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 > 第162章 执刀之手

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 第162章 执刀之手

作者:青云长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8:21:26

京城,张廉府邸。

这位以刚正闻名的左都御史,此刻正看着宁王派人送来的一份“密函”,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密函里,详细罗列了代王朱衡与大同总兵李成梁之间“勾结”的种种迹象。从最初李成梁“恰巧”出现在黑风寨外,为朱衡解围,到后来那笔数额巨大的军火交易,再到“云中大捷”里,代王府卫队与边军“默契”的配合。桩桩件件,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藩王与边将,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军事同盟。

“王爷,此事……非同小可。”张廉放下密函,神情凝重地看着坐在对面的宁王朱宸濠,“若信中所言属实,代王此举,与动摇国本无异。只是,这些都只是推测,并无实证。仅凭这些,老夫无法在朝堂之上,将他一击毙命。”

张廉虽然刻板,却不愚蠢。他知道,扳倒一个有军功在身的皇亲国戚,需要的是铁证如山,而不是捕风捉影。

“张大人放心。”宁王胸有成竹地笑了笑,“本王既然敢来,自然是做足了准备。证据,很快就会有的。”

他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安插在山西的探子,最近“运气”好得出奇。

先是“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代王府负责处理废弃公文的小吏,此人嗜赌成性,欠了一屁股债。探子只是稍加利诱,就从他手里买到了一批被销毁前的公文底稿。其中,就有几张记录着“精铁”、“木炭”、“硫磺”等敏感物资的采购清单,数量之大,远超一个王府的正常所需。

紧接着,又有一个李成梁总兵府的亲兵,因为与上司争风吃醋,被打了军棍,怀恨在心。探子趁机接触,许以重金,那亲兵便“愤而”揭发,说出了当初李成梁是如何以“剿匪损耗”为名,从军械库里套取出一批旧式火铳和盔甲,秘密送往代王府进行“置换”的内幕。

一件件,一桩桩,所有的“证据”,都如此“恰到好处”地送到了宁王的手中。这让他愈发相信,代王朱衡在塞北的根基,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固,不过是个外强中干的草台班子,处处都是漏洞。

“好!”张廉看到这些“证据”后,眼睛一亮,猛地一拍桌子,“有此铁证,老夫定要在朝堂之上,参他一本!让他知道,我大明江山,还轮不到他一个黄口小儿来撒野!”

宁王看着张廉激动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他仿佛已经看到,朱衡被押解进京,削去爵位,圈禁凤阳的凄惨下场。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利用张廉这种又臭又硬的“清流”言官,作为攻击的矛头,最合适不过。既能彰显自己的“大义”,又能将自己从党争的浑水中摘出来。

一场针对朱衡的弹劾风暴,在宁王和都察院的联手推动下,迅速酝酿成形。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大同府,朱衡正在悠闲地钓鱼。

王五站在他身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王爷,您……您就一点不急?”王五手里拿着“锦衣卫”从京城传回的最新情报,上面详细描述了宁王是如何一步步将那些“证据”送到张廉手中的,“我们的人看得真真的,那些所谓的‘证据’,全都是我们按照您的吩咐,故意做旧、伪造,然后送到宁王那些蠢货探子眼皮子底下的。可……可这要是真的在朝堂上捅出来,假的也变成真的了啊!到时候百口莫辩,可怎么办?”

朱衡提了提鱼竿,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被甩了上来。他将鱼丢进旁边的木桶里,慢悠悠地重新挂上鱼饵。

“王五,你觉得,宁王和张廉,他们这次弹劾,最终的目标是谁?”朱衡问道。

“当然是您啊,王爷!”王五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也不是。”朱衡摇了摇头,将鱼线甩入水中,“表面上,他们弹劾的是我。但你想想,‘藩王私造军火,勾结边将’,这罪名的两头,一头是我,另一头是谁?”

王五一愣,随即脱口而出:“李成梁总兵!”

“这就对了。”朱衡笑了笑,“我一个远离京城的藩王,就算有点钱,有点小聪明,在朝中诸公眼里,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但李成梁不一样,他手握大同镇十万边军,是朝廷北疆的擎天一柱。宁王想扳倒我,就必须把李成梁一起拉下水。因为没有李成梁这个‘边将’,我‘勾结’谁去?”

