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 > 第100章 炒糊的菜,与和面的理

刺鼻的焦糊味混合着沥青的臭气,像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扼住了在场每个人的喉咙。

车间里死一般寂静,只剩下那台拼凑起来的沥青炉还在发出“滋滋”的微弱声响,仿佛在嘲笑众人。

“妈的!”

孙志一脚踹在那个还在冒烟的汽油桶搅拌机上,发出“哐当”一声巨响,铁桶晃了晃,没倒。

“我就说这破玩意儿不行!涤纶,那是做裤子的料,它怕烫!咱们这炉子温度根本控制不住,一进去不就成了一锅塑料疙瘩汤?”他指着地上那坨黑乎乎的东西,满脸的烦躁。

王大锤的脸黑得像锅底,他走过去,用铁钳夹起一块还在发烫的废料,看着里面一团团融化后又凝固的纤维疙瘩,手都在抖。

“不是料的事!”他猛地抬头,瞪着孙志,“是你们干活太糙!老总工的笔记里写得清清楚楚,每一步都要有数据,有控制!你们呢?凭感觉!这就是胡来!”

“我胡来?”孙志也火了,“没我给你接电搭炉子,你现在连沥青都化不开!你行你上啊!”

“我……”王大锤被噎得满脸通红,他擅长的是精密加工,对这种“大火快炒”的活儿确实抓瞎。

眼看“规矩”和“野路子”又要掐起来,作为项目总指挥的张涛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他看着墙上的钟,心一点点往下沉。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连方向都找不到了。

陈浩一直没说话,他蹲在那坨失败品旁边,用一根铁棍拨弄着,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烧焦的纤维。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温度?沥青加热到170度,涤纶的熔点是250度,理论上不该融化得这么快。

是搅拌方式不对?还是SbS改性剂影响了?

无数个可能性在他脑中交错,却找不到一条能走通的路,那股刚刚燃起的、要为父辈铸造丰碑的火焰,仿佛被这盆冷水浇得只剩下了青烟。

就在这时,一阵食物的香气飘了进来。

林旬提着一个大大的竹篮子,慢悠悠地走了进来,仿佛不是走进一个失败的实验现场,而是来晨练的。

“都站着干嘛?吵完了?”他把篮子放在一张还算干净的桌子上,揭开上面的布,露出一笼屉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和几瓶装在玻璃瓶里的豆浆。

“熬了一夜,先垫垫肚子。”

没人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他身上,有疑惑,有沮丧,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林旬也不在意,自己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大口,然后走到那坨失败品面前,蹲了下来,一边嚼一边看。

“嗯……闻起来是糊了。”他用脚尖踢了踢那坨东西,“看起来,也确实像一盘炒糊了的菜。”

孙志的脸一红,王大锤则把头扭到了一边。

林旬三两口吃完一个包子,拍了拍手,拿起陈浩手里的铁棍,在那坨废料上敲了敲。

“梆梆”作响。

“硬度还行。”他又用力一撬,撬下一小块,仔细端详着断面。

“看,”他把断面展示给众人,“石料和沥青的包裹性很好,说明我们的改性沥青没问题,问题出在哪?”

他用铁棍的尖端,指向了那些黑色的、已经碳化了的纤维疙瘩。

“它们没能散开,在高温沥青里抱成了团,然后被烧死了。”

这不就是废话吗?所有人都看出来了。

陈浩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感觉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但那思绪滑得像泥鳅。

林旬看着他,忽然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陈浩,你妈在家和面做包子的时候,是先把一大盆水倒进面粉里,还是一点点加水?”

陈浩一愣,下意识地回答:“当然是一点点加水,边加边搅,不然面粉会结成疙瘩,揉不开。”

“那要是做玉米糊呢?”林旬又问,“是不是得先用一点凉水把玉米面调开,再倒进开水锅里?”

