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被偷的人生 > 第53章 过往话短长,商行谋将来

被偷的人生 第53章 过往话短长,商行谋将来

作者:欧阳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08:08:24

冬夜的风裹着寒气,轻轻敲打着谢家府邸的窗棂,却穿不透厚重的朱漆木门。谢承业从柳氏院中出来时,廊下的灯笼正摇曳着暖黄的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没有回自己的院落,也没有去林婉清那里,只对着身后的小厮吩咐了一句“不必跟着”,便径直朝着谢浩楠的院子走去——今日宴席上柳氏的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而他更想与刚归家的儿子,说些掏心窝子的话。

谢浩楠的院子静悄悄的,唯有书房还亮着灯。窗纸上映着一道挺拔的身影,偶尔俯身翻书,动作轻缓。谢承业站在院门外,看着那道影子,眼眶忽然有些发热——这十六年,他无数次想象过儿子长大后的模样,却从没想过,重逢时儿子已这般沉稳,连读书的姿态都带着股同龄人少有的笃定。

他轻轻推开院门,脚下发出细微的声音。书房的门没关严,留着一道缝隙,檀香的气息顺着缝隙飘出来,混着墨香,驱散了冬夜的冷意。谢承业推开门时,谢浩楠正捧着一本《货殖列传》看得入神,书页上还夹着几张写满批注的纸条,字迹虽不算十分工整,却一笔一画透着认真。

“还没歇着?”谢承业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谢浩楠抬头见是父亲,连忙起身相迎,顺手将书放在桌案上,又给一旁的空位添了杯热茶:“爹怎么来了?天这么冷,快坐暖暖身子。”

谢承业在椅子上坐下,目光扫过桌案——上面除了书,还有一叠摊开的账本,是之前他让账房先生整理的商行流水,旁边放着的毛笔还蘸着墨,显然谢浩楠方才不仅在看书,还在琢磨商行的事。他心里微微一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声音比平日里温和了许多:“浩楠,这些日子你刚回来,有些话爹也没仔细问你。这十六年,你在外面,到底过得怎么样?”

这话一问出口,书房里的气氛瞬间静了下来。谢浩楠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指尖微微收紧,温热的茶水透过瓷杯传来暖意,却压不住心底翻涌的过往。那些被拐卖时的恐惧、在王家村最初的寄人篱下、后来偷跑时的颠沛流离,还有在豆腐坊里起早贪黑的辛苦、军营里摸爬滚打的磨砺……桩桩件件,都是刻在骨血里的记忆。他本不想多说,怕父母心疼,可看着父亲眼底藏不住的关切,那些话终究还是涌到了嘴边。

“被拐走那年,我才两岁,记不太清路上的事了。”谢浩楠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后来被卖到了王家村,给一个叫王老实的人当儿子。一开始他待我还行,可没过两年,他媳妇生了一双儿女,我就成了多余的人。吃不饱饭是常事,冬天连件厚棉衣都没有,还得帮着喂猪、劈柴,稍有不慎就是打骂。”

谢承业听到这里,手指猛地攥紧了椅柄,指节泛白。他知道儿子在外定是受了苦,却没想过竟是这般难熬。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被谢浩楠的眼神拦住了——儿子不想让他打断,只想把这些年的事,安安稳稳地说出来。

“十岁那年,我听村里人说我是被拐卖来的孩子,有可能是被从江南拐卖来的,就想着偷跑出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谢浩楠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掩去眼底的酸涩,“我趁夜跑了出去,在河边遇到一艘运货的船,求着船家让我留下打杂,只求能有口饭吃,能离江南近一点。可没走多远,就被王老实找了回去。他怕我再跑,把我送到镇上的豆腐坊当学徒,白天推磨、挑水,晚上就睡在磨房里,磨盘的声音吵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

谢承业的眼眶渐渐红了,他别过头,看着窗外映在窗纸上的梅花树的影子,喉结动了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想起浩楠刚回府时,手腕上隐约能看到的旧疤,当时问起,浩楠只说是不小心碰的,如今想来,定是那时候留下的。

