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90章 铁腕与暗痕(公元前626年 春)

士谷被投入司寇府阴冷潮湿的死牢,象征着晋国内部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赵盾没有给他任何喘息之机,甚至等不及正式的朝会,便在司寇府森严的大堂之内,开始了对这位昔日同僚的审讯。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恐惧的气息,墙壁上挂着的各式刑具在火把映照下闪着幽冷的光。赵盾高坐主位,面色冷峻如铁,赵穿按剑侍立一旁,眼神如鹰隼般盯着瘫软在地的士谷。。

“士谷,”赵盾的声音不高,却如同冰锥刺入骨髓,在这密闭的空间里回荡,“金匕在此,自白狄赤丁秘窟所得。你还有何话说?”

士谷披头散发,官袍污秽,早已没了上军佐的威仪。他抬头看着那柄熟悉的匕首,眼中闪过绝望,却仍存着一丝侥幸,嘶声道:“赵盾!你……你构陷于我!单凭一柄来路不明的匕首,怎能断定是我泄露军机?此乃楚国反间之计,你……你莫要中了子文老贼的奸计!”

“构陷?”赵盾冷哼一声,从案上拿起一卷竹简,“啪”地掷于士谷面前,“这是你府中管事招供,你于王官之战前,曾多次秘密会见身份不明的行商!这是边关记录,有齐商车队频繁出入你封邑,时间与楚使活跃于北狄之时吻合!还有,你暗中变卖祖产,意欲潜逃齐国,这又作何解释?!”

一件件物证,一桩桩关联被赵盾冷酷地抛出,如同重锤,一次次砸垮士谷的心理防线。他脸色由白转青,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我……我……”士谷语无伦次,“是你们逼我的!赵盾!你推行那狗屁峻法,追缴军赋,盘剥我等旧族,丝毫不念及我等随先君流亡、辅佐新君的功劳!国库空虚,难道就要从我等着甲之士身上榨取吗?!楚国使者许诺,只要……只要提供些许无关紧要的消息,便赠我黄金珍宝,保我家族在齐地安享富贵!我……我只是一时糊涂!”

他终于崩溃,涕泪横流,将如何因不满赵盾新政,如何被楚国使者诱惑,如何泄露西线换防大致时间等情由,断断续续地招认出来。但他咬死了一点:此事乃他一人所为,与他人无涉,更未形成庞大的内奸网络。

赵盾面无表情地听着,直到士谷再也说不出新东西,才缓缓起身。“一时糊涂?你之一时糊涂,葬送了我多少晋国好儿郎的性命!致使胥臣大夫血染沙场,致使西线门户险些洞开!”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之怒,“拖下去!严加看管!待我禀明君上,明正典刑!”

武士如狼似虎地将瘫软如泥的士谷拖走。赵穿上前一步,低声道:“兄长,他咬定是一人所为,但那些齐商……”

赵盾目光幽深:“齐商这条线,自然要查。但士谷必须死,而且要快!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朝堂分裂的象征,是楚人用以离间的活证。只有用他的血,才能震慑那些心怀异志之人,才能在我晋国应对外敌之前,先稳住内部!”

他深知,此刻的晋国,经不起一场大规模的内部清洗。迅速处决首恶,暂时搁置可能牵连过广的线索,是稳定局面的必要手段,哪怕这会留下隐患。

次日朝会,赵盾将审讯结果与金匕首等证据呈于晋襄公。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尽管众人早有猜测,但叛国通敌的罪名被如此**裸地证实,依旧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晋襄公年轻的面庞因愤怒而涨红,他握着国君的圭璧,手指微微发抖:“逆臣!枉费先君与寡人如此信重于他!竟为区区财货,行此叛国之事!赵司寇,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赵盾出列,声音斩钉截铁:“叛国通敌,罪不容诛!臣请君上明诏,将逆臣士谷车裂于市,夷其三族!其家产抄没充公,以慰殉国将士在天之灵!并以此警示内外,凡有通敌叛国者,皆以此论处!”

