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58章 破局与变局 (公元前586年 春)

寒冬终于在三场大战的惨烈厮杀中缓缓退去,春天的气息悄然降临,却难以驱散弥漫在各国上空的浓重血腥与肃杀。持续了整个冬天的战事,在公元前586年的初春,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转折,而新的变局,也在无人预料之处悄然萌发。

昭关之下,尸骸枕藉,破损的攻城器械与断裂的兵刃随处可见,无声地诉说着刚刚结束的那场炼狱般的战斗。持续数月的疯狂围攻,几乎耗尽了越军的锐气与生命,但也将昭关守军逼到了极限。

转折发生在一次看似寻常的夜袭。越军先锋丁固,挑选了麾下最悍不畏死的五百死士,身背浸湿的毛毡,口衔枚、马裹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沿着之前无数同袍用尸体铺就的路线,再次对昭关一段破损严重的城墙发起了决死突击。

守将沈尹戌已连续数日未曾合眼,甲胄不离身,亲自在城头巡守。楚军同样疲惫到了极点,箭矢、滚木早已用尽,全凭一股意志在支撑。当越军死士如同鬼魅般突然出现在城头,爆发出发自灵魂的嘶吼时,一段防线的楚军因过度疲惫和措手不及,瞬间被突破了一个口子。

“堵住!快堵住!”沈尹戌目眦欲裂,挥舞长戟冲杀过去。他知道,这小小的缺口,可能就是昭关陷落的开始。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不知从何而来的冷箭,带着凄厉的破空声,精准地射中了沈尹戌的脖颈!这位忠诚勇猛的楚将,身躯猛地一僵,难以置信地看向箭矢射来的方向——那里似乎有几个影影绰绰的身影,并非越军打扮,却迅速消失在混战的人群中。

主将突然阵亡,成为了压垮昭关守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楚军瞬间大乱,士气崩溃。丁固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率死士牢牢占据突破口,并点燃了向城外示意的大火。

关外的勾践看到火光,知道时机已到,立刻投入了所有预备队,如同潮水般涌向那个致命的缺口。失去了统一指挥的楚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天明时分,越国那狰狞的玄鸟战旗,终于插上了昭关残破的城楼。

昭关,这座阻挡了越国数十年的雄关,在付出了数万越军生命的代价后,宣告易主。勾践踏着鲜血和尸体,缓缓走入关内,看着满目疮痍,脸上却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

“整顿兵马,清点缴获。三日后,兵发江东!”他的命令简洁而冰冷。他知道,攻破昭关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楚国的腹地站稳脚跟,并应对楚国必然到来的疯狂反扑。沈尹戌的死,也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丝疑虑,但那与眼前的胜利相比,微不足道。

晋国西境,辅氏之地。那场大雪后的夜晚,成为了秦将杜回永恒的噩梦。

赵朔敏锐地抓住了秦军因大雪而稍显松懈的时机,亲率精心挑选的八千“武卒”,人衔枚、马摘铃,借着风雪与夜色的掩护,悄然潜出营垒,迂回至秦军大营侧翼。

这些“武卒”乃是赵朔倾注心血所练,装备精良,待遇优厚,更是经历了严格的阵型与配合训练。他们并非传统的车兵或松散徒卒,而是以紧密步兵阵型为核心,辅以强弓劲弩的多兵种混合部队。

夜半时分,当秦军大多在营帐中躲避风雪时,晋军“武卒”突然发起了攻击。他们并非盲目冲营,而是以整齐的队形,用巨盾开路,强弩覆盖,如同一个移动的钢铁刺猬,狠狠撞入了秦军营寨的薄弱处。

赵朔更是一马当先,手持长戟,身先士卒。主将如此,晋军士气大振。“武卒”们三人一组,互相配合,长戟突刺,短刀格杀,将匆忙迎战的秦军杀得人仰马翻。同时,晋军四处纵火,秦军营寨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与混乱之中。

秦军主将杜回骁勇善战,试图组织反击,但在混乱的夜战中,个人的勇武难以挽回大局。他本人也在混战中与赵朔遭遇,两人交手十数回合,杜回因营寨混乱、心慌意乱,被赵朔一戟刺中肩胛,险些丧命,幸得亲兵拼死救出。

主帅重伤,营寨被焚,秦军彻底崩溃,士卒四散奔逃,被晋军追杀、俘虏者不计其数。此战,晋军以八千“武卒”为核心,大破五万秦军,斩首万余,俘获无数,杜回仅率少量残兵败将狼狈逃回秦国。

