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的夜晚,比白天更显幽静。林峰没有像部分同学那样热衷于组织或参与大型联谊,而是开始了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他风格的人脉经营。
他的首要目标是室友,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的副处长赵启明。赵启明三十五六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言谈间带着省直机关干部特有的审慎与条理。林峰没有一上来就请教宏大问题,而是在一次晚自习后,两人回宿舍的路上,看似随意地聊起果城高新区正在尝试的产业升级。
“赵处长,您长期研究宏观规划,像我们果城这种传统工业城市,想发展新兴产业,总感觉使不上劲,政策门槛和市场竞争都太激烈了。”林峰语气诚恳,带着请教的口吻。
赵启明推了推眼镜,或许是林峰的态度让他受用,也或许是这个话题确实触动了他的专业领域,他打开了话匣子:“林书记,你这个问题很典型。不能只看省里公布的普惠性政策,要善于研究政策缝隙和专项引导资金。比如,省里最近在悄悄鼓励‘区域差异化创新’,不是所有地方都要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可以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做‘传统产业 数字化’或者‘特色资源深加工’,这类项目在评审时反而可能因为‘接地气’、‘有基础’而获得支持。”
他压低声音:“下个月,委里会有个关于‘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征求意见稿,重点关注一下,里面有些条款,对你们可能有用。”
林峰心中一动,连忙道谢。这就是他需要的信息——提前量、内部动向。他没有送任何贵重物品,第二天从行李箱里拿出两包果城本地特产的、市面上不多见的高山云雾茶,递给赵启明:“赵处,尝尝我们老家的土茶,提神醒脑,别嫌弃。”
赵启明笑着收下,关系在无形中拉近。
第二个目标,是坐在他斜前方,来自《江东日报》的记者唐雯,一位三十岁左右,眼神锐利、举止干练的女性。林峰在一次关于“舆情应对”的课程后,主动上前交流。
“唐记者,今天老师讲的案例很深刻。我们在基层,有时候真是‘防火防盗防记者’,哈哈,开个玩笑。”林峰以自嘲开场,缓和气氛,“主要是怕工作没做好,被曝光了给组织抹黑。想跟您请教一下,像我们做具体工作的,平时该怎么跟媒体打交道,才能既推动工作,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唐雯对这位沉稳的基层干部有些好奇,见他态度真诚,便也坦诚相告:“林书记言重了。其实媒体没那么可怕,关键是坦诚和沟通。很多负面舆情,源于信息不透明。平时可以主动提供一些正面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建立联系。真遇到问题,第一时间通报情况,哪怕是不好的消息,态度诚恳也能争取理解。最重要的是,别把记者当敌人,也别试图糊弄,我们都是明白人。”
林峰深以为然,顺势邀请:“受教了。周末有空吗?我知道党校后面有家做本地私房菜的小馆子,味道很地道,环境也清净,想请您和几位聊得来的同学一起坐坐,就当放松一下。”
他的邀请自然而不刻意,地点选择也避开了豪华场所。唐雯略一思索,便爽快答应了。饭桌上,林峰主导话题,多听少说,引导大家谈论各自领域的见闻,一顿饭下来,不仅与唐雯建立了联系,还通过她,对省内的舆论关注点和几位重要领导的施政风格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甚至连党校那位开了十几年班车、见多识广的王师傅,也成了林峰的信息源。一次单独乘车外出,林峰递给王师傅一支烟,聊起开车见闻。王师傅话匣子打开,哪个领导平易近人,哪个领导脾气急,哪个领导视察时喜欢看什么地方,甚至一些领导籍贯、口味等琐碎信息,都在闲聊中不经意流露出来。这些信息看似无用,却可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林峰的经营,如春雨润物,悄无声息。他送礼不送钱,只送有特色的家乡物产;请客不摆阔,只求氛围融洽;交流不功利,重在真诚倾听和价值交换。他深知,人脉的核心在于“可持续的互利”,而非一次性的交易。一张覆盖省直机关、重要媒体甚至服务岗位的初级信息网,正在他手中缓缓织就。
果城,区委的一次工作协调会后,孙副主任特意走到吴婷身边,脸上依旧挂着和煦的笑容,但话语却带着分量:
“吴主任,年轻干部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讲政治、顾大局嘛。‘旭日科技’的项目,区里盼星星盼月亮,很多双眼睛都看着呢。必要的程序要走,但也不能太……墨守成规,该突破的瓶颈要敢于突破,这才是担当精神的表现啊。”
面对这顶“不讲政治”、“不敢担当”的大帽子,吴婷心中压力倍增,但她脸上依旧保持着谦逊的微笑:“孙主任,您批评得对,担当精神确实是我们年轻干部需要加强的。正因为这个项目太重要,关系到区里和高新区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才更要慎之又慎,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您放心,第三方检测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一旦确认供应商完全可靠,我们立刻启动签约程序,绝不敢有丝毫拖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