“十五岁那年,县里征兵,王老实不愿出十二石粮食,给我报了名。”谢浩楠的声音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释然,“我本以为军营是另一个火坑,没想到却遇到了周将军。他把我带在身边,教我读书、习武,还教我兵法谋略。”

他说得简略,可谢承业却能想象出儿子在军营里的日子——定是比在豆腐坊更苦,既要忍受训练的磨砺,还要应对军营里的复杂人际关系。他猛地站起身,走到谢浩楠面前,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是爹没用,当年没看好你,让你受了这么多苦。若是爹能早一点找到你,你也不用遭这些罪了。”

“爹别这么说。”谢浩楠抬头看着父亲,眼神坚定,“若不是那些经历,我也学不会这么多东西,更不会有今日的性子。而且,能再见到爹、娘,还有祖母和妹妹们,所有的苦都值了。”

谢承业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重新坐回椅子上。他知道现在说这些都晚了,唯有往后好好补偿儿子,才能稍稍弥补这些年的亏欠。他沉默片刻,话锋一转,看向桌案上的账本:“你说你要回京述职,期限是多久?”

“还有三个月。”谢浩楠答道,“述职后,若朝廷没有新的任命,我还能再回苏州待些时日。不过若是有任命,就得即刻赴任。”

谢承业点点头,手指在账本上轻轻点了点,眼神变得郑重起来:“这三个月,你别闲着。谢家在苏州有三家商行,分别做丝绸、茶叶和粮米生意,还有一支货运队伍,从江南到北方,几乎遍布全国。这些年,我虽一直在打理,可你是谢家的长子,总得熟悉这些事务。爹的意思是,你先跟着我学,日后也好继承这些家业,早些帮爹分担些。”

他心里很清楚——浩楠在军中虽有官职,可终究是朝廷的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变数。谢家的根基在苏州,只有握稳了商行,有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浩楠才能真正在谢家站得住脚,就算日后不在军中任职,也能有安身立命的本钱。

谢浩楠自然明白父亲的心思。他在军中几年,也了解一些人情世故,深知“根基”二字的重要性。他虽喜欢军营的生活,可谢家是他的根,照顾家人、守住家业,本就是他的责任。他当即点头应下:“全听爹的安排。只是我对商行的事务一窍不通,账目的算法、货源的采买,还有跟掌柜、伙计们打交道的规矩,都得劳烦爹多指点。”

“这是自然。”谢承业见儿子如此懂事,心里松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明日起,我先带你去丝绸商行。那家商行是谢家的老底子,掌柜的姓吴,跟着我快二十年了,为人踏实,你有不懂的,尽管问他。咱们先从账目学起,再看货源的采买和销售,你聪明,定能很快上手。”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谢浩楠:“这是三家商行去年的流水账,还有货运队伍的路线图,你晚上没事的时候看看,先有个大概的印象。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明日咱们再一起琢磨。”

谢浩楠接过册子,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心里忽然有了底气。这十六年,他错过了谢家的日子,错过了父亲的教导,错过了母亲的陪伴,可往后,他有机会一点点补回来。他不仅要学会打理商行,守住谢家的家业,更要护住母亲和妹妹们,不让她们再受半分委屈。

父子二人又说了些商行的琐事——从丝绸的品级分辨,到茶叶的储存方法,再到粮米生意的季节性变化,谢承业一一细细讲解,谢浩楠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记下,偶尔提出自己的疑问,谢承业也耐心解答。窗外的风渐渐停了,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父子二人身上,暖黄的灯光与清冷的月光交织在一起,竟显得格外温馨。

直到子时,谢承业才起身离开。谢浩楠送父亲到院门口,看着父亲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才转身回了书房。他重新坐下,翻开父亲给的册子,借着灯光细细看着。账目的数字密密麻麻,可他却一点也不觉得枯燥——这是谢家的根基,也是他往后要守护的东西。

他抬头看向窗外,月光下的梅枝愈发清晰,香炉里的檀香还在燃着,暖意漫过全身。谢浩楠握紧了手中的册子,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往后的日子,他不仅要做谢家的长子,更要做能为谢家遮风挡雨的顶梁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