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48章 暗涌奔流(公元前590年 夏 - 秋)

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涌更为湍急。旧的伤口在权力与野心的催化下化脓,新的联盟在利益的驱使下悄然缔结,蛰伏的猛兽磨砺着爪牙,目光已投向下一个猎物。

姑苏城外的密林深处,一座废弃的吴国祭坛旁,数名身着暗色斗篷的人影在夜色中聚集。为首者,乃是昔日吴王阖闾的一位远支族叔,名为夫概(并非历史上那位着名的夫概,此为虚构人物,借其名),在吴国灭亡后一直隐姓埋名。

“勾践新败,越人统治动摇,此乃天赐良机!”夫概声音低沉而激动,“我等已联络旧部三百余人,藏于山林。且城中多家大族,皆愿响应,只待时机!”

一位来自文种旧部的低级军官(因其与文种同乡而受牵连,未被重用,心怀怨望)低声道:“越王近来虽假意安抚,然其猜忌日深。据闻,丁固已秘密列出‘可疑者’名单,不日或将清洗。我等若不动手,恐为人俎上鱼肉!”

“只是……我等兵力薄弱,器械不足,如何能与越国精锐抗衡?”另一人忧心道。

夫概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正面抗衡自是螳臂当车。然,刺杀、纵火、散布谣言,令其内外交困,再联结外部势力,未必没有机会。”他压低了声音,“我已派人秘密北上,接触齐国田文子。齐人与勾践早有嫌隙,或可引为外援……”

复辟的火苗,在绝望与野心的吹拂下,已不再是暗火,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与初步的计划。一张针对勾践的阴谋之网,开始在吴越大地悄然编织。

就在吴地密谋的同时,齐楚之间看似缓和的局面,因一场意外的事件再起波澜。

楚庄王为彰显战胜越国后的威势,并试探齐国底线,派遣一名使者赴临淄,递交国书。国书言辞倨傲,不仅要求齐国正式承认楚国在泗上诸侯中的主导权,更旧事重提,隐含指责齐国此前支持“奸商”扰乱楚国经济之事。

齐顷公览书大怒,在朝堂上将楚国国书掷于地上:“楚子无礼!欺寡人太甚!”他本就因上次退兵之事耿耿于怀,此刻再受此辱,几乎要当场发作,下令驱逐楚使。

老成持重的大臣晏弱(晏婴之父)急忙劝谏:“君上息怒!两国相交,不断使节。楚使虽狂悖,然杀之逐之,徒授楚人以口实,恐立刻引发战端。不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齐顷公强压怒火,采纳了晏弱的建议。他并未接见楚使,而是派了一位能言善辩、却地位不高的嬖臣前往馆驿接待。宴席间,齐人故意安排身形矮小、相貌丑陋者伴舞奏乐,极尽嘲讽之能事,更在言辞间多次暗讽楚国为“南蛮”,不懂礼数。

楚使受此大辱,愤然离席,星夜返回郢都,添油加醋地向楚庄王汇报。庄王闻之,勃然变色,拍案而起:“齐侯辱我使臣,即是辱我楚国!此仇不报,寡人何面目立于天下!”齐楚之间刚刚有所缓和的关系,瞬间降至冰点,战争的阴云再次密布。这一次,冲突似乎已难以避免。

晋国,赵朔的关注点却暂时放在了西面。与秦国的秘密贸易虽带来战马等物资,但边境摩擦依旧不断。且赵朔得到密报,秦国似乎有与楚国暗中联络的迹象。

“秦楚若合,则我晋国西、南两面受敌,大为不利。”赵朔对程婴分析道,“必须设法稳住西线,至少,要阻止秦楚过于接近。”

程婴道:“家主之意是?”

“联姻。”赵朔吐出两个字,“我闻秦君有女,年方及笄。若我晋国求娶,结秦晋之好,纵不能使其完全倒向我,亦可暂时羁縻,使其在楚晋之间保持中立。”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晋秦世仇,恩怨纠葛数十年,通婚之事,阻力极大。然而,赵朔看到了长远利益。他通过田文子等渠道,向齐顷公透露此意,希望借齐国之力,暗中促成此事,同时也能借此举,向国内其他卿族展示他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与魄力。

一场旨在改变西线战略格局的政治联姻,开始在暗中筹划。

姑苏吴王旧宫(现越王宫)内,气氛肃杀。勾践高踞王座,面色阴沉如水。殿下,丁固正禀报着细作查获的吴地旧贵密谋之事,以及那个令人不安的名单——上面赫然有几个与文种旧部往来密切的越国中级官吏的名字。

“好,好得很!”勾践冷笑,声音如同寒冰刮过石面,“寡人尚未清算他们,他们倒先按捺不住了!还有吃里扒外的东西!”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展开了血腥的清洗。一夜之间,名单上的吴地大族首领、涉嫌参与的文种旧部以及那些动摇的越国官吏,被以各种罪名逮捕下狱,旋即被秘密处决。其家产抄没,族人或流放或为奴。

勾践用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回应了内部的挑战。他像一头受伤后更加警惕和暴躁的头狼,用杀戮来巩固自己的权威,扑灭任何可能威胁到他的火星。越国上下,噤若寒蝉,表面的顺从之下,是更深的恐惧与仇恨。

海外孤岛,被范蠡命名为“安居”的雏形城邑已初具规模。遵循“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的原则,城邑布局合理,屋舍俨然,田亩阡陌纵横,引水灌溉之渠也已修通。

范蠡并未称王称霸,而是被众人推举为“先生”,主持事务。他制定了一系列简单的规条,核心便是“公平交易,各尽所能,互助共生”。他带来的中原技艺与本地物产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用带来的青铜工具砍伐树木,建造更坚固的船屋;用丝绸、陶器与更深处的土着部落交换矿石、珍稀木材;甚至开始尝试利用海岛特有的植物资源。

一日,他们在岛上发现了一种韧性极佳的藤蔓和一种质地均匀的黏土。范蠡召集工匠,研究以其替代中原的麻绳和陶土,制作更适合本地使用的器物。

“先生,我们似乎真的可以在这里扎根了。”一位老工匠看着初具规模的家园,感慨道。

范蠡望着碧海蓝天,以及那些在中原难以见到的、辛勤劳作却面容平和的追随者,微微一笑:“此地方是起点,而非终点。我等需自给自足,更要探索周边。这茫茫大海,或许还藏着更多的机遇与奥秘。”他的目光,已投向了更遥远的海平线。在这里,他播下的不仅是生存的种子,更是一种不同于中原争霸的、新的文明可能性的种子。

暗涌在各处奔流,复辟的阴谋、外交的羞辱、战略的联姻、内部的清洗、海外的开拓……无数股力量在角力、在碰撞。天下这盘大棋,在短暂的停滞后,落子声再次密集响起,预示着更加激烈的中盘搏杀,即将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