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峰端坐在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内,面前摊开着厚厚的项目合规审查报告。王科长事件引发的震荡正逐渐被有序的工作节奏吸收,但林峰清楚,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宋清河绝不会坐以待毙,而他,也不打算再给对方从容布局的机会。
林峰召集了吴婷和几位核心骨干,气氛严肃而专注。
“合规审查第一阶段成效显着,清除了不少隐患。”林峰开门见山,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但我们的对手很狡猾,表面的风平浪静下,暗流只会更加湍急。我们不能等到对方出招再应对,必须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节奏。”
他目光扫过众人:“接下来,审查重点转向资金层面。吴主任,你牵头,联合金融办、审计局,成立一个资金流向专项核查小组,对所有进入新区,特别是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地块和重点配套项目的资金,进行穿透式审查。不管资金转多少道手,最终来源必须清晰,投资意图必须明确。”
“明白。”吴婷郑重点头,她知道这意味着将直接触碰宋清河的核心利益链条,风险与机遇并存。
“另外,”林峰看向负责招商的副主任,“筛选一批真正有实力、符合我们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和投资机构名单,主动对接。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来证明新区规则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让那些企图靠歪门邪道的人无机可乘。”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策略:一面高举审查利剑,斩断伸向新区的黑手;一面敞开合作大门,引入清流,巩固发展大势。双管齐下,让对方首尾难顾。
宋清河看着屏幕上果城新区最新发布的招商指引和加强资金审查的通知,眼神阴鸷。林峰的反应速度和对关键点的把握,再次让他感到棘手。
‘想查我的资金?’宋清河心中冷笑,‘那就陪你玩玩。看你有没有本事,穿透我精心设计的防火墙。’
他转身对助理吩咐:“通知下去,所有与果城相关的资金流动,启用第三套备用方案,增加两层以上的离岸隔离。另外,让我们控制的那几家媒体和‘专家’,开始造势,主题就是‘警惕地方保护主义,防范以审查之名行排外之实’,把水搅浑。”
他准备用更复杂的金融迷宫和舆论压力,来应对林峰的正面进攻。同时,他心中另一个更阴险的计划也在酝酿。既然直接动林峰家人风险太高,那就从他身边人入手。那个对他忠心耿耿的办公室主任吴婷,或许是个不错的突破口……宋清河眼中闪过一丝恶毒的光芒。
秦风穿着一身休闲装,看似随意地坐在角落,目光却不时扫过窗外。他对面坐着伪装成“表妹”的女队员小颖。
“颖姐,医院这边暂时安静了,但那帮人肯定没死心。”秦风低声道,“头儿的意思是,明哨继续,但要加强暗桩。尤其是医护人员和保洁里,看看有没有被收买或者安插的眼线。”
小颖点点头,抿了口咖啡:“明白。已经排查过一遍,有几个需要重点观察的对象。另外,我发现最近有两辆陌生车辆交替在附近出现,行车轨迹很规律,不像普通患者家属。”
“车牌记下了,交给鹰眼去挖底。”秦风眼神锐利,“这帮孙子,玩跟踪还嫩了点。”他嘴角勾起一丝属于老兵的、带着点痞气的嘲讽。这种藏在市井中的专业对抗,让他仿佛回到了当年的侦察连岁月。
“鹰眼,资金穿透有难度吗?”林峰问道。
“对方架构很复杂,层层嵌套,主要在维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绕圈子。”李锐(鹰眼)的声音带着键盘敲击的轻微背景音,“不过,只要他们资金最终要进入国内体系,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们已经锁定了几条可疑的入境通道,正在反向追踪。另外,监测到宋清河控制下的几个舆论账号开始同步发布质疑审查动机的文章,试图引导‘排外’和‘保护主义’的负面舆论。”
“预料之中。”林峰并不意外,“把舆论动向同步给赵悦那边,她知道该怎么应对。你的重点是盯死资金,尤其是与那家违规私募的关联证据,要铁证。”
“明白。还有一个发现,”李锐补充道,“宋清河的助理,最近频繁联系一个注册在HK的‘商务咨询公司’,这家公司背景模糊,但业务范围包括‘尽职调查’和‘信息收集’,可能是在为下一步针对我们这边特定人员的行动做准备。”
林峰眼神一凝:“重点关注这个动向。特别是吴婷、还有几位主要负责审查的干部,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加强防范。”宋清河果然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了。
(下午四点,高新区,某企业考察现场)
林峰亲自带队考察一家专注于工业物联网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企业创始人是一位海归博士,对高新区的产业生态和规范的管理模式赞不绝口。
“林主任,说实话,我们选择落户这里,看重的就是这里的规则透明和办事效率。”博士诚恳地说,“虽然流程严格,但每一步都清晰可循,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内耗和潜规则困扰。这对我们搞技术的人来说,是最好的环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