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海面风平浪静,在探照灯的照射下,能隐约感觉到,鱼群就稳定地在大船附近游动,约摸在水下一米多的位置。
于是,许墨就停了船,将船锚放下去,这个过程,他独自一人就完成了,看得大伯、老爸和堂哥都一阵目瞪口呆:“小墨,没发现,你瘦不拉几的,力气是真的大啊。”
“是啊,放船锚这事儿,很多船上都是两个人操纵,有时候,为了保险起见,还会让三个人一起操纵。你倒好,一个人全搞定了。”
许墨只是淡淡一笑:“嘿嘿,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那么大力气!”
许墨当即又转移几个人的注意力,道:“这片海域有鱼,那咱们就在这儿多停一会儿,等会儿看收获如何!”
大船停稳了,四个人纷纷走到船栅栏边上,许墨手里拿着弹射鱼叉,许涛拿着装好了钓饵的鱼竿、钓组,两个长辈就守着一张大撒网,准备轮班撒鱼。
“堂哥,你可以在侧面垂钓,我对着这边的鱼群打一叉子,看这群到底是什么鱼。”
“好嘞!”
许涛便走到旁边,将鱼钩抛入水中,借助探照灯的光线,认真盯着海面上的浮漂:“小墨,你这钓竿,应该配上发夜光的浮漂,不然,就这么看,太费眼了。”
许墨不在意地回应道:“我以前不是没在夜里钓过鱼吗?所以,就没安装夜用漂。”
这个年代的夜用漂,是一种荧光物质做成的,需要白天在太阳下面晒一晒,晚上才能长时间发光。虽然效果远远不如新时代的各种夜光漂好,但也算经济实惠,是很多喜欢夜钓的老渔民的不二之选。
许墨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他在夜里钓过鱼,那次拉海鲈鱼,就是在夜里。只不过,他的眼睛在护目镜的加持下,压根儿用不着夜漂。他观这黑夜,如同白昼,钓鱼还用啥夜漂。
刚刚抛钩入海的许涛,暂时还没有捕捉到鱼儿咬钩的痕迹,而许墨这边,将鱼叉的线放到最长,已经对准最近的一群鱼,呲的一声射了出去。
只听见不远处一声“噗”响,下一刻,许墨明显感觉到了鱼叉上面传来的力量。
只不过,这力量并不强,他轻轻用手一拉,立刻就察觉,已轻松将鱼儿控制住。
哗啦!
许建国也在渔船的另一侧,抛了撒网入海,意识到许墨上鱼,转过头来,笑呵呵道:“小墨射到鱼啦?”
就在他问出这句话之际,许墨随后一拉,一条青黑色带着斑纹的鱼,约摸三斤,就被拉上了甲板:“是一条三斤左右的青石斑,青石斑一般长得比较大,这条,还是个鱼娃娃呢。”
许立国跑过来看了一眼:“呵呵,的确是个鱼娃娃,不过,长得膘肥体壮,像一头小猪。还好是条鱼娃娃,不然的话,你也没有机会一叉子将它射上来。”
“这青石斑,越是大鱼,活动的水域越深,而且,越是大鱼,越不喜欢移动。若是几十斤的青石斑鱼,一般情况下,你别想通过鱼叉在水面上射到。”
“也是因为目前的季节已经算得上是夏季,由于气温较高,石斑鱼可能会在比较浅的水面。若是秋冬季节,没有从海面上抓到这石斑鱼的可能性。”
许立国在海边生活了半辈子,对于青石斑的习性,可谓非常了解。此刻,他认真看着眼前那片微微荡漾的鱼群:“而且,这群鱼,肯定不是青石斑群。道理也很简单,青石斑的习性,决定了它们很少会结群活动,或者说,几乎不会结群。”
许建国哈哈一笑:“这青石斑,在咱们出海捕鱼方面,可算得上比较珍贵的鱼种。所以说,小墨一叉子就射了个这,可以说运气比较好了。”
“只可惜,这鱼被射出个大窟窿,卖不上价钱了!”许立国无奈地摇摇头。
“哈哈,爸,卖不上价钱也没关系,这鱼,咱们就留下来,回头烤着吃。”
许立国点点头:“也好,不过,小墨,你最好还是不要使用鱼叉叉鱼了,对鱼的杀伤力太大,叉到的鱼带着这么重的伤,不好卖,只能自己留着吃。”
“你这鱼叉倒是方便抓鱼,不过,等啥时候咱们需要抓自己吃的鱼的时候,再用这鱼叉吧。或者,对付一些大型鱼类,比如蓝鳍金枪鱼,用这鱼叉射杀,也没问题。”
许墨本来还想继续用鱼叉捕鱼,但听了许立国这话,就停了下来,收起鱼叉:“那行吧,反正这鱼叉一次基本上就只能叉到一条鱼,捕鱼的效率也不高,那就先不用了。”
“大伯,那你过来这边,对着鱼群撒一网!”
许墨通过观察,已经知道眼前这群是什么鱼了,全都是半斤七八两的黄立鱼,又叫黄脚立。
黄脚立属于浅海底层鱼,但不知道为什么,此时会大片群聚出现在海面一米深左右的地方。
许墨也管不了这么多,他只知道,他们的撒网,两指网眼,捕捉这种个体的黄脚立,最为合适。
“好,那就让我来撒一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