“对,不然直接下锅,肯定一冲就成疙瘩汤。”

林旬笑了。

他扔掉铁棍,拿起两块小石头,又从地上捡起一小撮被剪断的涤纶纤维。

“现在,这块石头是面粉,这块石头是水,这些纤维,是要加进去的鸡蛋。”

他把那撮纤维扔进两块石头中间。

“你们刚才,是把鸡蛋直接打进了开水锅里,它当然直接就熟了,凝成一坨。”

他看着若有所思的陈浩和张涛,继续说道。

“那我们换个思路呢?我们能不能……先不放水?”

他拿起那撮纤维,和一把沙子混在一起,用手搓了搓。

“我们先把鸡蛋和面粉,也就是把我们的纤维,和干燥的、冰冷的石料,先混合均匀,让每一根纤维,都附着在石子上,让它们彼此分开,没有机会抱团。”

“然后再把这锅‘加了鸡蛋的面粉’,倒进滚烫的‘开水’里,也就是我们的热沥青里。”

“这样一来,纤维进去的时候,是被石料隔开的,接触沥青的瞬间,温度会被石料迅速中和,它还有机会融化、烧焦吗?”

林旬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众人脑中的迷雾!

“干拌!”

“干法工艺!”

陈浩和张涛几乎是同时惊呼出声!

他们之前所有的思路,都局限在如何控制沥青的温度,如何改良纤维的耐热性上,完全陷入了“湿法工艺”的死胡同。

却忘了,最简单、最根本的解决之道,竟然是改变投料的顺序!

先干拌,再湿拌!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陈浩激动得脸都涨红了,他冲回绘图桌,抓起笔就开始飞快地计算,“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搅拌流程!进料斗要改造!搅拌机的转速和时间也要重新计算!”

张涛也冲了过去,一把抢过另一支笔:“搅拌叶片的角度要改!必须增加强制干拌的时间,至少三十秒!不!四十秒!”

刚才还剑拔弩张的王大锤和孙志,此刻也凑了过去,两个脑袋紧紧挨在一起。

“老王,得在搅拌机前面再加一个滚筒,让石子和纤维先进去滚几圈!”孙志比划着。

“滚筒不行,离心力太大,纤维会贴在壁上!”王大-锤立刻反驳,“要做一个带反向螺旋叶片的预拌仓!强制喂料!”

“对对对!这个好!”

刚刚还死气沉沉的团队,瞬间爆发出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

苏晚晴站在一旁,看着这群前一秒还像斗败了的公鸡,下一秒就原地复活的男人们,看着他们围着一张图纸,为了一个数据、一个零件吵得面红耳赤,眼睛里却都放着光。

她忽然有些理解了林旬口中那“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是什么。

是希望。

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希望。

她默默地拿起那个装包子的篮子,转身走了出去。

她要去食堂,让师傅们准备好足够这群疯子吃三天的饭。

“林总,”刘强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林旬身边,他手里也拿着一个肉包子,看着那边热火朝天的景象,瓮声瓮气地问,“您……是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该怎么做?”

林旬咬了一口包子,摇了摇头。

“我只知道,路永远不止一条,当一条路走到黑的时候,退一步,换条路,可能就是一片天。”

他看着陈浩的背影,眼神里有一丝复杂。

他确实知道干法工艺,在前世,这是SmA施工最主流的方法之一。

但他不能直接说出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要的不是一个只会执行命令的陈浩,而是一个能独立思考、能从失败中爬起、能带领团队攻克难关的“总工程师”。

这一次的失败,比一百次说教都管用。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赵富贵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林……林总!不好了!”

他把那张纸递给林旬,那是一份刚从邮电局传真过来的报纸版样,上面是德文。

林旬接过,目光扫过标题,脸色微微一变。

“怎么了?”陈浩他们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停下了争论。

林旬把那份传真拍在桌上,指着标题。

“德国KSp集团,昨天在《德国工程师报》上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研发出一种专用于SmA技术的‘木质素纤维稳定剂’,并已在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申请了核心技术专利。”

整个车间,瞬间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刚才的失败是一盆冷水,那这份传真,就是一座从天而降的冰山。

他们还在为怎么把“鸡蛋”和“面粉”和匀而焦头烂额,人家,已经造出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最顶级的“泡打粉”,还把配方给锁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