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 > 第12章 你有什么条件?

楼道里,时间仿佛被抽成了真空,死一般的安静。

唯一的声音,来自马科长粗重的喘息,他一张胖脸因缺氧和惊怒而呈现出一种危险的酱紫色,指着林旬的手指剧烈颤抖,却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高建社身后的几名技术干部,脸上的表情经历了一场精彩的蝶变,从最初的惊愕,到审视,最终定格为一种混杂着好奇与敬畏的浓厚兴趣。

高建社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锥,似乎想把他整个人从里到外剖开,看看这副年轻的皮囊下,究竟藏着怎样一个老辣的灵魂。

他静静地看了林旬足足十秒,这十秒,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最终,他转头,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先去车间,准备安全生产会议的材料,我稍后就到。”

“高厂长,这……”管生产的副厂长显然不放心。

“去吧。”

人群无声地散去。高建社的目光转向那位快要原地爆炸的马科长,语气淡漠如水:“马科长,你也去忙吧。”

“厂长!这小子来路不明,满嘴跑火车,您可千万别被他蒙了!”

“我让你去忙。”高建社的声音没有提高,但那份重量却让马科长瞬间闭上了嘴。他脸上的肥肉剧烈抽搐,最终只能用一道淬毒的目光剜了林旬一眼,悻悻地退回办公室,把门摔得震天响。

走廊里,彻底安静了。

“来我办公室谈。”高建社指了指走廊尽头的房间,率先迈步。

林旬跟在他身后,脚下的木地板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厂长办公室不大,却异常整洁。一张老旧的办公桌上压着厚玻璃板,板下是滨海市地图和几张泛黄的《人民日报》。桌角,那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白色搪瓷茶缸,在日光的映照下显得温润而庄重。

高建社亲自给林旬倒了杯热水道:“坐。”

林旬拉开椅子坐下,办公室里只剩下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谈判敲打着节拍。

高建社坐在他对面,没有急着开口,只是端起茶缸,目光穿过袅袅升起的水汽,始终锁在林旬的脸上。他在观察,也在判断。

林旬坦然地迎着他的目光。他知道,这位前世的学长,骨子里是个纯粹的技术信徒,任何权谋话术,都不如直指核心的真才实学来得有效。

“你不是我们厂的工人。”高建社终于开口,是陈述句。

“不是。”

“哪个单位的?”

“第三机械厂,技术员。”

高建社的眉毛几不可查地挑了一下:“三机厂?修好了瓦尔特车床的那个林旬?”

林旬心中微动,看来自己的名声,已经在这座城市的工业圈里悄然发酵。这让他接下来的谈判,又多了一分无形的底气。

“是我。”

“有点意思。”高建社放下茶缸,身体微微前倾,整个人的气场变得极具压迫感,“说说你的办法。纺丝静电的问题,我们请了省里的专家组,会诊了三次,方案只有一个——上离子风设备。一套下来,十几万美金的外汇指标,我跑了半年都没批下来。”

他死死盯着林旬的眼睛,一字一顿:“你说,不用花一分钱。我很好奇。”

林旬没有直接抛出方案,而是反将一军:“高厂长,您是高分子材料科班出身,应该比我更清楚,静电的根源,无非是摩擦和绝缘。”

高建社目光一凝,点了点头。

“接地铜线,治标不治本。”林旬继续道,“铜在潮湿空气里极易氧化,生成半导体性质的氧化铜;加上车间粉尘附着,导电性大打折扣。所以你们才要每月打磨,这是个无底洞。”

这番话,如同外科医生般精准地剖开了病灶,让高建社眼中的审视,又多了几分赞许。

“所以呢?”

“所以,思路要换。与其被动地‘导’,不如主动地‘放’。”

“放?”

“电晕放电。”林旬平静地吐出四个字。

高建社的眼神瞬间被点亮了!作为技术派厂长,他当然知道这个物理学名词,但却从未想过能应用在这里!

“利用尖端放电效应,”林旬的手指在空中虚划,仿佛在绘制一幅无形的设计图,“在丝线通道的关键节点,安装一排足够尖锐的金属导体。当静电积累到阈值,空气会被击穿,电荷便会通过这些尖端,主动释放到空气中。”

“这种方式,非接触,不影响生产。而且,它对环境湿度不敏感,甚至湿度越大,空气导电性越好,放电效果反而更佳!”

