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34章 公子元树帜、楚东征受挫与鲁廷暗潮

莒地之会的微弱星火,并未立刻形成燎原之势,但其汇聚的力量却如同地下运行的岩浆,在不断积蓄着喷发的能量。而公子元的正式表态,则仿佛向这躁动的岩浆中投入了一颗火种。

公子元在接到莒地之会的反馈,并权衡利弊良久后,终于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他不再满足于暗中观望和派代表与会,而是亲自离开了相对安全的隐匿之地,移驻至田穰苴势力范围内的某一处更为隐蔽但易于联络的堡垒。

此举意义非凡。他公开发布檄文,痛斥公子潘“弑兄篡位、割地媚楚、暴虐害民”三大罪状,宣布自己身为先桓公之子,不忍见社稷倾覆、黎民涂炭,将挺身而出,召集忠义之士,“清奸佞、复齐纲”。

檄文虽未明确自立为君,但其意图已昭然若揭。这面“公室正统”的旗帜一经竖起,立刻产生了效果。

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的许多齐国旧贵族、离散官吏,乃至部分地方豪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他们或许对公子元本人能力有所怀疑,但其身份是无可挑剔的。投奔公子元,不再是简单的造反,而是“拨乱反正”,具有了政治上的正确性。前往投靠的人员和物资明显增多,反抗力量的联盟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和“正名”。

田穰苴等实力派对此表示欢迎,他们需要这面旗帜来凝聚人心。但同时,内部的主导权问题也开始微妙浮现。公子元及其带来的谋士,自然希望掌握更多决策权;而田穰苴等拥有实际兵马的将领,则更倾向于保持军事自主。联盟的内部,在共同目标之下,开始出现新的张力。如何协调各方,整合力量,成为摆在反抗阵营面前的新课题。

与此同时,楚国的东征大军在淮泗流域的进展,并非如战报上传回郢都的那般一帆风顺。

初期,楚军凭借强大军力,确实横扫了一些弱小部族和城邦,迫使其臣服纳贡。然而,当他们进逼至一个名为“徐”的方国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顽强抵抗。

徐国并非一流强国,但其民风彪悍,且地处淮水要冲,城防较为坚固。更重要的是,徐君深知楚人来意绝非纳贡那么简单,乃是意在吞并。面临亡国之祸,徐国上下同仇敌忾,誓死抵抗。

楚军主帅轻敌冒进,认为徐国弹指可下,指挥大军强攻。不料徐人防守得法,楚军连攻数日,伤亡不小,却未能破城。加之此时已近夏季,淮泗地区气候渐趋湿热,来自南方的楚军士卒开始出现不适,军中颇有怨言。

更麻烦的是,徐国的顽强抵抗,鼓舞了周边其他同样恐惧楚国的小国。他们虽未敢公然出兵相助,却以各种方式拖延、阻挠楚军的粮草补给,甚至提供情报给徐国。

东征楚军陷入了顿兵坚城之下、后勤不畅、士气受损的尴尬境地。消息传回郢都,令尹子文眉头紧锁。他意识到东征遇到了硬骨头,若处置不当,可能损兵折将,甚至引发整个淮泗地区的连锁反抗。

楚成王得报后,甚为不悦。他严令东征元帅必须尽快拿下徐国,挽回颜面,但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增派援军和补给。楚国的军事资源,被更多地牵制在了东南方向。这对齐国的反抗力量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信号。

鲁国曲阜。赵衰的秘密外交活动取得了初步进展。通过数月的迂回交往,他成功打动了一位在鲁国朝堂颇有影响力的老大夫——臧文仲。臧文仲素以智慧着称,对楚国势力的北渐深感忧虑,对公子潘政权更无好感。

在臧文仲的巧妙安排下,赵衰得以在一个极其隐秘的场合,拜见了鲁僖公。

会见中,赵衰充分展现了他的辩才与远见。他并未一味乞求鲁国援助,而是从天下大势入手: “鲁乃周公之后,礼仪之邦,素为中原表率。今楚,蛮夷也,恃强凌弱,擒宋君,乱齐政,兵锋已迫近泗上。若齐尽为楚有,则鲁之侧翼尽露,楚人下一个目标,将是谁家?唇亡齿寒之理,君侯岂不知?”

接着,他谈到晋国:“我主公子重耳,贤德布于天下,虽暂遭困厄,然归国之心不改,中兴之志弥坚。晋若得安,必为中原抗楚之砥柱。今齐国内抗暴政、外御楚侮之义士蜂起,公子元已树旗帜,此正是天下忠义之士应援之时。鲁若此时能施以援手,哪怕只是默许、或提供些许方便,将来齐复国、晋中兴,必深感鲁之德义,共尊鲁为中原屏藩。”

赵衰的话,既有威胁,又有利诱,更抬高了鲁国的道义地位。鲁僖公本就对楚国心存忌惮,又受藏文仲等大臣影响,内心有所动摇。

然而,鲁国国力有限,且紧邻齐国,公然支持反抗力量风险极大。最终,鲁僖公并未给予明确承诺,但默许了以下事项:

1. 对隐匿境内的齐孝公,继续提供庇护,并适当改善其待遇。

2. 对前往投奔公子元的齐国人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其过境(只要不张扬)。

3. 暗中允许少量物资通过民间渠道流入反抗势力控制区。

这些支持虽有限,且秘密进行,但对正处于艰难积蓄阶段的齐国反抗阵营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赵衰的使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公子潘并非完全聋哑。公子元树帜的消息和境内抵抗活动增多的报告,终于引起了他的警觉。他加大了镇压力度,派出更多军队清乡剿匪,并悬赏捉拿公子元及其党羽。

然而,他的命令在执行中却大打折扣。军队中并非铁板一块,许多中下层军官和士兵本就是齐人,对公子潘的统治心怀不满,清剿行动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暗中与反抗势力通气。公子潘愈发依赖身边的楚人顾问和少数嫡系部队,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他与齐国广大官僚、军队之间的隔阂与猜忌。

暴君统治下的同盟,总是脆弱的。利益的结合,一旦遇到压力,裂痕便开始显现。一些较早投靠公子潘的贵族,见其统治不稳,楚人又似乎被东方战事牵制,开始暗中为自己寻找后路,与反抗阵营进行秘密接触。

临淄的宫殿依然歌舞升平,但根基已然松动。公子潘坐在君位上,或许能感到那令人不安的震动正从四面八方传来。

齐国的天空,阴云密布,电蛇隐现。公子元的旗帜、楚国的受挫、鲁国的暗许、以及内部日益尖锐的矛盾,所有线索都在指向一个必然的爆发点。第三十四章在各方力量的进一步躁动与整合中结束,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加速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