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39章 金戈暗铸(公元前594年 - 公元前593年)

上文中缔结的齐越之盟,并未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像在已然绷紧的弓弦上又加了一分力,促使天下诸侯以更隐蔽、更务实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做准备。血与火的较量暂时隐于幕后,金与铁的铸造之声,在各国的深宫与作坊中,低沉地回响。

姑苏城内,勾践对文种残余势力的清洗已近尾声,朝堂之上只剩下一种声音——王的声音。然而,这种表面的统一,是以牺牲效率和长远活力为代价的。勾践越发依赖丁固、司马石买等军方将领和那些因忠诚而非才能被提拔的新贵。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备以应对楚国可能的威胁,并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权威**,勾践采纳了司马石买的建议,在吴越旧地推行更为严苛的赋税和徭役政策。原本文种试图安抚的吴地百姓,负担骤增,怨声在暗地里积聚。同时,勾践下令广开矿藏,大肆冶炼青铜,铸造兵器甲胄;在太湖沿岸及长江水道,加速建造战船,组建水师。

“寡人不要仁政,只要强兵!”勾践在一次视察新军操练时,对司马石买和畴无余等将领说道,“楚国熊侣能败晋,靠的便是强弓硬弩,铁甲雄师!我越国男儿,生于水泽,长于山林,岂能弱于楚人?给寡人狠狠地练!粮秣、军械,寡人给你们!寡人只要一支能踏破郢都、横扫中原的虎狼之师!”

在勾践的强力驱动下,越国的军事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着。新征募的士卒在皮鞭和棍棒下进行着残酷的训练,工匠在官府的严格监督下日夜赶工。越国的武力在短时间内似乎更上一层楼,但其国内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基础,却在这竭泽而渔式的备战中,被悄然透支。

临淄,“鸱夷子皮”的名号已不仅意味着财富,更代表着一种神秘而可靠的能量。范蠡凭借与齐国高层的良好关系以及自身精明的商业手腕,其贸易网络迅速扩张。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货物,开始涉足更敏感、利润也更丰厚的领域——战马与金属。

他利用齐国与北方戎狄部落的贸易渠道,大量收购优质战马,然后通过复杂而隐蔽的路线,一部分卖给急需扩充骑兵的齐**方,另一部分则……他似乎总有办法,让一些“流失”的马匹,出现在某些与越国关系暧昧的商人手中,最终或许会流向南方。同时,他亦暗中经营着铜、锡等战略物资的贸易,这些物资的流向同样讳莫如深。

这一日,田文子设宴款待范蠡,席间略带试探地问道:“子皮先生近来生意越发兴隆,听闻连北地的骏马、西山的铜料,都能弄到手,真是手眼通天。只是不知……先生聚此巨万之财,所图为何?”

范蠡举杯轻笑,神色坦然:“文子大夫说笑了。蠡乃一介商贾,所求无非‘利’字而已。天下纷争,货物其流,正是我辈牟利之机。至于金铁马匹,流于何处,非商贾所问,乃持国者所思。蠡只负责将它们送到出价最高、也最‘安全’的买家手中,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他巧妙地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纯粹的商业逐利,避开了政治站队的嫌疑。但他心中明镜一般:他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多国的商业情报网和物资流通渠道。这张网不能改变天下大势,却能在关键节点,施加微妙的影响,或者……在风暴来临时,为他和他想要保护的人,提供一条退路甚至是一份筹码。财富,在此刻成了他另一种形式的“甲兵”与“城池”。

郢都的楚庄王,并未因齐越结盟而自乱阵脚。他的战略重心依旧放在北方。在令尹孙叔敖的辅佐下,楚国对中原诸侯的外交攻势和军事威慑双管齐下。

楚庄王派出的使者频繁出入郑、陈、蔡、宋等国宫廷,或施以重利,或加以兵威,不断巩固着邲之战的成果。同时,针对晋国试图联络秦国的动向,楚国的对策更为高明。他们不仅派使者入秦离间,更利用其在南方的影响力,暗中支持与秦国接壤的西戎部落骚扰秦国边境,使秦君无暇东顾。

然而,晋国赵朔也非庸碌之辈。在经历邲之战的惨痛教训后,他处理外交事务变得更加老练和耐心。他深知晋国目前无力与楚国正面争锋,便转而采取一种更为柔韧的策略。

他不再强求郑、宋等国立刻背楚归晋,而是通过秘密渠道,向这些国家的贵族、大臣示好,提供庇护承诺和经济支持,在他们内部培养亲晋势力,播下未来反楚的种子。这种“深耕”的方式,短期内难以见效,却如慢性毒药,潜移默化地侵蚀着楚国在中原的统治基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赵朔加强了对周王室洛邑的笼络。他以“尊王”为旗帜,多次遣使朝见周天子(周定王),并奉上厚礼,谴责楚国“僭越”。这看似虚妄的举动,却在道义上为晋国争取了某种制高点,也为将来联合诸侯反楚,埋下了一个名正言顺的伏笔。

楚晋之间,虽无大规模战事,但外交上的博弈、情报上的较量、对中间地带的争夺,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在越国高压统治下的原吴国故地,表面的顺从之下,仇恨的余烬并未完全熄灭。文种生前相对宽仁的政策曾短暂地安抚过吴人心,但随着他的死去和勾践变本加厉的盘剥,这种安抚效应已荡然无存。

一些隐匿山林的原吴国贵族残部,以及不堪忍受越人奴役的吴地百姓,开始在暗中串联。他们缺乏强有力的领袖和足够的武器,无法发动大规模反抗,只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袭扰:焚烧越军的粮草囤积点,刺杀落单的越人官吏,在河道中设置障碍破坏漕运……

这些行动如同暗夜中的零星星火,虽不足以燎原,却持续不断地消耗着越国的统治精力,也让驻扎吴地的越国将领如畴无余等感到头疼不已。他们不断向姑苏请求增兵和更严厉的镇压授权。

勾践对此的回应只有冰冷的两个字:“剿绝!” 更多的越**队被派往吴地,进行拉网式的清剿,血腥的镇压事件时有发生。这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仇恨在血腥中沉淀、发酵。吴地的稳定,成了越国霸权之下一个看似微小、却可能致命的裂痕。

天下大势,在表面的僵持下,正朝着更加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勾践在砺剑,范蠡在织网,楚庄王在固权,赵朔在埋线,而吴地的余烬则在等待着一阵可能改变一切的大风。金戈铁马之声虽暂歇,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牵引着命运弓弦的手,正在缓缓加大力量。下一次离弦之箭,将射向何方,无人知晓,但那破空之声,已隐约可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