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76章 退兵与暗潮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第76章 退兵与暗潮

作者:火火同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4:04:53

楚军的撤退,并非溃败,而是如同潮水般,在达到顶峰后,带着不甘与有序,缓缓向南方退去。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庞大的军队带着伤亡和疲惫,以及未能达成战略目标的无尽遗憾,撤出了伊洛前线。晋军营垒之上,残存的将士们望着退却的楚军,爆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许多人脱力地瘫坐在血污之中,泪水混合着汗水与血水潸然而下。

主帅栾枝却没有丝毫放松。他屹立在破损的垒墙上,甲胄上布满刀剑划痕和凝固的血迹,目光紧紧追随着远去的楚军旌旗,直到它们消失在视野尽头。他深知,斗椒虽退,但楚军主力未受致命打击,元气尚存。这更像是一次战略调整,而非彻底的失败。

“将军,楚军已退,是否派兵追击?”一员将领兴奋地请命,脸上带着渴望扩大战功的光芒。

栾枝缓缓摇头,声音因长时间的嘶吼而沙哑:“不可。我军伤亡惨重,将士疲惫已极,亟需休整。楚军退而不乱,必有精锐断后,追击恐中埋伏。况且……”他顿了顿,望向西面的方向,眼中忧色更浓,“西线之危,尚未解除。”

他当即下令:派出精锐斥候,远远缀上楚军,严密监视其动向,确认其是真正退兵还是另有所图;各营清点伤亡,救治伤员,加固破损营垒,原地休整,严加戒备,防止楚军杀个回马枪;同时,以八百里加急,将南线战况——重点是楚军已退、我军惨胜、急需休整补充,以及西线危局刻不容缓——火速报知绛都。

当捷报与求援信同时送达绛都时,晋国宫廷内的心情是复杂难言的。一方面,南线顶住了楚国的全力进攻,迫使强敌退兵,这无疑是一场战略性的胜利,保住了晋国在中原的霸业根基,极大地提振了国威。但另一方面,惨重的伤亡数字和西线依旧严峻的形势,像一块巨石压在君臣心头。

晋襄公在朝堂上,既褒奖了栾枝及南线将士的忠勇,肯定了其“稳守挫敌”战略的正确,也立即着手应对西线危机。

“南线将士已竭尽全力,为国家流尽了血。如今楚军暂退,南线压力稍减,西线便成心腹之患!”晋襄公目光坚定,扫视群臣,“胥臣将军重伤,西线无主,秦军肆虐。必须立刻派遣得力大将,统率生力军,西向迎击孟明视,解绛邑之围,收复失地!”

然而,派谁去?胥臣重伤,栾枝需要镇守南线,防范楚军卷土重来。朝堂之上,人选成为了新的焦点。

此时,一位将领慨然出列,声音洪亮:“末将先蔑,愿领兵西征,必破秦军,以报君恩!”先蔑亦是晋军宿将,勇猛善战,曾随先轸征战,资历颇深。

但另一位重量级人物——中军佐赵衰,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出班奏道:“国君,先蔑将军勇武可嘉。然西线之事,关乎国家根本,秦人狡诈,孟明视怀恨而来,不可轻视。臣以为,当派一位更持重、更善谋略之将,方为万全。”他的目光似有若无地瞥向了因南线战事被紧急召回议事的栾枝,意思不言而喻,是希望由经验更丰富、用兵更稳健的栾枝挂帅西征。

先蔑闻言,脸色顿时涨红,感觉受到了轻视,抗声道:“赵大夫何出此言?莫非信不过我先蔑能当此任?末将虽不及先轸将军神武,亦愿效法胥臣将军,以死报国!”

朝堂之上,顿时弥漫起一丝紧张的气氛。将帅之间的微妙竞争,因西线主帅人选问题而浮出水面。

晋襄公看着争执的双方,心中权衡。他理解赵衰的谨慎,也明白先蔑的求战之心。最终,他做出了决断:“二位爱卿皆为国分忧,其心可嘉。然西线军情紧急,不容耽搁。先蔑将军忠勇可恃,寡人便命你为西征主将,尽起国中可用之兵五万,即日启程,西向破秦!栾枝将军继续坐镇南线,安抚将士,重建防务,监视楚人动向!”

他选择支持了主动请缨的先蔑,既是出于对将领斗志的鼓励,也是考虑到南线确实需要栾枝这样的定海神针稳定局面。

“末将领命!”先蔑大声应诺,意气风发。

赵衰见状,也不再坚持,只是暗中嘱咐先蔑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轻敌冒进。

与此同时,南撤的楚军大营内,气氛同样压抑。伤亡统计出来,数字触目惊心,尤其是斗椒直属的先锋部队,损失最为惨重。斗椒本人因攻城时过于靠前,被流矢所伤,虽无大碍,但心情恶劣到了极点。

中军大帐内,斗椒裹着肩伤,怒气冲冲地对令尹子文抱怨:“令尹!为何要退兵?再给我三日,必能攻破晋营!如今功亏一篑,岂不可惜!”

子文面色平静,慢条斯理地品着茶,淡淡道:“司马英勇,老夫深知。然我军伤亡已重,士卒疲惫。晋营虽残,但栾枝守御有方,士气未溃。强攻下去,即便破营,亦是我楚军元气大伤。届时,若周边宋、卫等国趁机来袭,或晋国西线腾出手来支援,我军如何应对?”

“哼!宋卫鼠辈,安敢犯我虎威?晋国西线自顾不暇!”斗椒不服。

子文放下茶盏,目光变得锐利:“司马!为将者,岂能只图一时之快?此次北征,已彰显我大楚兵威,迫使晋国主力不敢他顾,其霸业已现裂痕。目的已达,见好即收,方为智者。若一味恋战,折损过巨,回国之后,如何向大王和国人交代?其他封君、部族,又会作何想法?”

子文的话,点出了楚国内部复杂的权力结构。此次北征,消耗的是国力和他斗椒、子文直属的兵力,若损失过大,必然会影响他们在国内的地位。

斗椒虽桀骜,但也非全然不懂政治,被子文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是愤懑难平。他明白,子文退兵,既有战略考量,也未尝没有借此打压他军功和声望的意图。将相不和的裂痕,在这次退兵决策中,进一步加深了。

子文不再理会斗椒,转而吩咐道:“传令下去,大军缓缓南撤,沿途多布疑兵,防止晋军追击。派人先行回国,向大王禀报战况,就言……我军大破晋军于伊洛,斩获无算,因粮草不继,且晋人乞和,故全师而还。”他轻描淡写地将一场未达目标的攻坚战,粉饰为一场胜利的武装巡游。

楚军的撤退,带着内部的算计与不甘。而晋国,在暂时击退南方巨兽后,不得不立刻将目光投向西方,迎接来自老对手秦国的又一次挑战。战争的焦点,即将转移。先蔑的西征,能否像胥臣那样创造奇迹?晋国的霸业,能否经受住这接连不断的考验?新的悬念,随着楚军南撤的烟尘和晋国西征大军的启程,再次升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