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25章 兵临城下与困兽之斗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第25章 兵临城下与困兽之斗

作者:火火同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4:04:53

甗邑惨胜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宋襄公便迫不及待地催动大军,裹挟着疲惫与伤亡,向北进发,直扑齐都临淄。一路上,几乎未遇像样的抵抗。公子无亏在甗邑之战中折损了其能动用的主力野战部队,加之其得位不正,在地方上缺乏根基和号召力,许多城邑的守令或闭门自守,或观望不前,眼睁睁看着这支打着“太子”旗号的联军穿过齐国的土地。

不日之间,联军兵临临淄城下。这座昔日中原最繁华的都会,如今却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墙之上旌旗林立,甲士往来穿梭,戒备森严,但仔细看去,许多士兵面带惶惑,士气低落。

城内的景象更为凄惶。市井萧条,商铺大多关门歇业。百姓躲在家中,窃窃私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粮价飞涨,恐慌情绪蔓延。公子无亏集团为了维持统治和备战,实行了严格的物资管制和宵禁,甚至纵容手下军队抢掠富户,美其名曰“征用军资”,弄得怨声载道,人心离散。

深宫之中,被严密看管的齐桓公,境况愈发凄凉。据说他已病入膏肓,时而清醒,时而昏聩。清醒时,或许能隐约听到宫墙外大军围城的喧嚣,感受到国破家亡的悲凉,口中喃喃着管仲、鲍叔牙的名字,老泪纵横;昏沉时,则对外界的天翻地覆毫无所知,只剩下一具苟延残喘的躯壳。竖貂、易牙等人早已不再精心伺候,只保证他不死,以免彻底失去挟持的筹码。

公子无亏、竖貂、易牙等人,则如同困守于孤城中的野兽,陷入了最后的疯狂与绝望。他们深知自己罪孽深重,绝无被宽恕的可能,唯有拼死一战。他们一方面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任何可能出现的内乱苗头,另一方面,则拿出府库中最后的钱财珍宝,犒赏守城军队,甚至许以高官厚禄,激励他们死守。

联军在临淄城外四面扎营,将这座巨城围得水泄不通。宋襄公志得意满,认为破城只在旦夕之间。他再次拒绝了一些将领提出的围而不攻、迫其内变的建议,坚持要尽快强攻,以彰显“王师”的雷霆之威。

然而,临淄绝非甗邑可比。作为齐国的都城,其城防体系经过多年经营,异常坚固。城墙高厚,壕沟深广,城头布满了弩机、擂石、滚木等守城器械。尽管守军士气不高,但在公子无亏集团的死党监督和重赏之下,依旧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联军发起的数次强攻,都被守军击退。云梯被推倒,冲车被烧毁,联军士兵在城下留下了大量尸体,护城河水都被染红。惨烈的攻城战让联军的伤亡数字持续攀升,尤其是作为主力的宋军,更是损失惨重。

卫、曹、邾等国的军队本就心存怨念,见此情景,更是消极怠工,不肯再全力投入攻城。联军内部的矛盾开始凸显,诸侯将领们对宋襄公的指挥愈发不满,抱怨之声渐起。

隰朋忧心如焚。他再次向宋襄公进言:“宋公,临淄城坚池深,强攻难下,徒耗士卒性命,挫我锐气。无亏逆党倒行逆施,已失民心,城中军民非其同心,不过迫于淫威耳。不若暂缓攻势,围而不打,同时以太子殿下之名,多写赦免文书,射入城中,宣示只诛首恶,余者不问,并许以厚赏。城内必有义士响应,届时里应外合,破城易如反掌,亦可减少我军伤亡。”

这无疑是当下最稳妥、最有效的策略。

但宋襄公再次拒绝了。接连的“胜利”(在他看来)冲昏了他的头脑,他认为隰朋的策略耗时太久,且有损他“堂堂正正”破敌的威名。他固执地认为,只要持续猛攻,临淄城内人心惶惶,很快就会出现崩溃。他甚至对手下的伤亡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为“仁义”大业付出牺牲是值得的。

就在宋襄公于城外固执己见、徒耗兵力之时,临淄城内,绝望的情绪正在滋生,并酝酿着变数。

公子无亏集团的统治愈发酷烈。为了筹集军资和粮食,他们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甚至开始对某些未曾明确表态支持他们的中等贵族下手,弄得人人自危。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和将领,看到城外大军围城,城内民生凋敝,而公子无亏等人依然倒行逆施,深知如此下去唯有城破身死一途,开始暗中串联。

其中,一名负责一段城墙防务的中级军官,曾是鲍叔牙的旧部,对鲍叔牙之死一直心怀悲愤。他秘密联系了几位同样对现状不满的同僚,甚至通过隐秘渠道,与城外联军的隰朋取得了联系!

隰朋虽未能说服宋襄公,但并未放弃努力。接到城内密报,他心中大喜,立刻秘密部署。他挑选了一批精明强干的死士,准备在约定之夜,由内应接应,悄悄攀上城墙,打开一处城门,引联军入城。

然而,此事风险极大。消息必须绝对保密,一旦泄露,不仅城内义士将遭灭顶之灾,也会打草惊蛇。隰朋深知宋襄公的迂阔,若事先告知,他很可能又会以“不合正道”为由拒绝,甚至可能无意中泄露消息。隰朋陷入了巨大的矛盾:是冒险一搏,争取以最小代价破城?还是继续等待宋襄公那希望渺茫的“醒悟”?

临淄激战正酣,天下的目光并未完全聚焦于此。

南方的楚国,令尹子文并未闲着。他利用宋襄公主力被牵制在齐国的宝贵时机,加紧了自身的布局。楚军主力虽然后撤,但小股部队和外交使者却异常活跃。

一方面,楚军加强了对淮泗流域一带小国的渗透和威慑,迫使一些摇摆不定的附庸国更加顺从楚国。另一方面,子文派出的密使频繁出入中原各大国,尤其是晋、秦等国,散布消息,夸大齐国内乱的破坏性和宋襄公的无能,试图离间中原诸侯的关系,为楚国日后北进创造有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楚国的目光投向了西方。晋国的公子重耳正在列国流亡,楚成王以极高的礼节接待了他,并给予了厚待。这一投资看似与眼前齐乱无关,实则体现了子文深远的战略眼光:在未来,晋国必是楚国争霸中原的劲敌,此时结好可能成为晋国君主的重耳,无异于一步闲棋冷子,却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

中原的混乱,正是楚国巩固南方、经略中原、布局天下的天赐良机。楚国人冷静地经营着这一切,而齐都城下的厮杀,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序幕中的一幕而已。

临淄城下,联军与守军依旧进行着残酷的拉锯战。宋襄公仍在期盼着他“仁义”的胜利;公子无亏在做着困兽之斗;隰朋在忠诚与理智间痛苦挣扎,准备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博;而城内的义士们,则怀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准备用生命作为赌注,换取这座城市的解脱。

所有人的命运,都系于即将到来的那个夜晚。临淄的陷落,似乎已成定局,但以何种方式陷落,流多少血,却将决定许多人最终的结局,并深远地影响着未来中原的格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