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32章 潘政暴虐、齐地星火与楚廷暗流

公子潘在楚军的羽翼下登上齐侯之位,并未带来预期的稳定与臣服。他的统治,从最初便建立在阴谋、暴力与对外依附之上,如同无根之木,注定风雨飘摇。临淄城内的血腥气尚未散尽,新的恐怖与反抗已悄然滋生。

齐昭公深知自己得位不正,且临淄经历了连番内乱和宋军蹂躏,国力凋敝,人心浮动。他非但不思安抚休养,反而采取了更为酷烈的高压手段以巩固权位。

首先便是清算。他大肆捕杀所谓“孝公余党”及“亲宋分子”,范围肆意扩大,凡昔日与己不睦、或稍有嫌疑的贵族、官吏,皆遭屠戮抄家。其手段之残忍,株连之广,甚至超过了公子无亏时期,闹得临淄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其次是谄楚。为报答楚国“援立”之功,并换取持续支持,他履行诺言,割让南部边境多处险要城邑与楚。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将齐国的南大门拱手让与强楚,引起国内有识之士的极大愤慨。同时,楚国的“客卿”、“监军”充斥宫廷与军队,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俨然太上皇,齐国之尊严,扫地无存。

再者是横征暴敛。为供养自己的奢华享受、犒赏党羽、以及支付对楚国的“贡赋”,公子潘设立了诸多苛捐杂税,强征民夫,使得本已困苦不堪的齐国民生更加雪上加霜。田野荒芜,市井萧条,怨声载道。

隰朋生前苦心维系的那点人心纽带,被公子潘彻底斩断。临淄城内,表面顺从,暗地里,“暴潘”、“楚奴”的骂声已不绝于巷陌。一种压抑的怒火,在沉默中积聚。

高压之下,反抗的星火并未熄灭,反而开始以更隐秘、更顽强的方式蔓延。

最初是零星的、自发的。南部边境被割让地区的守军和民众,不甘心受楚人统治,爆发了数次小规模暴动,虽皆被楚军与公子潘派兵联合镇压,但其宁死不屈的气节,激励了更多人。

很快,更有组织的抵抗力量开始浮现。

一部分是原孝公政权的离散力量。他们并未完全被肃清,一些中下层军官、地方官吏,在孝公被逐、隰朋死后,或因忠义,或因自身利益受损,暗中串联,积蓄力量。他们往往打着“迎复孝公”或“诛暴潘、清君侧”的旗号,虽然孝公本人下落不明,但其名分仍是一面有用的旗帜。

另一部分,则源于隰朋的遗策。那位接到隰朋密函、驻守莒国边境的旧部将领,悄悄收拢了一批溃散的忠勇之士,并凭借地利,与南部反抗势力取得了联系。他们规模不大,但组织更为严密,行动更为谨慎,成为抵抗力量中一支潜在的核心。

此外,一些原本中立的贵族,如国氏、高氏的部分旁支,见公子潘倒行逆施,国将不国,也开始暗中提供财物和情报上的支持,为自己预留后路。

这些分散的力量如同地下暗流,彼此之间虽还未完全汇合,目标也不尽一致,但共同的对象都是公子潘及其背后的楚国势力。他们等待着一个契机,一个能够将星火燃成燎原大火的时机。

郢都楚宫,楚成王熊恽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荣耀。擒宋公、立齐侯,楚国的兵威与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在这巅峰之上,关于未来战略的辩论,也在朝堂之上悄然展开。

一派以部分军方将领和激进贵族为代表,主张趁热打铁,大举北进。“王上,今宋国已服,齐国内乱,中原无主,正应尽起大军,一举荡平宋、卫、郑诸国,兵临洛邑,问鼎之轻重!岂可坐失良机?”

另一派则以令尹子文为核心,更为冷静持重。“不然,”子文出列反驳,“今虽得胜,然所得之地需消化,所服之人需安抚。齐国内情未稳,公子潘暴虐,反抗四起,我若此时大举北进,则齐地必将生乱,拖我后腿。宋国目夷,隐忍能干,国内悲愤,我若逼之太甚,其必死战。中原诸侯虽惧我,然其心未附,我若急于求成,恐使其因恐惧而联合,反生大患。”

他转向楚成王,恳切道:“王上,霸业非一日可成。今之计,当在于‘固本’与‘削枝’。固本,即巩固在汉水、淮水流域的既得利益,安抚新附之地;削枝,即继续利用齐国内乱,支持公子潘镇压反抗,同时以宋襄公为质,不断削弱勒索宋国,使其无力反抗,亦不敢与他国结盟。待齐、宋彻底疲弱,中原诸侯习惯我之存在,再徐图进取,方为万全之策。”

楚成王沉吟不语。他既有开拓的雄心,也深知子文的老成谋国之言甚有道理。扩张过快,确易消化不良,甚至可能崩盘。

最终,他采取了子文的策略,但略有调整:“令尹之言甚善。然大军不可全然不动。可增兵齐楚边境,一则弹压齐乱,助潘稳定局势;二则对鲁、卫等国形成威慑,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对宋,继续施压,索要更多贡赋,迫使其进一步屈服。至于北进…...”他目光扫向地图上的北方,“暂且观望。”

楚国的战略,暂时从急风暴雨式的扩张,转为更具耐心的消化与遏制。但战争的机器一旦开动,其惯性并非轻易能够停止,前线将领的贪功、被压制国家的反弹,都可能随时打破这脆弱的平衡。

在这纷乱的棋局中,几个流亡者的身影正悄然活动。

齐孝公昭的下落终于有了些许眉目。据悉,他在少数心腹护卫下,并未远逃,而是潜入了鲁国边境附近隐匿。鲁国态度暧昧,既不敢公然收留得罪楚国,也未将其驱逐,似乎也在观望局势。

而更北方,晋公子重耳的团队,加强了对东方信息的收集。齐国的内乱和楚国的扩张,在他们看来,既是危机,也是巨大的机遇。狐偃、赵衰等人频繁与来自东方的商旅、使者接触,分析着每一丝可能利用的矛盾。

赵衰甚至向重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公子,齐虽乱,然其国本犹在,民气未泯。暴潘必不长久。若他日公子得返晋国,或可遣一上将,以尊王攘夷之名,介入齐乱,扶立亲晋之君。如此,则可得强齐为援,共抗荆楚,霸业可图!”

重耳目光深邃,未置可否,但将此言深深记在心中。他明白,未来的争霸之路,齐国将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关键节点。

此刻的华夏大地,仿佛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公子潘的暴政是桶内的火药,楚国的压制是桶上的重物,而各地零星的反抗、流亡者的谋划、以及北方晋国那审视的目光,则是散落四周的火星。只待时机一到,便是又一场惊天动地的爆发。历史的进程,在短暂的僵持与暗流中,积蓄着下一轮剧变的能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