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提着她那粉色的小水桶,小心翼翼地、一勺一勺地将凝聚着微弱生机的灵液洒在枯萎的苔藓上。那专注而认真的小模样,充满了治愈人心的力量,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苏云舟心中被悲伤与愤怒冰封的某扇门。
他看着女儿,又望向窗外那片死寂的、绵延数千公里的灰黑大地。仅仅依靠这样点滴的浇灌,想要让整个月球恢复生机,恐怕需要千年、万年的时光。他等不了,那些在牺牲中寄予他希望的植物亡魂也等不了。
“晴晴,”苏云舟柔声唤道,将女儿抱起来,让她坐在自己坚实的臂弯里,“浇水很好,但要让整个家都重新变绿,我们得想个更快的办法。”
“更快的办法?”晴晴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是像爸爸变出好多好多花花那样吗?”
“嗯,比那个还要大一点。”苏云舟微微一笑,那双星云眼眸中,不再只有冰冷,而是闪烁起一丝如同星辰点亮般的计璨光芒。他需要一场雨,一场覆盖整个月球、沛然莫御的创世之雨!
他心念一动,直接连接上了远在“方舟”核心深处、几乎与堡垒主控系统融为一体的超级人工智能——天枢。
“天枢,模拟计算,在月球当前环境下,如何高效制造一场全球性、可持续的强降雨,乃至风暴系统。”
几乎在指令下达的瞬间,天枢那冷静无波的电子音便直接回响在他的意识海中,伴随着庞大的数据流与全息模拟图像:
“指令已接收。进行环境参数分析……”
“月球现状:地表气压接近真空,平均温度波动剧烈(-173°C至127°C),缺乏稳定液态水体,大气层极其稀薄(主要成分为氩、氖、氦),几乎不存在水汽循环基础。”
“结论:依靠自然过程形成降水,概率低于0.0001%。需采取非常规能量介入,强行构建局部乃至全球性气象系统。”
“方案模拟:人工台风(气旋)生成。”
“原理概述:”
“1. 能量源:需要巨大且持续的热能输入,加热底层(假设存在)空气,导致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中心。”
“2. 水汽源:月球无水,需额外提供。建议:从冰陨石、两极阴影区水冰,或通过能量合成方式临时生成水分子。鉴于主宰您体内蕴含庞大且复杂的能量,尤其是吸收储存的放射性衰变能、混沌星力,可尝试直接能量-物质转化。”
“3. 动力与凝结:上升的暖湿空气在高层遇冷(月球高空温度极低),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进一步驱动上升气流,形成正反馈。科里奥利力(月球自转产生)虽弱,但仍可促使气流旋转,形成气旋式风暴。”
“4. 具体实施建议:”
“ a. 选址:建议在月球上相对平坦、曾存在大量水冰痕迹的‘风暴洋’区域或‘南海’区域作为初始实验区。”
“ b. 构建‘热能核心’:制造一个高功率能量转换装置,将您提供的辐射能、星力等高效转化为纯粹热能,剧烈加热选定区域表层基质(月壤、岩石),模拟‘暖洋面’。”
“ c. 物质创造与释放:同步启动物质创造程序,从能量中直接合成水蒸气,或激发区域内残留的氢氧元素结合,向加热区上空大规模释放。”
“ d. 引导与维持:持续投入能量,维持热源与水汽源,引导上升气流,利用弱科里奥利力促使其旋转。初步计算,形成覆盖千公里级别的风暴系统,需持续能量输出约等于10^18焦耳/小时(约相当于每秒释放数十枚大型核弹的能量级)。”
“ e. 技术实现:可利用‘方舟’现有星盟3D打印技术与材料库,快速制造所需能量转换器与物质合成器。”
庞大的信息流在苏云舟脑海中瞬间消化理解。能量?他体内源自反物质爆炸残余、天外陨石以及植物献祭的混沌能量,正愁无处宣泄和精细掌控。技术?有“方舟”和天枢在。目标?再清晰不过。
“分析得很透彻,天枢。”苏云舟在心中回应,“立刻执行。优先在‘风暴洋’区域构建第一个热能核心与物质合成器。材料与制造权限全部向你开放。”
“指令确认。开始调用资源……星盟高精度3D打印机启动……解析能量转换符文矩阵……物质合成模块加载……预计建造时间:27分钟。”
遥远的月球背面环形山内,“方舟”堡垒的某个大型制造舱中,数台造型奇特的、闪烁着幽蓝光芒的3D打印机开始高效运转,无数纳米级材料被精准喷射、融合,一个结构复杂、核心镶嵌着能够承受并转化狂暴能量符文的水晶柱状装置——“热能核心”,正在迅速成型。
苏云舟抱着晴晴,身影一闪,直接瞬移到了“方舟”之外,悬浮在月球荒寂的轨道上。他选定了一个方向,那是天枢计算出的最佳起始点——广阔的“风暴洋”。
几分钟后,一道微小的空间涟漪在“风暴洋”中心区域上空荡开,那个刚刚制造完成的、约莫房屋大小的“热能核心”被精准投送过来,稳稳地悬停在离月面百米的高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