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67章 吴越余烬 (公元前584年 夏)

就在晋国内部为瓜分郑国遗产而暗流涌动之际,东南之地,被世人认为已随夫差身死、姑苏焚毁而彻底沉寂的吴越故地,并未如表面那般死寂。旧日的仇恨与新的野心,如同灰烬下的火星,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正悄然复燃。

太湖深处,一座偏僻的渔岛之上。这里远离越国主要控制区,岛民多以捕鱼为生,生活闭塞。然而,在岛屿中心一处隐蔽的山谷内,却聚集着数百名神情彪悍、与寻常渔民截然不同的男子。

为首者是一名年约二十出头的青年,名唤夫概。他身形挺拔,面容依稀有着昔日吴王室的轮廓,眼神中却燃烧着与年龄不符的刻骨仇恨。他正是吴王阖闾的庶孙,夫差的侄儿。当年姑苏城破,夫差自刎,吴国王族几乎被越国屠戮殆尽,唯有当时年幼的夫概,在几名忠心耿耿的吴国老臣拼死护卫下,侥幸逃出,辗转藏匿于此。

“少主,”一名脸上带着刀疤的老臣,也是这群遗臣的首领胥门巢,沉声禀报,“越贼勾践,如今正与楚国对峙,其国内兵力多调往西境。会稽、吴地守备,较往年空虚。”

另一名臣子道:“我等潜伏多年,联络旧部,如今岛上已有敢战之士五百余人,皆是对越人恨之入骨、愿随少主复国的忠勇之辈!且我们在太湖周边,乃至故吴之地,尚有一些隐藏的据点和支持者。”

夫概抚摸着腰间一柄样式古朴的短剑,那是他父亲,也就是吴国某位公子留下的遗物。他的声音冰冷而坚定:“勾践老贼,灭我国祚,戮我宗亲,此仇不共戴天!我夫概苟活至今,只为二字——复吴!”

他目光扫过眼前这些风霜满面却眼神炽热的旧臣:“越人势大,我等不能硬撼。但勾践将注意力投向西方,便是我等的机会!胥门巢!”

“臣在!”

“你带精干人手,分批潜入会稽周边,散播谣言,言楚国即将大举东进,越国前线不利,动摇其民心军心。同时,寻找机会,袭扰越国往西线运输粮草的小股队伍,不必求胜,但求制造混乱,让勾践后方不宁!”

“领命!”

“其余人等,加紧操练,打造兵器。我们要像水鬼一样,在越国这头巨兽的身后,一点点撕咬它的皮肉!终有一日,当它疲惫、当它流血过多之时,便是我等亮出獠牙,光复故国之日!”

吴国的遗孤,并未放弃复仇与复国的梦想。他们如同潜伏在阴影中的毒蛇,等待着给予越国致命一击的机会。

越国在勾践的统治下,奉行的是高度集权和严刑峻法。为了支撑不断扩张的军事行动和庞大的官僚机构,赋税徭役极其沉重。尤其是吞并吴国旧地后,对原吴地百姓的盘剥更为严酷,视其为二等臣民,动辄加以歧视和压迫。

“大陵之盟”后,越国虽得了昭关,但与楚国的紧张对峙,使得军费开支有增无减。勾践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原吴地,加征“防楚税”,并强征更多青壮入伍或服徭役,修筑堡垒、转运粮草。

在原吴国故都姑苏城外的一处村落,几名老者蹲在田埂上,看着远处官道上又一队被征发的青壮在皮鞭催促下蹒跚前行,眼中满是悲凉。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先是吴王,现在是越王,这税,一年比一年重,这役,永远服不完。”一名老者低声哀叹。

“听说西边又要打仗了,这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咱们村的壮劳力,都快被抽空了。”另一人接口道,语气中充满了怨恨,“早知如此,还不如……唉。”

旁边一个稍微年轻些的汉子,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我前些日子去城里,听到些传言,说楚军厉害,咱们越王前线吃了亏,说不定哪天就……还说太湖那边,好像有以前吴国的贵人……”

“嘘!不要命了!”老者急忙捂住他的嘴,脸色煞白,“这话也是能乱说的?让官府听见,要杀头的!”

