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30章 隰朋绝命、盂地囚君与齐宫血诏

临淄城内的厮杀声渐渐微弱下去,并非因为胜负已分,而是因为一种更令人心悸的恐怖平衡已经形成。公孙固的宋军虽遭受重创,但仍凭借武库和宫城的坚固工事死守核心区域,如同困兽,战斗力反而更加凶悍。公子潘的叛军与楚军小股精锐控制了大部分外城和街巷,却一时难以啃下这块硬骨头,攻势暂缓,转而进行围困和清剿残余抵抗。

阴湿的牢狱中,隰朋的生命已如风中残烛。公孙固虽未立刻杀他,但狱卒的苛待、内心的忧愤以及年事已高,已彻底击垮了他的身体。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一夜,一名冒着巨大风险前来探视的旧部门客,隔着牢栏见到了形容枯槁的老臣。隰朋屏退左右,用极其微弱却清晰的声音,留下了他最后的政治遗嘱:

“潘…非人主之器,暴虐而短视,引楚入室,实为卖国。孝公…柔弱,然名分尚在,乃抗楚之旗…宋襄公迂腐,然其与楚为敌,势不两立…齐之生机,不在临淄一隅,而在…外…”

他艰难地喘息着,继续道:“吾已…遣人密赴莒国,寻公子元(齐桓公另一子,与太子昭、公子潘皆异母),其人…沉稳,或有可为。尔等…当设法联络孝公旧部,或奔…或隐,保存实力。切不可…与潘、或与宋…死磕…要等…”

“等什么?”门客急切地问。

“等…楚与宋…大战起。等…晋国…西陲之晋,必有雄主出…那才是…真正能…尊王攘夷者…” 隰朋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牢狱的墙壁,看到了遥远的未来,声音渐如游丝,“告知后人…勿忘桓管之志…勿失…齐人之魂…”

言毕,隰朋溘然长逝。这位管仲事业的继承者、在末世苦苦支撑的齐国老臣,最终未能挽狂澜于既倒,但他的死,和他最后的布局,却为齐国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微弱的、却至关重要的火种。

他的死讯传出,临淄城内,无论是惴惴不安的民众,还是仍在抵抗的忠贞之士,乃至部分被迫依附公子潘的贵族,无不暗自神伤。一种悲凉的气氛笼罩了残破的国都。隰朋之死,象征着一个时代最后的理性与尊严的逝去。

与此同时,在宋国盂地,一场闹剧般的会盟正在上演。

宋襄公踌躇满志,早早到达会场,布置好一切,以盟主自居。然而,应约前来的诸侯寥寥无几,且多为墙头草般的小国君主,场面冷清至极。更让宋襄公心头蒙上阴影的是,楚成王竟然亲自来了,而且仪仗煊赫,甲士如云,气势远压主人。

会盟台上,宋襄公依然沉浸在“仁义”的幻梦中,试图主导盟约,重申“尊王攘夷”的旧调,并提议联军伐楚“不臣”。台下响应者稀稀拉拉。

楚成王熊恽冷笑一声,长身而起。他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宋襄公:“襄公之言,何其迂也!当今之世,强者为尊。寡人闻:‘王者’,有德者居之。宋公口口声声‘尊王’,然周室衰微,天下无主久矣。今日之会,既推盟主,何不就此推举一真正有德有力者,共尊之?”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这已彻底撕破了“尊王”的遮羞布,直指霸权本身。

宋襄公又惊又怒:“楚子何出此言!盟主乃尊王命、合诸侯以谋公益,岂是私相授受?”

楚成王步步紧逼:“哦?公益?齐国内乱,宋公遣兵干涉,扶立傀儡,驻军索贿,这也是公益?无非是觊觎齐桓霸业而不得其法耳!论国力,论军威,楚带甲百万,地跨江汉,寡人在此,谁敢不服?”他目光扫视全场,小国君主们纷纷低头,不敢直视。

“你…!”宋襄公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楚成王,“蛮夷之辈,不识礼义,安敢在此狂言!”

“礼义?”楚成王哈哈大笑,“礼义能当饭吃,还是能挡我楚军铁蹄?宋公既谈礼义,为何苛待齐臣隰朋,以致其惨死狱中?(他已收到临淄最新情报)这便是宋公的‘仁义’吗?”