高建社猛地站起身,在不大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脑中正进行着风暴般的推演。这个方案,逻辑上……竟然是完美的!

“尖端导体……用什么材料?设备怎么做?”他急切地问。

“这就是我说不用花一分钱的地方。”林旬笑了,他看着高建社,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报废的钢丝刷,拆下钢丝,截成小段。或者,直接用缝纫机针。将它们等距固定在一根金属杆上,调整好角度,再将金属杆可靠接地。一个最简单、也最有效的被动式静电消除器,就做好了。”

“用……钢丝刷和缝纫机针?”

饶是高建社见多识广,也被这个匪夷所思的方案震得愣在原地。

这个方案,太简单了,简单到近乎粗暴!

也太天才了,天才到让人头皮发麻!

他猛地停步,转过身,死死盯着林旬:“你到底是什么人?这些东西,是谁教你的?”

林旬的脑海中,前世在德国那家百年纺织厂参观时,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工程师用土办法解决尖端难题的画面一闪而过。他收回思绪,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一个准备下海的普通技术员而已。至于知识,是从一本没人要的德语旧书上看到的。”

还是那个借口。高建社显然不全信,但他没有追问。在这个时代,谁没有点秘密?

他重新坐下,沉默了许久。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笃”的声响,每一次敲击,都代表着一次内心的权衡。

“我凭什么信你?”

“您可以不信我,但不能不信物理学。”林旬的语气平静而强大,“电晕放电,写在大学教科书上。我只是把它用在了正确的地方。您可以给我一台机器,一个星期。如果废丝率降不下来,我分文不取,扭头就走。”

高建社的敲击声停了。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如同即将捕食的鹰。

“你想要什么?”

林旬知道,鱼,上钩了。他迎着那锐利的目光,平静地回答:“我不要钱。”

“哦?”

“我帮你解决静电问题,让废丝率永久性降到1%以下。作为交换,”林旬的声音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我需要你们厂里所有的聚丙烯废料——副牌料、落地料、废丝、边角料,所有!”

高建社彻底愣住了。他设想过林旬会狮子大开口,要一笔巨额技术转让费,甚至是一个化纤厂的编制。他唯独没想过,对方想要的,竟然是厂里那堆人人嫌弃、还要花钱处理的工业垃圾。

“你要那些废料干什么?”

“这个,高厂长就不必费心了。我准备开个小作坊,做点塑料盆桶,混口饭吃。”林旬半真半假地回答。

高建社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心里清楚,事情绝不可能这么简单。但一堆没人要的垃圾,换一个每年能为工厂挽回上百万损失的独门技术……这笔买卖,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

“说。”

“我要一份长期合同,至少五年。五年内,化纤厂所有的聚丙烯废料,都必须独家供应给我。价格嘛……”林旬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放在桌上,“一吨,一块钱。”

“什么?!”高建社的瞳孔猛然收缩,他不是跳起来,而是身体后仰,重重地靠在椅背上,发出一声闷响。他感觉自己不是在跟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谈判,而是在跟一个算计了半辈子的老狐狸对弈。

一吨一块钱,这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它本来就是没人要的垃圾,不是吗?”林旬反问,“你们还要花钱请人处理,现在我帮你省了这笔清运费,您应该感谢我。”

高建社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他看着眼前这张年轻却写满从容的脸,忽然笑了。不是嘲笑,而是发自内心的、夹杂着欣赏与震撼的笑。

“好!”他猛地一拍桌子,下了决心,“我答应你!”

他站起身,伸出手。

“但是,合同必须等我亲眼看到效果之后再签。这一个星期,二号车间的A区,人、物、料,全部归你调配!你直接找生产科的老周,就说是我特批的!”

林旬也伸出手,与他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一言为定。”

高建社拿起桌上的电话,迅速拨号:“喂,老周吗?来我办公室一趟……对,马上!”

挂了电话,他拉开办公室的门,对林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眼中是压抑不住的期待与考验。

“走吧,林工。理论再漂亮,终究是纸上谈兵。”

他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像是将军在检阅他最锋利的剑。

“我们去车间,让我亲眼看看,你的‘钢丝刷’,到底有多大本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