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予你星光万丈 > 第71章 铁幕与画布

予你星光万丈 第71章 铁幕与画布

作者:墨耘金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03:52:56

“星桥”计划如同一剂强效的黏合剂,将林晚星、江辰、文景与w所代表的势力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随着第一条主干光缆的贯通和量子加密通道的初步测试成功,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绝对的安全感开始笼罩核心圈层的通讯与数据交换。这道无形的“铁幕”,将潜在的威胁暂时隔绝在外,为各方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与布局时间。

然而,安全感的提升,并未完全驱散林晚星心头的阴霾,反而让她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另一种压力——来自巴黎个展的、纯粹艺术层面的挑战。艺术馆的支持固然消除了外部干扰,但也意味着她必须拿出配得上这份信任的作品。《引力场》系列的构思虽已明确,但如何将那种无形的、维系着双星系统的力量,转化为可见的、震撼人心的视觉语言,依旧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险峰。

她将自己关在红坊路17号的工作室里,画布上铺陈着大片的深空底色,那些代表引力的线条却迟迟无法落下。她尝试了各种媒介和技法,从极细的金属丝嵌入画布,到利用磁性流体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瞬时的图案,但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无法捕捉到那种既相互吸引又彼此独立、在动态中维持平衡的精髓。

挫败感像潮水般阵阵涌来。她有时会盯着空白的画布发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感受着灵感如同退潮般远离。江辰偶尔会过来,但他带来的不再是数据分析或安全建议,而是一杯热茶,或是一段他从那些“情感学习”资料里看到的、关于创造性阻塞的心理学摘要。他的存在安静而克制,仿佛怕惊扰了她内心 delicate 的平衡。

就在林晚星深陷创作泥潭时,江辰主导的“铁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扩张和加固。“星桥”网络迅速连接了更多关键节点,包括“星火之窗”的核心服务器群、星宸科技的“潘多拉”项目数据中心、以及“未名”空间隐匿在物理世界各处的安全枢纽。量子密钥的定期更换机制确保即使理论上存在破解可能,实际操作中也近乎天方夜谭。

这道防线是如此坚固,以至于连“影”那无孔不入的探测活动,都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近期变得稀疏乃至近乎绝迹。文景传来的威胁评估报告,警报级别首次降到了“低位监视”。

胜利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星宸科技的董事会和“星火”社区内部,都弥漫着一种乐观的情绪,认为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

唯独江辰,依旧保持着最高级别的警惕。他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调出了“影”所有已知活动的时空分布图。那些曾经密集闪烁的红点,如今大多已经黯淡,只剩下零星几个处于边缘地带、活跃度极低的信号。

“太安静了。”江辰对站在他身旁的林晚星说,眉头微蹙,“不符合他的行为模式。他要么是放弃了,要么……就是在我们视线之外,进行着更深的潜伏,或者改变了攻击维度。”

林晚星看着屏幕上那片近乎沉寂的图景,心中掠过一丝不安。她相信江辰的直觉,这种近乎完美的防御,本身就像是一种诱饵。

“你认为他会改变策略?”

“概率很高。”江辰指向屏幕边缘一个几乎不被注意的、微弱闪烁的点,“这是我们最近捕捉到的、唯一一次可能与‘影’相关的、非技术性的活动痕迹。他似乎在通过极其迂回的方式,接触一位……艺术史学者,研究方向是十九世纪欧洲沙龙文化与艺术批评的权力建构。”

艺术史学者?林晚星愣住了。这与之前的网络攻击、商业渗透风格迥异。

“这意味着什么?”

“不确定。”江辰坦诚道,“可能无关紧要,也可能意味着,他意识到技术壁垒难以突破,转而试图从理念和话语权的层面进行瓦解。这比代码攻击更难以防御。”

江辰的预警,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打破了林晚星因创作困顿而陷入的自我封闭。她开始重新审视外界那些关于“艺术本体消解”的批评声音。这些声音,是否可能被“影”这样的人利用和放大?他是否正在试图构建一种舆论氛围,在她最在意的艺术领域,在她即将登上世界舞台的时刻,给予她致命一击?

这种可能性让她不寒而栗。但奇怪的是,恐惧并未让她退缩,反而激发了一种近乎叛逆的斗志。如果对方想从理念上打击她,那她就必须在理念上构筑更坚固的阵地。

她不再仅仅将《引力场》视为个人情感的隐喻,而是开始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中思考。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否必然导致“人”的退场?还是说,这恰恰拓展了“人”的感知和表达的边界,创造出一种新型的、人与机器、与环境共生的“主体性”?她的画布,能否成为探讨这种哲学命题的场域?

这个念头让她兴奋起来。她重新站在画布前,目光不再迷茫。她放弃了之前所有复杂的物理媒介尝试,回归最纯粹的颜料与画笔。她开始用极其细腻的渐变色彩,描绘那种无形的“场”,不是线条,而是用色彩的微差、笔触的走向和叠加,营造出一种空间的扭曲感和能量的流动感。她在画布上创造的不是星体,而是星体之间那片被引力弯曲的时空本身。

灵感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至。她几乎是不眠不休地投入创作,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

就在林晚星沉浸于《引力场》系列的爆发式创作时,江辰的担忧被印证了。

那位被“影”接触过的艺术史学者,在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技术的魅影与艺术的灵光——论当代“科技艺术”对本雅明“灵晕”概念的消解》的论文。论文虽然没有点名“星火之窗”或林晚星,但通篇都在引用和批判《边缘的共振》展览的理念,并将其与十九世纪沙龙文化中艺术品的“展示价值”取代“崇拜价值”进行类比,认为这种高度依赖技术和互动性的艺术,使得作品失去了其独一无二的“此地此刻性”,即本雅明所说的“灵晕”,沦为可无限复制、其意义依赖于每次不同观看场合的“技术魅影”。

这篇论文学术性强,引经据典,迅速在知识界和高端评论圈层流传开来,为那些原本只是感性批评“技术噱头”的声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武器。批评的浪潮变得更加理直气壮,也更具杀伤力。

消息传到林晚星这里时,她刚刚完成《引力场 No.3》的最后一道色彩罩染。她看着画布上那片仿佛在缓慢旋转、蕴含着巨大引力的色彩漩涡,平静地听完了文景的汇报。

“我知道了。”她只说了三个字,然后继续专注于调整画作角落的一处明暗关系。

她不再愤怒,也不再焦虑。因为她知道,她手中的画笔,和她正在探索的道路,本身就是对这一切质疑最有力的回应。对方的攻击维度变了,她的防御和反击,也将随之改变。

铁幕可以隔绝数据攻击,但无法隔绝思想交锋。而她的画布,就是她的战场。她要用色彩和形式,构筑起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灵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