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74章 汾水鏖兵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第74章 汾水鏖兵

作者:火火同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4:04:53

阳朋的首级高悬于楚营辕门,宣告了外交努力的彻底失败,也点燃了晋国将士胸中压抑的怒火。南线战事,除了血战到底,已无他路可退。栾枝下令各营秣马厉兵,加固工事,准备迎接楚军可能发起的任何规模的进攻。整个伊洛前线,弥漫着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双方都在积蓄力量,等待着一个打破平衡的契机。

然而,打破平衡的第一击,并未发生在南线,而是在千里之外的西线汾水之畔。

胥臣在瑕邑取得小胜后,深知孟明视主力必来报复,果断放弃了这座无险可守的小邑,率领部队向西撤退,选择在汾水东岸一处地势略高、利于防守的地带扎下营寨,背靠一片丘陵,与西岸的秦军隔水相望。他的目的很明确:利用汾水作为天然屏障,阻滞秦军攻势,为绛邑的巩固防御和南线可能的转机争取时间。

孟明视大军气势汹汹扑到瑕邑,却只得到一座空城和满地狼藉的秦军尸首。愤怒几乎冲昏了他的头脑,他立刻挥师西进,追击晋军。当看到胥臣已在汾水东岸严阵以待时,孟明视并未急于发动进攻。崤山之败的惨痛教训犹在眼前,使他面对晋军时,多了几分谨慎,少了几分轻狂。

他下令在汾水西岸扎下连绵大营,与晋军隔水对峙。连日来,秦军多次尝试强渡汾水,均被胥臣指挥的晋军凭借地利击退。晋军箭矢如雨,依托预设的防御工事,给试图泅渡或架设浮桥的秦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汾水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胥臣的心情并未因此轻松。他手中的兵力远逊于秦军,且经过长途奔袭和瑕邑之战,士卒疲惫,箭矢、粮草消耗巨大。虽有小胜鼓舞,但长期对峙,劣势在他。孟明视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强行渡河,而是派兵沿河上下游巡视,寻找水浅可涉的渡口,同时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晋军侧翼,试图找到防线的漏洞。

这一日,斥候飞马来报:上游三十里处,发现秦军大队人马活动,疑似正在搭建浮桥,准备迂回渡河,包抄我军侧后!

胥臣心头一紧。他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汾水并非处处险峻,上游确有水缓滩平之处。若让秦军成功迂回,他这背水列阵的营寨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

“不能再等了!”胥臣召集众将,决然道,“若待秦军迂回成功,我军必败无疑。唯有趁其半渡而击之,方有一线生机!”

他迅速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留下少数部队虚守大营,多立旗帜,迷惑对岸的秦军主力。自己亲率精锐,连夜沿河东岸向上游疾进,赶在秦军浮桥建成或大部渡河之前,发动突袭!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胥臣率领精心挑选的八千敢战之士,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地向上游奔去。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抵达了秦军试图渡河的地点。果然,河面上已经架起了数道简陋的浮桥,大批秦军正在陆续过河,对岸还有更多的秦军等待渡河,指挥混乱,警戒松懈——孟明视将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对岸晋军主营的方向,对此地迂回部队的掩护显然不足。

“天赐良机!”胥臣眼中寒光一闪,长剑出鞘,直指对岸混乱的秦军,“将士们!报效国家,就在今日!随我杀!”

“杀!”

八千晋军如同决堤的洪水,发出震天的怒吼,从河岸的高坡上猛冲而下,直扑正在渡河的秦军!箭雨率先覆盖了浮桥和东岸滩头,刚刚过河、尚未结成阵型的秦军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晋军步兵紧随其后,如狼入羊群,挥舞着戈矛长剑,疯狂砍杀。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过河的秦军措手不及,建制被打乱,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后续的秦军被阻隔在西岸,眼睁睁看着对岸的同袍被晋军屠戮,急得哇哇乱叫,却因浮桥承载有限,无法快速增援。

