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16章 潜龙在渊(公元前620年 - 公元前618年)

惊天动地的巨浪过后,海面往往会呈现一种异样的平静。邲之战与吴入郢的尘埃暂时落定,天下进入了一段看似缓和,实则暗流更为汹涌的相持时期。各大势力皆如受伤的猛兽,退回巢穴,舔舐伤口,磨砺爪牙,目光却从未离开过对手的咽喉。

赵盾彻底将晋国打造成了一个以“赵法”为骨架、以恐惧为筋肉的战争机器。邲之败的耻辱被他巧妙地转化为对内高压控制的理由。朝堂之上,无人再敢质疑他的权威,公室更是形同虚设,晋侯(襄公?)的存在感已微弱如风中残烛。

然而,赵盾深知,纯粹的高压并不能真正恢复国力。他在血腥清洗的同时,也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政策:

· 峻法宽农:对官吏和军队实行严刑峻法,但对底层农户则适当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垦荒,以保证兵源和粮秣的稳定。他采纳了荀林父等人的建议,明确“农为兵之本,仓廪实则军心固”。

· 精兵简政:裁汰老弱,进一步精简军队编制,将节省的资源用于打造更加精良的兵甲,尤其是强化车兵和新兴的骑兵力量。赵盾亲自督导“猎骑”的重建与扩充,以其弟赵旃统领,作为未来的突击尖刀。

· 外交孤立:对中原摇摆的诸侯,如郑、宋,赵盾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冷酷态度。他拒绝其任何示好或解释,并放出风声:“背晋者,他日城破之日,宗庙必毁,社稷必迁!” 这种毫不留情的威胁,反而让一些心怀二志的诸侯在恐惧中暂时收敛,不敢彻底倒向楚国。

晋国如同一座沉默的火山,内部是滚烫的岩浆,外表却是冰冷而坚硬的岩石。它在沉默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一个足以洗刷耻辱、重铸霸权的时机。

子玉的突然离世,对楚国是堪比郢都陷落的打击。楚王在云梦泽畔的临时行在,一片愁云惨雾。最终,在残存贵族的推举下,一位以沉稳着称的老贵族——蒍贾(假定人物,或为历史上蒍氏家族代表)被任命为令尹,收拾残局。

蒍贾上台后,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困境:郢都虽已收复,但遭吴军洗劫,残破不堪;国库空虚,军心浮动;北方晋国虎视眈眈,东南吴国仇怨已结,西方巴蜀亦不稳。

他的策略务实而艰难:

· 迁都暂避:鉴于郢都残破且目标过于明显,蒍贾力排众议,说服楚王,将政治中心暂时北迁至鄀都(今湖北宜城东南),以便更好地应对北方(晋)和东方(吴)的威胁,并示弱以麻痹吴国。

· 休养生息:颁布“与民休息”之策,减免税赋,鼓励生产,招募流民重建家园。对军队进行整编,提拔一批有才能但非世袭大族的将领,试图打破旧贵族对军权的垄断,激发新的活力。

· 联秦制晋: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重礼赴秦,重申盟好,共谋抗晋。向秦穆公痛陈“晋乃秦楚共同之患,晋衰则秦楚安,晋强则秦楚危”。

· 安抚吴越:对吴国,暂时采取守势,加固东部边境防线。同时,秘密遣使赴越,赞赏勾践袭吴之举,并暗示“吴乃楚越共同之敌”,试图在吴国身后埋下更深的钉子。

楚国这头受伤的巨兽,在蒍贾的引导下,收敛起爪牙,以一种更加隐忍和现实的姿态,挣扎求存。

吴王阖闾回到梅里后,将越国视为奇耻大辱,灭越之心日益炽盛。然而,孙武和伍子胥在战略上产生了微妙的分歧。

· 伍子胥:主张“复仇优先”。他认为越国是心腹之患,必须彻底铲除,否则吴国永远无法安心北上争霸。他积极筹划军备,训练水陆之师,目标直指会稽。“不灭越,毋宁死!”是他的坚定信念。

· 孙武:则主张“战略忍耐”。他向阖闾剖析:“越地僻小,勾践阴鸷,然其力未足倾我。今我军新疲于楚,国库损耗,若再倾力伐越,纵能胜,亦必大伤元气。届时,若楚人恢复,或晋人南下,我何以当之?当务之急,乃内修政理,外结齐、鲁(假设开始接触),稳固淮泗,待国力恢复,时机成熟,伐越可一举而定。”

阖闾内心倾向于伍子胥的复仇之念,但孙武的理性分析又让他不得不顾忌现实。最终,吴国采取了折中方案:由伍子胥主要负责对越方向的战备和边境防御,修筑要塞,囤积粮草;由孙武统筹全国内政建设和军队的整体训练,并尝试与北方诸侯联络。吴国如同一张拉满的弓,箭矢瞄准越国,但引而不发的时间,却由国力恢复的速度决定。

勾践率军安然退回会稽,携大胜吴国边境、兵临梅里之威,在国内声望达到顶峰。但他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更加警惕。

文种负责内政,推行了一系列强化集权、鼓励生育、发展冶铁和造船的秘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国策,在勾践心中已然成型。他深知,越国与吴国的实力差距依然巨大,上次的成功在于偷袭,正面抗衡仍无胜算。

范蠡则专注于军事和外交。他改组越军,强化山林水泽作战训练,打造更适合突袭和游击的小型战船。在外交上,他一方面极力掩饰越国的真实实力和野心,继续向吴国示弱,进献珍宝、工匠,甚至将勾践的“病重”消息散播出去;另一方面,与楚国的秘密联络更加频繁,交换着关于吴国的情报。

勾践本人,则展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冷静与克制。他每日卧薪尝胆,提醒自己勿忘耻辱与危险。他对臣下说:“吴人,猛虎也。上次我等侥幸刺伤其爪牙,然虎未死,其怒更盛。我等唯有比虎更隐忍,比蛇更毒辣,方能等待其疲敝之时,一击毙命!”

越国如同一条潜入深海的毒龙,在黑暗中睁大双眼,耐心等待着猎物出现破绽的瞬间。

秦穆公见晋国虽败但根基犹存,河西防线稳固,便暂时收敛了东进的锋芒,转而向西经营戎狄,巩固后方,同时密切关注着晋楚吴越的动向,等待下一次机会。

中原诸侯则在晋楚两大巨头暂时无暇他顾的缝隙中,获得了一丝喘息之机。郑国子产(假定已开始执政)推行改革,试图自强;宋国、卫国等也各自整顿内政。一种脱离霸主绝对控制的微弱自主意识,开始在夹缝中悄然萌发。

董狐的竹简,记录下了这三年潜流期的关键节点:

“周顷王三年(前620)至五年(前618),晋赵盾作‘赵法’,内修甲兵。楚迁鄀,令尹蒍贾与民休息。吴王光志在报越,伍员练兵,孙武治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阴结于楚。天下稍安,然暗潮汹涌,智者知其不可久也。”

这短暂的平静,并非和平的降临,而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压抑。各方势力都在利用这宝贵的时间,调整姿态,积蓄力量。潜龙在渊,或跃或陨,下一次的碰撞,必将更加惨烈,更加决定天下的归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