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37章 楚军压境与晋使的棋局

宋襄公凄凉的死讯,像秋末的寒风,迅速吹过淮泗流域,却并未让这片土地冻结。相反,它仿佛是一声信号,催动了更剧烈的博弈与厮杀。郢都的囚徒之死,解开了楚国最后的道义束缚,也让周边各国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楚成王和令尹子文,接下来会如何落子?

楚成王在章华台上得知宋襄公的死讯,只是略微沉默了片刻,便对侍立一旁的令尹子文淡然道:“兹父也算是一国诸侯,落得如此下场,可叹。然,宋事不可久悬矣。” 这声“可叹”里,听不出多少惋惜,更多的是对一件麻烦事终于了结的轻松。

子文颔首,他深邃的目光早已投向地图上的宋国:“大王英明。目夷虽暂摄国政,然宋国经此重创,国力空虚,人心惶惶。兹父一死,宋国嗣君之位空悬,名不正则言不顺,正是我大楚彻底解决宋国问题,将淮泗上游纳入掌控的最佳时机。且,若能以宋为基,北可慑鲁、卫,东可逼齐、莒,中原门户,自此洞开。”

“善。”楚成王手指敲打着案几,“命斗椒为主将,尽起申、息之师,以‘吊唁’为名,兵临宋境。告诉目夷,楚国念及旧谊,愿助宋国安定局势,择立新君。他若识时务,便该知道如何选择。” “吊唁”二字,他说得意味深长。这不再是隐藏野心的窥探,而是**裸的武力威慑和政治接管。

于是,楚国战车再次隆隆启动。悍将斗椒率领的精锐楚军,打着黑色的旌旗,浩浩荡荡北上。他们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惩罚或勒索,而是要将宋国彻底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甚至更进一步。大军压境的消息比楚军更快传到商丘,宋国上下顿时被巨大的恐惧笼罩。刚刚失去国君,又要面对比盂地之会时更严峻的威胁,执政公子目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商丘城内,愁云惨淡。宫中的白幡尚未撤去,城头就要竖起御敌的战旗。宋襄公生前的固执己见导致国家濒临崩溃,如今他死了,留下的烂摊子却要目夷来收拾。

朝堂之上,群臣争论不休。一派以部分老臣为代表,主张硬抗:“楚人贪得无厌,欺人太甚!先君已受其辱,社稷岂能再俯首?当紧闭城门,联合诸侯,共抗暴楚!” 另一派则更为现实,声音颤抖地分析:“申、息之师乃楚之精锐,斗椒凶猛善战。我国新败,兵力匮乏,粮草不继,诸侯皆畏楚如虎,谁敢来救?若战,恐有亡国之祸。不若……不若暂避其锋,应允楚人之要求,再从长计议。”

公子目夷端坐主位,面色疲惫却异常冷静。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宋国的虚弱,也比任何人都了解楚国的野心。硬抗,几乎是自取灭亡;屈服,则可能使宋国彻底沦为楚之附庸,甚至被蚕食分解。

他抬起手,止住了争吵,声音沙哑却坚定:“楚军以来‘吊唁’为名,我若闭门不纳,是其无理;然若让其大军入城,则商丘顷刻易主。为今之计,唯有拖延周旋。”

他做出了艰难的决定:第一,以最高礼节接待楚使,极尽恭谦,感谢楚国“吊唁”之情,强调宋国对楚国的“感激”与“臣服”之意,满足其虚荣心。第二,坚决拒绝楚军大队入城,只允许少量楚军护卫使者进入,以示诚意,同时以“国丧期间,恐惊先君之灵”为由,婉拒斗椒大军靠近商丘。第三,迅速派出密使,分头前往洛邑、晋国、甚至齐国,告知楚国欲吞宋之野心,乞求援手,哪怕只是道义上的声援。