宋襄公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煞白。他没想到楚王消息如此灵通,更将其伪善一面当众戳穿。

楚成王趁势喝道:“如此无德无才、虚伪无能之辈,岂堪为盟主?左右,与我拿下!”

埋伏在会场周围的楚国甲士一拥而上。宋襄公的护卫本想抵抗,但见楚军势大,诸侯皆作壁上观,瞬间土崩瓦解。宋襄公本人被当场擒获,成了楚国的阶下囚。

一场意图称霸的会盟,以盟主被擒的惊天丑闻告终。楚成王挟持宋襄公,威风凛凛,睥睨诸侯:“尔等可愿尊楚?” 在绝对的武力和威慑面前,各国君主战战兢兢,只得唯唯诺诺。楚成王志得意满,押着俘虏,凯旋而归。消息传开,天下震动。宋国上下,如遭晴天霹雳。

临淄城内,公子潘得知宋襄公被擒,欣喜若狂。最大的外部威胁似乎解除了。他立刻加大了对宫城的压力,同时派人向城内的公孙固喊话,威逼利诱,令其投降。

公孙固此刻陷入了绝境。外无援兵(主公被俘,本国可能大乱),内无粮草,军心涣散。隰朋已死,他失去了最重要的谈判筹码和泄愤对象。继续抵抗,只有全军覆没一途。

无奈之下,公孙固提出了条件:只要公子潘保证他及部下安全离开齐国,并承诺不伤害齐孝公(这是他作为宋将最后的职责所在),他便交出宫城。

公子潘假意应允。在得到公孙固献出的武库和控制权后,公子潘立刻翻脸,下令围杀撤退的宋军。公孙固力战而死,大部分宋军被歼,只有少数拼死突围,逃回宋国报信。

公子潘的铁蹄终于踏入了齐宫。他见到了惊恐万分的齐孝公。此刻,他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

“昭,你懦弱无能,致使国家崩坏,先君霸业蒙尘,更有何面目居于此位?”公子潘厉声斥责,“宋人傀儡,国人皆弃之!念在兄弟之情,我不杀你,你自寻去处吧!”

齐孝公面如死灰,在公子潘甲士的“护送”下,黯然离开宫殿,实质上被驱逐流放。其下落,暂时成谜。

随后,公子潘在楚军的“见证”和下,宣布即位,史称齐昭公。他大肆封赏追随者,尤其是楚国派来的“客卿”,并允诺割让边境城邑以酬楚功。临淄城头,变换了大王旗,但空气中弥漫的不是新政的喜悦,而是血腥与屈从的气息。

宋襄公被俘的消息传回睢阳,举国恐慌。群龙无首,强敌环伺,国家危在旦夕。

在此存亡之际,公子目夷展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担当。他迅速集结忠于公室的力量,稳定朝局,并毅然宣布:“国君虽蒙难,社稷不可倾覆!吾暂摄国政,以御外侮!” 他被拥立为假君。

目夷清醒地认识到,此刻绝不能向楚国屈服求饶,那只会加速灭亡。他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严阵以待楚军可能的入侵;另一方面,派出能言善辩之士,火速前往各国,尤其是向与楚不睦、或与宋有旧的大国求援,极力渲染楚国擒拿中原诸侯的暴行,试图激起各国的恐惧与同情,组建救宋联盟。

同时,他亦暗中遣使至楚营,表面言辞恭顺,询问赎回国君的条件,实则拖延时间,探听虚实。

宋国,在目夷的艰难支撑下,暂时避免了立刻分崩离析的命运,但已风雨飘摇。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楚国,看楚成王将如何处置宋襄公这块烫手的山芋,以及是否会乘胜席卷中原。

而此时的楚国大营,楚成王正看着被囚的宋襄公,心中盘算的却并非简单的杀伐。他在权衡:杀一宋公易,但是否会迫使宋人死战,乃至真的激起中原诸侯联合反楚?留着这个昏聩的“仁义”之主,或许更有利用价值?一场关于霸主命运的政治算计,正在楚王心中激烈地展开。

齐宋两国的剧变,如巨石投入池中,波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整个华夏世界扩散开去。一个更加混乱、也更加充满机遇的战国时代,已然叩响了历史的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