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言官弹劾!代王是屠夫,该杀!
寒风卷着雪花,拍打在窗棂上,发出簌簌的声响。
京城,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府邸,此刻却是温暖如春。
十几盆上好的银骨炭,烧得正旺,将偌大的书房,烘得暖意融融。
但书房内的气氛,却比外面的风雪,还要冰冷几分。
周延儒坐在主位上,面色阴沉,一言不发。
在他的下方,坐着七八个当朝的言官御史,个个都是以“敢言”着称的清流领袖。
“首辅大人!不能再等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慎言,猛地一拍桌子,花白的胡子,都在微微颤抖。
“那代王朱衡,在大同筑京观,杀俘数万!此等暴行,人神共愤!简直是我朝开国以来,闻所未闻之丑闻!”
“若不加以严惩,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之国本,何在?天下读书人之心,何在?!”
他身旁,一个年轻的御史,也义愤填膺地站了起来。
“张大人所言极是!那朱衡,名为藩王,实为国贼!名为大捷,实为大祸!”
“他此举,必将激起草原各部同仇敌忾之心!到时候,烽烟四起,边境永无宁日!此皆朱衡一人之祸也!”
“我等明日,便要联名上奏!请陛下,削其王爵,押解进京,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对!必须严惩!”
“此等屠夫,不配为皇室宗亲!”
书房内,群情激奋,一个个言官,仿佛化身正义的使者,口诛笔伐,恨不得立刻将远在千里之外的朱衡,生吞活剥。
周延儒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始终没有开口。
他的心里,却在冷笑。
一群蠢货!
你们以为,我不知道朱衡此举有违天和?我不知道这会给你们这些言官,留下天大的把柄?
可是,你们懂什么叫打仗吗?
你们知道,那五万鞑子铁骑,如果冲进大同,会是何等惨状吗?
到时候,你们这些叫嚣得最凶的人,恐怕第一个想的就是南逃!
更重要的是,你们根本不明白,这件事的背后,真正可怕的是什么!
真正可怕的,不是那座京观,不是那几万颗人头。
而是朱衡,以及他手中那支,能够轻易屠戮五万铁骑的,神魔般的军队!
那才是真正能动摇国本,甚至改朝换代的恐怖力量!
现在去弹劾他?
去触怒一头,刚刚展露出獠牙的史前巨兽?
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周延儒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响。
书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首辅大人的身上。
“诸位的心情,老夫,可以理解。”
周延儒缓缓开口,声音不疾不徐。
“代王此举,确实……有失妥当。”
他用了“有失妥当”四个字,而不是“残暴不仁”,让在场的几个老狐狸,微微皱了皱眉。
“但是,”周延儒话锋一转,“诸位想过没有。”
“陛下,为何至今,对此事不置一词?”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已经亲赴大同,不日即将返回。在真相未明之前,我等若是贸然上奏,言辞激烈,万一……”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万一,那份战报是真的呢?
万一,那座京观,真的震慑住了整个草原呢?
万一,陛下,其实是默许,甚至是欣赏代王的做法呢?
到时候,你们这些跳得最欢的,岂不是要第一个,被当成平息代王怒火的牺牲品?
张慎言脸色一变,他听出了周延儒话中的敲打之意。
“首辅大人此言差矣!”
他梗着脖子反驳道。
“我等为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所思所想,皆为江山社稷!岂能因一人之喜怒,而违背圣人教诲,罔顾公理人心?”
“无论那战报真假,筑京观,杀降卒,此乃大不义!我辈文臣,若连此事都不敢仗义执言,那还读什么圣贤书,做什么官!”
他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正气凛然。
身后的年轻御史们,纷纷点头附和,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崇敬。
周延儒心中,再次冷笑。
说得好听!
还不是为了博一个“敢言”的清名,为自己的仕途,捞取政治资本!
他知道,自己劝不住这些已经上了头的“清流”。
堵,不如疏。
“好。”周延儒点点头,“张大人风骨,老夫佩服。”
“既然如此,那明日早朝,你们便联名上奏吧。”
“老夫……静观其变。”
他摆出了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
张慎言等人,见首辅松了口,顿时大喜过望。
他们以为,是自己的正义凛然,说服了周延儒。
他们哪里知道,周延儒这是在把他们,推到前面,去当试探那头巨兽的炮灰。
“多谢首辅大人体谅!”
一群人,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连夜回去写弹劾的奏章,准备在明天的朝堂上,搞一个大新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