西河大捷的消息传回新绛,举国震动!这是晋国在邲之战惨败于楚后,多年来取得的最大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振了晋国的士气与国威。赵朔的声望,也因此战达到了顶峰,“武卒”之名,响彻列国。

晋景公大喜过望,重赏赵朔及有功将士,并正式下诏,将“武卒”之制推行于全国。晋国的军事改革,因这一场辉煌的胜利,进入了快车道。赵朔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秦国绝不会善罢甘休,一面下令加固西河防线,一面将目光重新投向了因楚越大战而出现变数的中原。

楚国,郢都。昭关失守、沈尹戌战死、越军侵入江东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狠狠击中了楚国王廷。

“勾践!寡人誓要将你碎尸万段!”楚庄王熊侣勃然大怒,一拳砸在案几上,坚实的木案应声而裂。他没想到,自己南巡本为稳固后方,却反而被勾践钻了空子,导致东部屏障失守,重臣陨落。沈尹戌的死,更是让他痛心疾首,而那支来历不明的冷箭,也让他心中疑云密布。

令尹孙叔敖面色凝重:“大王,江东乃我楚国粮仓重地,绝不容有失!王子侧将军虽已平定黥面之乱,然江南局势未稳,仍需兵力弹压。如今之计,唯有立刻调回江南主力,回师东向,驱逐越寇!”

“准!”楚庄王毫不犹豫,“传令王子侧,留下部分兵力镇抚江南,其余主力即刻东归!寡人要亲率郢都精锐,汇合王师,与勾践决一死战!”

楚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来自江南的楚军开始陆续回师,郢都的军队也在集结。楚庄王的愤怒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整个楚国的力量,开始向东部倾斜,势要将闯入家门的越国这头恶狼,彻底撕碎。

然而,就在楚庄王准备全力东顾之时,来自北方中原的探报,又带来了一个让他心头一沉的消息:晋国赵朔,于西河大破秦军,晋国声威大震,其兵锋,下一步将指向何方?

楚庄王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东有越寇入侵,北有晋国虎视,西边秦国新败但仇恨更深,江南虽暂平却隐患未除……强大的楚国,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四面皆敌的困境。他必须做出最精准的判断,才能带领楚国度过这次危机。

就在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局势剧变之际,遥远的东海之上,一个黑点出现在海平线上,逐渐变大,最终显现出“探索者”号那饱经风霜却依然坚固的船体。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远航,范蠡的船队,终于返回了“安居”岛!

船队靠岸的那一刻,整个岛屿都沸腾了。人们涌向码头,迎接他们的领袖归来。范蠡走下跳板,面容虽显清瘦疲惫,但一双眼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邃明亮,仿佛蕴藏着星辰大海。

他没有急于休息,而是立刻召集核心人员,在一个绝对保密的山洞中,展示了此次东行的部分收获。

除了大量前所未见的动植物标本、奇异矿石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卷用某种韧性极强的树皮鞣制而成的“书卷”,上面绘制着陌生的图案与符号;以及几件工艺精湛、风格迥异于中原的玉器和陶器。

“我们抵达了一片巨大的陆地,其广袤远超想象,当地土人称之为‘瀛洲’。”范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那里的文明,与我中原似是同源,却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有独特的历法、文字,甚至……一些关于天地、星辰、乃至冶炼锻造的独特见解。”

他指着一件看似青铜、却隐隐泛着暗金色泽的短剑状器物:“此物,非金非铜,其坚韧锋锐,犹在‘坚白之金’之上!乃瀛洲匠人秘法所制,可惜,其法极为隐秘,未能尽窥其奥。”

范蠡的东行,不仅证实了海外天地的存在,更带回了可能颠覆现有认知的知识与实物。他并未急于将这些发现公之于众,而是下令严格保密,同时组织人手,开始系统整理、研究这些来自“瀛洲”的秘辛。

他隐隐感觉到,中原列国争霸的格局,或许终有一日,会被来自海外的风吹动。而他,已经掌握了先机。

公元前586年的春天,因昭关陷落、西河大捷和范蠡归来这三个重大事件,天下的局势再次发生了深刻的洗牌。越国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战略突破口,却也面临着楚国的雷霆之怒;晋国重新找回了霸主的自信与力量,磨刀霍霍;而范蠡带回的海外秘辛,则为这个纷乱的时代,埋下了一个更加宏大、更加未知的变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