晋军将士怀着对入侵者的刻骨仇恨,作战格外勇猛。胥臣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线,剑锋所指,秦军纷纷倒地。鲜血染红了汾水,尸体堵塞了河道。秦军的迂回计划彻底破产,先头渡河的数千人马几乎被全歼。

然而,就在晋军看似胜券在握之际,西岸的秦军主力在孟明视的严令下,不顾伤亡,开始强行通过浮桥,发起了反冲击。同时,下游对岸的秦军主营也发现了上游的变故,孟明视派出一支骑兵,试图寻找浅滩过河,攻击晋军侧翼。

战场形势瞬间逆转。晋军虽勇,但兵力毕竟有限,经过一番冲杀也已疲惫。面对如潮水般涌过浮桥的秦军生力军,以及侧翼出现的威胁,晋军开始陷入苦战,伤亡骤增。

胥臣挥舞长剑,左冲右突,试图稳住阵线,但秦军越来越多,攻势越来越猛。混战中,一支冷箭破空而来,正中胥臣左肩,箭簇深入骨缝,剧痛几乎让他坠马。

“将军!”亲兵们惊呼着涌上来护卫。

胥臣咬紧牙关,一把折断箭杆,鲜血瞬间染红了战甲。他面色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知道此战已不可为,继续缠斗下去,这八千精锐恐将全军覆没。

“撤!交替掩护,向下游大营撤退!”他嘶哑着下令。

晋军开始有序后撤,利用地形节节抵抗。秦军虽然取得了战场主动权,但遭此重创,也不敢过分追击。一场惨烈的遭遇战,以晋军战术上的突击成功,但战略上被迫撤退而告终。

胥臣带着剩余的五千多士兵,且战且退,返回了汾水东岸的主营。虽然重创了秦军的迂回部队,但自身也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主帅胥臣身负重伤,无法再亲自指挥作战,西线晋军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

消息传回绛都,举国震动。晋襄公闻讯,既为胥臣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感动,又为西线战局的急剧恶化而忧心如焚。胥臣重伤,西线谁可御敌?孟明视经此一战,虽受损失,但主力犹存,下一步必定会发动更猛烈的进攻。

汾水之战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也传到了南线。尽管栾枝严密封锁消息,但楚军自有其情报渠道。斗椒得知晋军在西线再次受挫,主帅重伤,欣喜若狂。

“哈哈!天助我也!晋国气数已尽!”斗椒在中军大帐内纵声狂笑,“栾枝老儿,看你还如何稳坐钓鱼台!传令三军,饱餐战饭,明日拂晓,随我全力攻营!踏平晋垒,生擒栾枝!”

楚军上下摩拳擦掌,战意高昂。他们都认为,晋国东西不能兼顾,崩溃在即。

然而,与斗椒的狂喜不同,后方的令尹子文接到战报后,却陷入了更深的沉思。晋军在西线的顽强抵抗,尤其是胥臣以寡击众、重创秦军偏师的战斗,让他看到了晋国深厚的战争潜力和坚韧的国力。胥臣重伤,固然对晋国是重大打击,但这也可能彻底激怒这个北方强国,使其爆发出更可怕的力量。况且,栾枝在南线一直稳守不出,像一块难啃的骨头,晋军主营并未显现出溃乱的迹象。

“斗椒若此时强攻,即便能胜,恐怕也是惨胜……”子文喃喃自语,“晋人困兽犹斗,不可逼之太甚啊。”

他再次萌生了见好就收、迫使晋国签订城下之盟的念头,但一想到斗椒的跋扈和晋使的首级,他知道,此刻任何退兵的建议都会被斗椒视为怯战,甚至可能引发楚军内部的冲突。

“也罢,”子文叹了口气,“且看明日斗椒攻势如何。若晋营果真易破,则顺势而下;若晋军抵抗依旧顽强……或许,该考虑保存实力了。”

南线的战局,因西线的一场血战,而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黎明即将到来,一场决定性的攻防战,似乎已不可避免。晋国,真的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