“车裂”、“夷族”!如此酷烈的刑罚,让不少朝臣倒吸一口凉气。虽然士谷罪有应得,但赵盾的狠辣决绝,依旧让许多人感到心惊。

狐偃眉头紧锁,出列道:“君上,士谷罪大恶极,理应处死。然,夷其三族,是否过于酷烈?其族中亦有不知情之老幼妇孺,牵连过广,恐伤国本,亦非先君仁德治国之道。不若止诛首恶,流放其族,以示天威,亦存仁念。”

这代表了部分老臣,尤其是与士谷曾有交情或对赵盾手段心存疑虑者的看法。他们并非同情士谷,而是担忧赵盾借此树立的恐怖威权,以及过度刑罚可能引发的反弹。

赵盾立刻反驳,目光锐利地扫过狐偃等人:“狐偃大夫之言,未免妇人之仁!叛国之罪,若不施以极刑,何以震慑后来者?当此国家危难之际,非用重典,无以凝聚人心,无以震慑宵小!些许妇孺之仁,岂能抵我边境将士流淌之鲜血?!”

他的话语如同刀锋,毫不留情。晋襄公看着争辩的两位重臣,又看了看殿中神色各异的群臣,年轻的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被赵盾展现出的强大决心和对国家利益的强调所说服。

“准赵司寇所奏!”晋襄公最终下令,“逆臣士谷,罪证确凿,三日后,车裂于市,夷其三族!此事,交由司寇府全权处置!”

旨意一下,朝堂寂静。赵盾躬身领命,眼角的余光瞥见狐偃微微闭合的双眼,以及其脸上那一抹难以掩饰的沉重与忧虑。

就在绛都因士谷案而风云激荡之际,西线主帅先蔑迎来了另一位从国都而来的重要人物——风尘仆仆的胥婴。

胥婴在北疆之战后,并未久留绛都,而是主动请缨,要求增援压力巨大的西线。他的到来,带来了国都的最新情况,也带来了生力军和宝贵的守城经验。

“胥婴将军,你来得正好!”先蔑紧握着胥婴的手,这位沉稳的老将脸上也难掩疲惫,“秦人狡诈,日夜骚扰,军中士气虽未大堕,但也渐显疲态。尤其是那些谣言……”他指了指辕门外,“甚嚣尘上。”

胥婴神色坚毅:“先蔑将军放心,北疆风雪尚且不惧,何惧秦人鼠窃狗偷之辈?末将此来,带来了君上与赵司寇的钧令:西线以坚守为上,挫敌锐气,不必急于求战。对于谣言,可令军中识字的士卒,反向宣讲秦人背约弃义、崤山偷袭之旧事,以正视听!”

两位将领迅速调整防御策略。他们不再被动地应对秦军骚扰,而是依托城防与险要,设立更多、更隐蔽的观察哨与小型伏击点,如同张开了带刺的网,让秦军小股部队的渗透付出代价。同时,在军中大力宣扬晋文公之德政与秦穆公之无信,对冲谣言的影响。

秦军主帅孟明视很快察觉到了晋军防御姿态的变化,变得更加坚韧且带有反击性。他尝试了几次小规模进攻,皆未能占到便宜,反而折损了些人手。

“晋人换将了?还是得了高人指点?”孟明视望着对面壁垒森严的晋军营地,眉头紧锁。他意识到,单纯的骚扰和谣言,似乎难以迅速击垮这支由先蔑和胥婴共同指挥的晋军。西线的战事,似乎要向着长期对峙的方向演变了。

士谷被处以极刑的消息,以及赵盾在朝堂上力主夷族、驳斥狐偃的细节,通过特殊的渠道,很快传到了齐国临淄。

一位身着齐国华服、面容精干的中年男子,正在府邸中听取来自晋国的密报。他名叫庆克,出身齐国望族庆氏,素与晋国一些旧族交好,对晋国局势极为关注。

“赵盾小儿,果然酷烈。”庆克捻着胡须,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士谷虽蠢,终究是世代卿族,说夷族就夷族……晋侯竟也允了。看来,这晋国,已是赵盾一言之地了。”

他沉吟片刻,对心腹吩咐道:“告诉我们在晋国的人,暂时停止一切与旧族的直接联络。赵盾风头正盛,此时不宜触其锋芒。但是,对那位……欣赏我齐地‘宽柔’之风的年轻史官,可以再多送几卷记载管仲治国方略的典籍过去,要旧的,不起眼的。让他自己看,自己想。”

庆克的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赵盾用铁与血铸就权柄,却不知,最坚硬的东西,往往也最脆。刚则易折,柔能克刚。且让他去应付西秦南楚吧,我等只需……静待时机,让‘齐风’慢慢吹拂便是。”

他望向西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关山,看到那座正处于风暴中心的绛都。一股暗流,正随着士谷的鲜血渗入晋国的土地,在无人察觉的角落里,悄然孕育着未来的变数。晋国的霸业,在经历了内奸案的雷霆震荡后,表面上清除了一个毒瘤,实则陷入了更深远、更复杂的困境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