但禁忌的言语,往往传播得更快。对越国统治的不满,对沉重负担的怨恨,如同地下暗河,在越国,尤其是在原吴地的民众心中默默流淌、汇聚。夫概等人散播的谣言,恰好为这暗流提供了宣泄的出口和指向。虽然大规模的叛乱尚未发生,但民心不稳的土壤已经形成。

越国朝堂之上,勾践高踞王座,听着大臣们关于钱粮、兵甲的奏报,眉头越皱越紧。灭吴之后,范蠡飘然远引,文种被赐死,勾践大权独揽,但同时也失去了左膀右臂。如今处理起日益繁杂的国政,尤其是经济问题,他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文种在世时,曾为越国制定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经济管理之法,包括平准、均输、盐铁之利等,使得越国能在战后迅速恢复国力。然而,文种死后,勾践猜忌心重,不愿完全沿用“罪臣”之策,对其政策多有改动,又任用了一些善于逢迎却能力平庸的官员管理经济。

加之连年用兵,尤其是为了应对楚国而维持庞大常备军,耗费巨大。勾践虽竭力盘剥,但国库依然感到吃紧。

大夫曳庸出列奏道:“大王,西线大军粮草,仅能维持三月。且去岁吴地赋税,因民力凋敝,征收不足预期三成。长此以往,恐伤国本。”

勾践面色阴沉:“不足?为何不足?可是地方官吏办事不力?还是那些吴地刁民有意抗税?”

另一位掌管盐铁的大夫战战兢兢地回道:“回大王,盐铁之利,近年亦有所下滑。皆因……皆因沿海多有私煮私贩者,屡禁不绝。且……且听闻海外有巨贾,以精良铁器、雪白海盐,通过海路私下贸易,价格低廉,冲击官营……”

“海外巨贾?”勾践眼中寒光一闪,他立刻联想到了那个人,“可是范蠡?”

“臣……臣不敢妄断,但其商队旗帜,确与昔日陶朱公颇有渊源……”

勾践猛地一拍案几,怒火中烧:“好个范蠡!寡人念旧,容他在外逍遥,他竟敢以商乱越,挖寡人墙角!”他心中又怒又忌,范蠡的商业才能他是知道的,若其真有意与越国为敌,确实是个麻烦。然而,范蠡远在海外,行踪不定,越国水师又主要布防于大江,一时竟难以奈何。

文种留下的经济体系开始出现裂痕,内部盘剥的极限和外部(范蠡)的商业竞争,使得越国的战争机器感受到了压力。勾践独裁统治下,缺乏有效制衡和真正能臣的弊端,逐渐显现。

昭关内外,楚越两国虽然达成了“大陵之盟”,但彼此的敌意和警惕从未放松。边境线上,小规模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

这一日,一队越国巡边士卒,与一队楚国斥候,在昭关以西一片有争议的山林中不期而遇。双方都视对方为入侵者,言语不合,立刻爆发了战斗。

箭矢呼啸,刀剑碰撞。战斗规模不大,双方各有十余人伤亡。最终,越军凭借地利和人数稍占优势,将楚军斥候击退,并俘虏了两人。

消息传回会稽和郢都,立刻引发了两国高层的关注。

越国方面,勾践认为这是楚国蓄意挑衅,试探越国底线,下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对任何敢于越境的楚人格杀勿论。

楚国方面,楚庄王闻讯大怒,指责越人背弃盟约,主动攻击楚军。他下令江东守军提高战备等级,并向昭关方向增派了部分兵力,以示警告。

尽管双方都暂时克制,没有将冲突升级为大规模战事,但这次流血的摩擦,无疑给本就脆弱的楚越和平蒙上了又一层厚重的阴影。两国边境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夫概的复仇之火在暗处燃烧,越国民间的怨气在悄然累积,文种留下的经济遗产出现隐患,楚越边境摩擦再生……东南之地,在晋楚争霸的宏大叙事之外,自身的矛盾与危机正在不断发酵。吴越的余烬并未熄灭,反而在风向变化时,爆发出新的、危险的火星。这些看似局部的动荡,或许将在未来,成为影响天下大势的又一重要变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