……”

“法贵乎严,尤贵乎公!”蔡琰打断他,掷地有声,“今日若对此等阳奉阴违、苛剥商民之行曲意回护,明日这《商律》草案,便是一纸空文,徒惹天下人耻笑!发!” 她提起笔,在那份刚拟好的律条旁,签下“蔡琰”二字,墨迹如刃。这封措辞严厉的“告知函”,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直指袁绍势力的腹心。一场围绕度量衡“新”“旧”之争的风暴,正从市井的喧嚣,迅速升级为触及统治根基的律法对抗。

然而,并非所有混乱都源于蓄意的政策割裂。在益州通往荆州的蜿蜒山道上,一队艰难跋涉的商旅正笼罩在绝望的气氛中。驮马的铃铛声沉闷无力。领队的老镖师陈老西,蹲在路边,双手死死攥着一小把黄灿灿的铜钱,手指因用力而青筋毕露。他面前摊开一张同样印制精美的桑皮纸券,上面清晰印着“益州劝工惠民钱 当百文整”,盖着模糊的劝工所红印。

“假的!他娘的……全是假的!”陈老西的声音嘶哑,带着哭腔,猛地将手中的铜钱和那张纸券狠狠摔在地上!“老子在成都东市,用真金白银兑的这五十张当百‘惠民券’!想着在荆州进货轻便!结果呢?到了白帝城下,找挂着‘信’字招牌的铺子想买些桐油!人家掌柜拿灯一照,用手一捻,就说这纸不对!印色也不对!细看那‘百’字,笔画都他娘是歪的!五十张!五千文钱啊!血汗钱!全他妈成了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

周围十几个随行的伙计和商人个个面如死灰,有人捶胸顿足,有人瘫软在地。他们押上了所有本钱,指望这轻便的纸券能在荆州换来货物。此刻,希望彻底破灭,只剩下沉重的债务和归途的无望。信誉,这个支撑着飞钱、惠民券等一切信用票据的基石,正遭遇最原始、最卑劣的凿击。

消息如同瘟疫般,沿着商道飞速蔓延。成都“惠民钱局”前,很快挤满了惊惶兑换或要求验看手中纸券真假的百姓。信任的堤坝上,被蛀开了一道危险的裂缝。刘备(陈默)以仁德和普惠建立起的民间信用体系,正面临一场猝不及防的寒冬考验。

邺城冬宴·裂帛之兆

岁末的邺城,大雪初霁。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宫阙楼台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反射着冰冷而耀眼的金光。袁绍(钱广进)新建的“万福宫”内,却温暖如春。巨大的青铜兽首熏炉吞吐着袅袅香烟,驱散了寒意。殿内铺设猩红氍毹,灯火通明。一场盛大的“商通四海”之宴正在举行。

河北世家魁首、巨贾豪商济济一堂,更有代表曹操方面前来的颍川陈氏、代表刘备方面的荆州马氏、代表孙权方面的江东顾氏使者,以及几位远道而来的西域胡商首领。案几上金樽玉碗,珍馐罗列。殿角,一支丝竹班子演奏着清越悠扬的乐曲。

袁绍高踞主位,身着繁复华丽的玄色绣金锦袍,头戴七旒玉冠,志得意满。他手中把玩着一只刚刚由“珍宝坊”呈上、薄如蝉翼、流光溢彩的琉璃荷叶盏,盏中琥珀色的美酒荡漾,映着他红光满面的脸。他朗声笑道:“诸位!当此盛世之会,四海商途通达,实乃天佑我新朝!值此佳期,本公有一喜讯相告!”

他放下琉璃盏,击掌三下。内侍立刻捧上一个蒙着红绸的托盘,置于殿中。袁绍起身,亲手揭开红绸。托盘上,赫然是几枚以桑皮纸精制、用不同颜色印就、形制统一的票据!票据顶部,以醒目的篆体印着“四州通兑飞钱”六个大字!

“此乃本公亲自督造!”袁绍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许、邺、成、建,四都及所辖郡县大邑之票行、柜坊,凡悬挂此‘通’字牌匾者,皆可凭此票通存通兑!使用新朝统一之度量衡制!凭此票据,黄金万两亦如鸿毛之轻!此乃打通天下商脉之锁钥!自即日起,准行于冀、青、幽、并四州!为我新朝商贸之礼器也!” 他环视全场,目光尤其在几位各方代表脸上停留,带着施舍般的倨傲和试探。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迎合的惊叹与恭维之声。河北世家的代表们更是纷纷举杯,高颂袁公英明神武,泽被四方。颍川陈氏使者脸上保持着职业化的恭敬微笑,眼神深处却一片冰冷。曹操推行严厉的票据管制与身份核验,岂会轻易接受这种口子?荆州马氏使者则面带忧色。刘备治下“惠民券”正遭伪造重创,袁绍此刻推出这所谓“四州通兑”,是想趁虚而入,还是另有所图?江东顾氏使者顾雍(代表家族出席)则面无表情,心中急速盘算着这新票据对江东海贸结算可能带来的变数与影响。

就在这看似宾主尽欢、觥筹交错的鼎沸时刻,一位坐在大殿角落、一直沉默寡言的老者——来自陈留的巨商张世平(曾在刘备微末时资助军资),正悄悄借着宽大袍袖的遮掩,展开了一张由心腹刚刚塞入他手中的素帛密报。帛上只有一行潦草却惊心动魄的小字:

“青州急报!东莱郡市面惊现伪造‘四州通兑飞钱’!纸质相仿,印色几可乱真!已有三柜坊受骗兑出巨金!伪票源头不明,蔓延极速!”

张世平的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握着密报的手指瞬间冰凉!伪票!在这个时候出现?是针对袁绍这仓促推出的“四州通兑”?还是……一场席卷所有信用票券的无差别灾难开端?

他猛地抬眼,视线下意识地扫向大殿正中。那位代表颍川陈氏的使者,正微微侧身,与身旁的冀州官员低语着什么,脸上那抹谦恭的笑容丝毫未变。代表江东顾氏的顾雍,则正举起手中金杯,遥遥向着主位的袁绍示意,动作优雅从容。代表荆州马氏的使者,面色依旧忧心忡忡,似乎还沉浸在自己那一摊假券的麻烦里。

宴席之上,袁绍洪亮豪迈的笑声依旧在殿宇梁柱间回荡。各家的使者们举杯祝颂,笑容满面。河北的世家们得意洋洋,仿佛手握这纸片便握住了天下财富的钥匙。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琉璃盏中的美酒在灯火下折射出迷离诱人的光彩。

然而,张世平的视线,却无法控制地死死钉在了自己身后几步远处。那里,一个属于他的、以精铁特制、沉重异常的钱箱,正静静立在两名健仆守护之下。那钱箱的一角,一道几乎微不可察、却异常新鲜的……撬痕,正冷冷地反射着殿内的烛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