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71章 临危受命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第71章 临危受命

作者:火火同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4:04:53

先轸陨落的哀钟余音未绝,南境告急的烽火已映红天际。楚成王得知晋国柱石已折,狂喜之下,尽起三军,以斗椒为先锋,令尹子文总督后援,浩浩荡荡,渡过汉水,北犯中原。此次不再是骚扰蚕食,而是志在必得的全面进攻,兵锋直指晋国最关键的盟友——郑国,意图一举切断晋国伸向中原的臂膀。

绛都宫廷,悲怆的气氛被更紧迫的危机感取代。晋襄公身着素服,坐于朝堂,眉宇间的稚气已被连日来的巨变与压力磨去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自镇定的坚毅。他环视殿内群臣,声音沉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先轸将军新丧,楚人便大举来犯,欺我晋国无人乎?国难当头,众卿有何良策?”

殿内一片肃穆。失去先轸,如同巨人被抽去了脊梁,所有人都感到一种空前的虚弱与不安。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如今资历最老、威望最高的狐偃与赵衰,以及先轸临终前举荐的栾枝和胥臣。

狐偃率先出列,他苍老的面容上刻满了忧虑,但眼神依旧清明:“主公,楚人倾国而来,其势凶猛。然我先轸将军虽去,晋国将士血性犹存,甲兵依然锋利!当务之急,是速定统帅,稳定军心,南下迎敌!绝不可让楚人踏入郑国腹地!”

赵衰接口道:“狐偃大夫所言极是。先轸将军举荐栾枝、胥臣二位将军,必是深知其能。臣附议,可命栾枝为主将,胥臣为副,总督南征军事,火速驰援郑国。”

栾枝与胥臣闻言,立刻出列,跪伏于地。栾枝声音沉稳,带着悲愤:“臣等才疏学浅,万不敢与先轸将军相比。然国恩深重,仇敌当前,臣等愿效死力,肝脑涂地,以报先君、先将军之恩,以卫社稷!”胥臣亦慨然道:“末将必追随栾枝将军,与楚虏血战到底!”

晋襄公看着这两位军中宿将,他们是先轸一手培养起来的臂膀,经验丰富,忠诚可靠。此刻,似乎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他深吸一口气,走下王阶,亲手扶起二人:“二位将军请起!先轸将军既托重任于汝等,寡人亦深信不疑!晋国三军,便托付给二位了!望二位同心协力,勿负寡人与先将军之望!”

他当即颁下诏令:以栾枝为中军将,主元帅事;胥臣为上军将,为副;尽发国中可用之兵,并传令郑、宋、卫等盟国,各出兵助战,共御强楚。同时,任命狐偃坐镇绛都,总揽后方政务,协调粮草补给;赵衰则负责与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外交联络,稳固联盟。

晋国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在经历短暂的震荡后,再次艰难地启动起来。只是,这次掌舵的,已非那位算无遗策的军神。

栾枝、胥臣率晋国主力并诸侯联军,日夜兼程,南下至郑国境内,在伊水、洛水一带依托地势,构筑防线,迎击楚军。与此同时,楚军主力也在斗椒的率领下,逼近伊洛地区。

两军对垒,营寨连绵数十里,旌旗蔽日,杀气冲霄。然而,与以往先轸在时主动寻求战机、谋定后动的风格不同,此次晋军主帅栾枝用兵更为谨慎持重。他深知己方新丧主帅,士气虽旺但心气受挫,且楚军势大,锐气正盛,故而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深沟高垒,坚壁不出,意图以逸待劳,消耗楚军锐气。

楚军先锋斗椒数次率军挑战,在晋军营寨外耀武扬威,辱骂叫阵,言辞极尽挑衅之能事,欲激晋军出战。晋军将士皆愤懑不已,纷纷向栾枝请战。

胥臣亦按捺不住,对栾枝道:“将军,楚虏猖狂至此,我军若一味避战,恐挫伤士气,亦令盟邦耻笑!不若让我率一军出营,挫其锋芒!”