王五似乎明白了点什么:“所以,他们真正的目标,其实是……”

“是整个武将集团。”朱衡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起来,“张廉代表的,是朝中那帮看不起武人的文官清流。他们早就对边军将领拥兵自重、糜费钱粮心怀不满了。宁王此举,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发难的借口。而宁王自己,也可以通过打击武将,来向皇帝,以及他背后的某些人,展示自己的政治能量。”

“我,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引子,一颗用来炸开整个粪坑的石头。”

王五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这里面竟然有如此复杂的算计。

“那……那李总兵那边……”

“放心,我早就派人给他送过信了。”朱衡胸有成竹,“我送了他两样东西。第一样,是五百支最新改良过的燧发枪,射程更远,激发速度更快。第二样,是一句话。”

“什么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王五皱着眉,还是不太明白。

朱衡也不多做解释,只是笑道:“看着吧。宁王以为他自己是那个执刀的人,但他很快就会发现,他握住的,不过是刀刃。真正握着刀柄的,另有其人。”

几天后,京城早朝。

左都御史张廉手持笏板,悍然出列,当着满朝文武和嘉靖皇帝的面,声色俱厉地弹劾代王朱衡与大同总兵李成梁,列举其“私相授受”、“以军谋私”、“潜蓄异志”等三大罪状,十五条细则。

他每说一条,便有“证据”由通政司呈上。那些伪造的账本、添油加醋的“人证”口供,被一一展示在御前。

一时间,朝野震动!

文官集团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群起而攻之。他们纷纷出列附和,要求严惩代王,彻查边镇。矛头不仅仅指向朱衡和李成梁,更是隐隐指向了整个武将体系。

武将们则是又惊又怒。他们没想到,文官集团会借着一个藩王,发动如此猛烈的攻击。英国公张维贤等人虽然据理力争,但在那些看似“铁证如山”的证据面前,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龙椅上的嘉靖皇帝,面沉如水,看不出任何情绪。

他静静地听着下面的争吵,目光不时地扫过站在人群中,一副事不关己模样的宁王。

宁王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棋,走得非常成功。现在,压力全部来到了皇帝这边。无论皇帝如何处置,代王朱衡这次不死也要脱层皮,而他,则成功地在朝堂上,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就在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到极点时,殿外传来一声高亢的通报。

“八百里加急!大同镇急报!”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望向殿外。

一名浑身浴血、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带入殿中。他单膝跪地,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启禀陛下!鞑靼土默特部,十万铁骑,由俺答汗亲率,于三日前,大举进犯!大同……大同镇全线告急!”

轰!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乾清宫内炸响。

所有人都懵了。

前一刻,他们还在为如何处置一个“勾结边将”的藩王而争吵不休。下一刻,边关最大的威胁,鞑靼人的主力,就打了过来!

张廉的脸瞬间变得煞白,他手中的笏板都有些拿不稳了。他弹劾李成梁的罪名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糜费军饷,玩忽职守”。可现在,人家正在前线,面对着十万敌军的冲锋。

这个时候,谁还敢提要彻查他,临阵换将?那不是自毁长城吗?

宁王的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他感觉自己像是卯足了劲,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是打在了一块烧红的烙铁上!

这时间点,也太巧了!巧得就像是……有人算好了一样!

嘉靖皇帝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不易察arle的精光。他的目光,缓缓地从一脸惊愕的宁王,和面如土色的张廉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那份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上。

他没有立刻下令如何应对军情,反而拿起那份弹劾朱衡的奏章,轻声问道:

“诸位爱卿,现在……你们觉得,这奏章上的事,还重要吗?”

整个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没人敢回答。

所有人都明白,随着鞑靼人的十万铁蹄兵临城下,这场由宁王精心策划的弹劾风暴,不仅没有伤到朱衡分毫,反而将他自己,以及整个文官集团,都架在了一个无比尴尬的火堆上。

而远在大同的朱衡,在接到鞑靼入侵的消息时,只是平静地将手中的鱼竿收起。

他对身旁的王五说:“传令下去,让李总兵放开了打。告诉他,弹药管够。另外,让我们的‘锦衣卫’,把宁王是如何联络言官,陷害忠良的消息,‘不小心’地,透露给京城里的英国公他们。”

王五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原来,这才是王爷真正的目的!

宁王以为自己在执刀,想借朝堂之手,除掉王爷。

殊不知,王爷却借着鞑靼人的刀,不但轻松化解了宁王的攻势,还将计就计,将宁王彻底推到了整个大明武将集团的对立面!

这一局,宁王输得一败涂地。

朱衡拎起木桶里那条活蹦乱跳的鲤鱼,迎着塞北的落日,笑了。

“鱼,上钩了。接下来,该收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