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12章 血沃河西,风起叶邑(公元前622年 深秋)

凛冽的秋风卷过河西荒原,带来肃杀寒意,也带来了浓重的血腥气。晋将赵穿在汪邑的短暂胜利,如同投入滚油的一滴水,瞬间引爆了秦军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志得意满的赵穿率军进抵彭衙城下。城池依旧看似防守薄弱,但当他下令前锋攻城时,城头骤然竖起无数黑旗,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攻势远非汪邑可比。同时,沉闷的牛角号声从四面八方响起。

左翼,孟明视亲率秦国主力步卒从丘陵后杀出,阵型严整,戈矛如林;右翼,埋伏已久的秦国战车部队轰然出击,切断了晋军向汪邑撤退的路线;身后,白乙丙的骑兵如幽灵般出现,彻底封死了归途。赵穿的两万精锐,被数倍于己的秦军牢牢包围在彭衙城下的开阔地带。

“中计矣!”副将面露绝望。

赵穿双眼赤红,非但没有惧意,反而激起凶性:“慌什么!晋国男儿,唯有死战!随我向前,斩将夺旗!”他挥动长戟,身先士卒,竟不顾后方,直扑孟明视的中军大旗所在。

“猎骑”确实悍勇,在赵穿的带领下,如同发狂的猛兽,一度撕开了秦军前沿阵线,与孟明视的亲卫军惨烈绞杀在一起。赵穿左冲右突,戟下无一合之将,血染征袍。然而,个人的勇武在整体战局的颓势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失去指挥和策应的晋军各部,在秦军步、骑、车兵的联合绞杀下,各自为战,死伤惨重。

郤缺率领的策应部队在途中遭到白乙丙分兵的顽强阻击,无法靠近彭衙主战场,只能眼睁睁看着远处烟尘蔽日,杀声震天,却无能为力。

夕阳西下,战斗接近尾声。赵穿身边亲卫已不足百人,他被数员秦将围攻,座下战马倒毙,身被数创,依旧拄戟而立,怒吼不屈。最终,孟明视下令放箭,一阵密集的箭雨过后,这员晋国猛将如同血刺猬般轰然倒地,壮烈殉国。主将战死,残余的晋军彻底崩溃,或降或逃,两万精锐,近乎全军覆没。

彭衙之战,以秦军的完美伏击和晋军的惨败告终。赵穿的首级被秦军割下,传示边境。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飞向晋国绛都,也飞向了南方的楚营。

彭衙惨败和赵穿阵亡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绛都上空炸响。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先前乐观的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和不安。赵穿是赵盾的亲弟,更是其麾下最锋利的战刀,他的败亡,不仅意味着西征战略受挫,更严重打击了赵盾如日中天的威望。

赵盾端坐在案后,面色铁青,手指紧紧攥着军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没有咆哮,没有斥责,但那压抑的沉默比任何怒火都更令人窒息。他仿佛能感觉到,那些隐藏在恭敬面具下的目光,正带着审视、质疑,甚至一丝幸灾乐祸,刺在他的背上。

“司寇……”荀林父硬着头皮出列,“赵穿将军为国捐躯,虽败犹荣。当务之急,是稳定西线,防止秦军乘胜东进。臣愿率兵前往辅氏,与郤缺将军汇合,稳固河西防线!”

栾枝也咳嗽一声,声音沙哑:“西线新败,士气受挫,确需稳固。然南线……”他顿了顿,递上另一封军报,“楚令尹子玉已尽起大军,渡过汝水,兵分两路,一路围攻郑国都城新郑,另一路由其亲自率领,北上威胁我河内之地。郑伯遣使告急,言词恳切,若救援不及,恐生二心!”

内忧外患,同时爆发。西线惨败,南线告急,赵盾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群臣,那眼神冰冷如刀,让所有与之接触的人都心底一寒。

“赵穿轻敌冒进,丧师辱国,其过在我,驭下不严。”赵盾的声音低沉而清晰,竟先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反而让众人更加不安。“然,秦楚勾结,亡我之心不死!此非一城一地之失,乃国运之争!”

他猛地站起身,一股凌厉无匹的气势散发开来:“传令!西线,擢升郤缺为河西主将,统辖河西所有兵马,荀林父即刻前往,任其副手,务必守住黄河防线,绝不容秦军踏过河东一步!凡有怯战退后者,郤缺可先斩后奏!”