栾枝却摇头否决:“胥臣将军稍安勿躁。楚人此来,求战心切。我偏不与之战。彼辈远道而来,粮草转运艰难,日久必生懈怠。况斗椒有勇无谋,久攻不下,其心必躁,必有疏漏。待其师老兵疲,或粮草不济时,再寻机击之,方为上策。”

栾枝的策略,就军事而言,不失为老成持重之道。然而,他低估了楚军此次的决心,也高估了诸侯联军的耐心。楚军见挑战不成,便分兵四处抄掠,攻击晋军粮道,骚扰助战的郑、宋军队。郑国本就人心浮动,在楚军压力下,内部亲楚势力又开始暗流涌动,不断向郑伯施加压力,暗示若晋军不能迅速退敌,郑国恐将再次倒戈。

消息传回晋军大营,栾枝面临巨大压力。若坐视盟邦被侵扰而不救,联盟恐将瓦解;若分兵救援,则主营兵力削弱,易被楚军主力所乘。

绛都宫中,狐偃不断收到前线的军报,对栾枝的保守策略深感忧虑。他虽不通军事,但深谙政治。他明白,霸主权威的维系,不仅在于战场胜利,更在于能否及时保护盟邦。郑国若生变,将产生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他深夜入宫,求见晋襄公:“主公,栾枝将军持重固然可嘉,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楚人分兵掠我盟邦,意在动摇我军根基。若郑国再有反复,则大势去矣!臣恐栾枝将军过于求稳,或贻误战机。是否应遣使敦促,令其相机而动,寻求战机,至少需派兵保护郑军侧翼,稳定其心?”

晋襄公看着地图,眉头紧锁。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边是军事统帅的判断,一边是政治盟友的安危。他沉思良久,回想起先轸用兵之妙,在于灵活主动,常能出奇制胜。而栾枝……似乎缺了这份魄力。

“舅父所虑,正是寡人所忧。”晋襄公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与他年龄不符的沉重,“然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亦寒将士之心。这样,寡人亲书手谕一封,不直接指挥军事,但向栾枝、胥臣二位将军说明郑国稳定之重要性,嘱其务必设法稳固郑军,并鼓励他们,若有机可乘,当勇于决断,寡人信其能为!”

这是一次微妙的干预,既表达了对主帅的信任,也传达了最高决策层的焦虑和期望。使者带着晋襄公的手谕,星夜驰往南线大营。

栾枝、胥臣接到国君手谕,心中俱是一震。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后方的压力和期待。胥臣再次请命:“将军,主公所言极是!不能再坐视了!请许我率本部精锐,并联合郑军,主动出击,寻歼楚军一支偏师,既可打击楚人气焰,亦可稳定郑国人心!”

栾枝权衡再三,终于改变了策略:“好!便依胥臣将军!然切记,不可孤军深入,一击即退,以震慑为主,探其虚实为辅!”

胥臣得令,精选锐卒,会同郑**队,对一支正在郑国边境劫掠的楚军偏师发起了突袭。晋郑联军同仇敌忾,作战英勇,胥臣身先士卒,大破楚军,斩获颇丰。

这场小胜,虽然无法改变整体对峙局面,但意义重大。它极大地鼓舞了晋郑联军的士气,暂时压下了郑国国内的投降论调,也让斗椒意识到,晋军并非一味龟缩,仍有尖牙利齿。

然而,就在胥臣获胜归来,营中稍振之际,一个更坏的消息从西线传来:秦国趁晋国主力南调,国内空虚之际,由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率领,突袭晋国西部边境,已攻占数座边城,兵锋直指晋国故都绛邑!

消息如同又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晋国君臣心头。东西南三面受敌的可怕局面,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栾枝在大营中得知西线告急,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南线楚军未退,西线秦军又至,晋国陷入了自城濮之战以来最危险的境地。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如山般沉重,先轸将军若在,会如何应对这危局?

年轻的晋襄公在绛都宫中,手握两份紧急军报,站在巨大的舆图前,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孤独。他的目光在南方的楚军、西边的秦军和北方的狄人故地之间逡巡。考验,远比想象中来得更猛烈。晋国的霸业,真的会随着先轸的陨落而崩塌吗?还是……能在这绝境中,淬炼出新的锋芒?

夜色深沉,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中原。晋国的命运,悬于一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