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38章 权术之衡(公元前595年 秋 - 公元前594年)

文种的鲜血渗入姑苏新宫的基石,其悲怆的余音却并未立刻消散,而是化为一种无形的警示与压力,弥漫在越国乃至更广阔天地的庙堂之上。第一百三十七章的悲剧并非终结,而是权力格局剧烈震荡后的重新排序与平衡。

文种伏剑,其门下势力被迅速清洗,越国朝堂为之一空。然而,勾践并未感到丝毫轻松。他深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责任,也伴随着绝对的孤独与风险。他需要新的力量来填充文种留下的权力真空,但又绝不能允许再出现一个尾大不掉的权臣。

朝会之上,勾践颁布了一系列新的任命。他并未设立新的“相国”,而是将文种原有的权力拆解。民政、赋税、工程等事务,分由几位资历较浅、出身中小贵族、对他绝对忠诚的官员共同执掌,互相牵制。这些新贵骤登高位,对勾践感恩戴德,唯有紧紧依附王权,方能立足。

而对于军权,勾践的掌控更为精妙。丁固依旧统领姑苏禁卫及核心精锐,但其部分麾下被调离,补充进司马石买不断扩编的新军之中。同时,勾践提拔了几位在灭吴之战中表现勇猛、但出身低微、在朝中毫无根基的将领,如畴无余、讴阳等,授予他们部分兵权,驻扎在吴地重要城邑。

“寡人就是要让尔等知道,”勾践在一次小范围的军议上,对丁固、石买以及新提拔的将领们冷然道,“你们的权位、富贵,乃至性命,皆系于寡人一念。用心办事,忠于王事,自有封赏。若有异心……” 他没有说下去,但目光扫过众人,其意自明。他要的是一群互相制衡、竞相向他效忠的“鹰犬”,而非一个统一的、可能反噬的“庞然大物”。

朝堂与军营,在血腥清洗之后,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人人自危,又人人争功。勾践凭借其高超的权术手腕,暂时稳住了局面,但越国政治的活力,也在这种高压与猜忌下逐渐僵化。

临淄方面,文种的死讯最初引起了齐国的警惕和一丝轻视。齐顷公与部分大臣认为,勾践如此屠戮功臣,实乃自毁长城,越国霸业恐难长久,与之结盟的价值大打折扣。

然而,化名“鸱夷子皮”的范蠡,却再次展现了其洞悉时局的远见。他通过田文子,向齐侯进言:

“大王,文种之死,正说明勾践已彻底掌控越国,内部再无掣肘。其心愈狠,其志愈坚。如今之越国,非仁德之邦,乃纯粹之利器。利器之用,在于持器之人。我齐国持此利器,无需喜其仁,只需用其锋。勾践需外援以抗楚,我需要屏障以御楚,各取所需,正当其时。且正因为勾践刻薄寡恩,我齐国方更易以利导之,使其为我所用。”

范蠡的分析,剥去了道德的外衣,直指国家利益的本质。他将越国从“盟友”降格为“工具”的定位,反而打消了齐国部分高层的疑虑——与一个“工具”结盟,自然无需考虑其内部是否仁义,只需衡量其是否锋利、是否好用。

同时,范蠡暗中动用自己日益庞大的商业网络,向越国控制下的江东地区输送了一批齐国拥有的、而越国急需的青铜、漆器乃至部分战车构件,并故意让消息若隐若现地传到勾践耳中,示之以利。

果然,勾践在肃清内部后,也开始重新考虑外交战略。楚国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他需要外援。晋国新败,远水难救近火。齐国的富庶和地理位置,成了最现实的选择。当齐国使者带着“鸱夷子皮”暗中铺垫的善意来到姑苏时,双方一拍即合。

公元前594年末,齐越于边境缔结盟约。盟约规定:齐越互不侵犯,互通商旅;若楚国攻越,齐国有义务提供物资援助并牵制楚国侧翼;若楚国攻齐,越国需出兵袭扰楚国东南边境。一纸盟约,将东南与东方两大势力暂时捆绑在一起,共同面对南方崛起的巨楚。

范蠡虽未亲自参与盟会,但其纵横捭阖之策,已然奏效。他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资源,在幕后影响了天下大势的走向,为自己,也为齐国,谋得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齐越结盟的消息传至郢都,楚庄王熊侣与令尹孙叔敖并未感到意外,但压力确实增加了。

“勾践狠戾,然其用兵确有独到之处。齐国富甲天下,二者结合,不容小觑。”孙叔敖在廷议上陈述道。

有将领请战,欲先发制人,趁越国内部未稳,一举东征。

但楚庄王沉吟良久,却摇了摇头:“勾践新诛大臣,正欲借外战立威,其军心未必涣散,反而可能因恐惧而更加效死。此时东征,恐难速胜。若陷入僵持,晋国赵朔缓过气来,必生事端。”

他的目光投向了地图的西面:“中原之心腹大患,仍是晋国。邲战之胜,只伤其皮肉,未动其根本。赵氏虽暂挫,然晋国底蕴犹在。且寡人得到密报,晋景公(或执政)已开始暗中联络秦国,意图西连秦,东抚齐,南拒我楚。此方为心腹之患!”

楚庄王的战略判断是清晰的。他决定暂时不对越国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而是继续巩固在中原的胜利果实,全力压制晋国可能的反扑,并破坏其与秦国的潜在联盟。他派能言善辩之士携重礼入秦,游说秦君,离间秦晋关系。

同时,他下令在楚越边境增筑堡垒,屯驻重兵,采取守势,但并不主动挑衅。他要让勾践这柄“利器”,在东南空耗国力,而自己则集中精力,解决西方和北方的问题。

新绛的晋国,在经历邲之战的剧痛和短暂的低迷后,内部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赵朔吸取了教训,不再急于对外争霸,而是将全部精力用于巩固赵氏家族的地位。

他一方面大力抚恤邲战伤亡的赵氏部属,厚待赵同、赵括的遗孤,凝聚族内人心;另一方面,他利用中军帅的职权,在防御楚国的名义下,将赵氏控制的兵力、资源向赵氏的传统势力范围集中,构筑坚实的壁垒。

对于国内其他卿族如栾氏、郤氏可能的挑战,赵朔采取了隐忍和交换的策略,让出部分非核心利益,换取暂时的和平,为赵氏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当他听闻文种被杀、齐越结盟的消息时,正在与家臣商议屯田之事。他沉默片刻,对家臣叹道:“勾践之酷,犹胜夫差。然其国内必因此离心离德。齐越之盟,貌合神离,皆因利而合,必因利而散。此或是我晋国喘息之机……传令下去,加紧与秦国使者的接触,务必使其保持中立,至少,不能倒向楚国!”

晋国这头受伤的巨兽,正舔舐着伤口,默默地积蓄着力量。赵朔的锋芒内敛,但复仇与重夺霸业的火焰,从未在其心底熄灭。

文种之死,如同一块投入历史长河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扩散至齐、楚、晋,影响着各国的战略抉择。勾践以权术维系着越国的表面强盛;范蠡以智慧在江湖间搅动风云;楚庄王稳扎稳打,志在天下;赵朔忍辱负重,图谋再起。天下这盘大棋,在经历了一番惨烈的兑子之后,进入了更加复杂、也更加考验长远布局的中盘搏杀。旧的平衡已被彻底打破,新的均衡,在刀光剑影与纵横捭阖中,艰难地寻求着支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