“南线,”赵盾目光转向栾枝,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栾老将军,还需你坐镇中枢,统筹粮草军械,保障后方。本司寇将亲率中军主力,南下救郑,迎战子玉!”

他要亲自出手了。在威望受损、内外交困之际,他必须用一场更辉煌的胜利,来掩盖西线的失败,重新巩固他无人可以挑战的权威。与楚国的决战,已不可避免

叶邑楚军大营,旌旗招展,士气高昂。子玉接到秦军彭衙大捷、阵斩赵穿的消息,欣喜若狂。

“天助我也!赵穿授首,赵盾断一臂膀!晋国西线溃败,赵盾必方寸大乱!”子玉对着麾下诸将和盟国(郑、蔡、陈等)使者,意气风发,“此时不攻,更待何时?传令三军,加速进军!我要在赵盾反应过来之前,拿下郑国,饮马黄河!”

他拒绝了部下“稳扎稳打,与围攻新郑部队会师”的建议,认为那样会贻误战机。他亲率楚国最精锐的“申息之师”和部分陈蔡联军,撇下行动较慢的步兵和辎重,以战车和轻兵为核心,快速向北穿插,目标直指晋国在南线的重要支点——靠近黄河的邲地。他要在这里,以一场干净利落的野战,击溃可能来援的晋军,一举奠定胜局。

子玉的狂傲和急迫,感染了部分渴望军功的楚军将领,却也令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暗自蹙眉。如此孤军深入,后勤线拉长,若不能速胜,风险极大。

彭衙之败和子玉北进的消息,几乎同时送到了吴王阖闾案头。

孙武仔细分析了战报,对阖闾和伍子胥言道:“赵盾西线受挫,必全力应对子玉。楚晋主力将于中原展开决战,无论胜负,楚国郢都防御必降至最低。大王,我吴国出兵之时机,将至矣!”

伍子胥补充道:“然,仍需等待。需待楚晋两军正式接战,纠缠难解之际,我再发兵,方可令子玉首尾不能相顾。目前,应做最后准备:集结所有舟师于太湖,步卒向边境移动,囤积粮草于巢城(吴楚边境重镇)。同时,可派小股精锐,化装成山匪或越人,袭扰楚国东南边境,进一步制造混乱,试探其防御反应。”

阖闾强压下立刻出兵的冲动,沉声道:“便依二位之策!传令全国,秣马厉兵,静待良机!寡人要亲征楚国,以报先王之仇,成就吴国霸业!”

吴国这台为战争而生的机器,开始进行最后的预热,锋利的吴钩,即将出鞘。

越国会稽山阴深处,一处隐秘的溪谷。越太子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正在巡视新练的“水鬼”。

“晋国败了,楚国动了,吴国也要动了。”勾践看着在冰冷溪水中矫健潜行的士卒,语气平淡无波,“天下这盘棋,终于要乱了。”

文种低声道:“太子,吴国若大举攻楚,国内必然空虚。此乃我越国千载难逢之机。”

范蠡却更为谨慎:“机会确在眼前,然风险亦巨。吴国阖闾、孙武皆非庸才,必有后手。且我越国力未充,若一击不中,恐招致灭顶之灾。臣以为,仍需隐忍,待吴楚战至焦灼,吴国无暇南顾之时,再伺机而动,方为万全。”

勾践默默点头,目光幽深如潭:“范大夫所言甚是。机会,只会留给活得足够久的人。告诉监国那位,父王病重,我忧心如焚,欲广求名医良药,需大量珍宝财物,请吴王恩准加大今年贡赋额度。”他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我们要让吴人觉得,越国已被压榨得只剩最后一口气,毫无威胁可言。”

在绝对的弱小时,将自身的贪婪和虚弱暴露给对方,有时是最好的保护色。勾践深谙此道。

晋国太史董狐,在竹简上刻下了沉重的一笔:“秋,晋赵穿帅师与秦师战于彭衙,败绩,穿死之。秦人枭其首。楚令尹子玉大举北侵。晋司寇盾将中军出。”

他没有评论赵穿之败是否源于赵盾的纵容,也没有预测赵盾亲征的胜负。他只是记录,将惊雷与暗流,血火与权谋,一并凝于冰冷的刀笔之下。

历史的洪流,在河西的鲜血和叶邑的狂风中,陡然加速,冲向那个名为“邲”的未知之地,冲向即将被吴钩撕裂的荆楚腹地,也冲向隐藏在东南海隅的毒刃锋芒。所有人的命运,都在这愈发急促的鼓点中,变得扑朔迷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