这是一场走钢丝式的危险游戏。目夷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宋国残存的最后一点尊严作为赌注,赌楚国暂时还不想背上公然灭亡同姓诸侯的恶名,赌国际形势会有所变化,赌那一丝渺茫的外援可能。整个商丘,在楚军兵锋的阴影下,艰难地喘息着。

与此同时,在齐国东南部,公子商人率领的“讨逆军”与田穰苴、公子元的反抗联军,如期上演了一场猫鼠游戏,但结果却大大出乎公子商的预料。

讨逆军兵力庞大,装备精良,一路气势汹汹,试图寻找叛军主力决战。然而,田穰苴将游击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将军队化为数十股小部队,依托复杂山林地形,不断袭扰讨逆军的粮道、侧翼、落单部队。他们时而出现,射一阵冷箭,烧几辆粮车;时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庞大的讨逆军拳头打空,疲于奔命。

公子商人性格暴躁,求功心切,被这种骚扰战术搞得心烦意乱,士气逐渐低落。更致命的是,田穰苴并非一味避战。在仔细勘察地形后,他精心选择了一处名为“鬼哭谷”的险要之地设下埋伏。他派出小股部队诱敌,故意示弱。被连日骚扰激怒的公子商人,不顾部将劝阻,亲率前锋精锐贸然进入山谷。

结果可想而知。滚木礌石从天而降,箭矢如雨点般射下,谷口被迅速堵死。田穰苴指挥伏兵四起,杀声震天。公子商人的部队进退失据,自相践踏,死伤惨重。公子商人本人若非亲兵拼死护卫,险些被田穰苴阵斩于马下,最终只得丢盔弃甲,狼狈逃出山谷。

此战,讨逆军折损近千精锐,更重要的是,嚣张气焰被打掉,军心彻底涣散。公子商人无力再组织大规模进攻,只得固守几处大城,向临淄紧急求援。田穰苴的声望在反抗军和齐东南民众中达到顶峰,被誉为“齐之干城”。然而,这场胜利也加剧了反抗军内部的矛盾。公子元及其追随者更加认为叛军实力足以正面抗衡,对田穰苴“避实击虚”的策略愈发不满,开始暗中筹划夺取更大的指挥权,甚至想撇开田穰苴,独自领导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卫国的风向转变,虽然细微,却足以让狐偃捕捉到巨大的机会。他并未停留在已取得的成果上,而是立刻着手下一步行动。

他将一部分收购的卫**械,通过隐秘渠道,辗转送往齐国的反抗军营地,这是一笔雪中送炭的投资,旨在加强反抗军的力量,让他们能在齐国拖住楚国更多的精力。同时,他派出手下精明强干之人,携带重金,继续向南渗透,目标直指宋国。

此时,宋国正面临楚军压境的巨大危机。狐偃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他指示手下,设法接触公子目夷派出的求救使者,甚至尝试直接与目夷取得联系。狐偃要传达的信息非常明确:晋国公子重耳,时刻关注中原局势,深切同情宋国的遭遇,坚决反对楚国的霸权行径。虽然重耳如今仍在国外,但已在积极筹划返国大事,一旦执政,必将是抗楚的中流砥柱。希望宋国能坚守下去,等待晋国的援手。

这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却是一张极具诱惑力的空头支票。它给了濒临绝望的目夷一丝精神上的支撑和希望,也让宋国这盘棋,在狐偃的谋划中,成了一颗重要的棋子——一颗未来可以用来撬动中原格局,凝聚抗楚力量的棋子。

狐偃将卫国的微妙转变、齐国反抗军的胜利、宋国的危机以及自己的应对之策,写成密信,派人火速送往狄地,呈报给公子重耳。天下的棋局越来越复杂,而那位流亡多年的晋国公子,他的身影正透过这些纷乱的信号,变得越来越清晰,一步步走向这漩涡的中心。

楚军的大刀已然举起,齐地的泥潭仍在吞噬生命,而晋国的落子声,已隐约可闻。第三十七章在四方势力的激烈互动中结束,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