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予你星光万丈 > 第69章 巴黎的邀请函与防火墙

予你星光万丈 第69章 巴黎的邀请函与防火墙

作者:墨耘金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03:52:56

巴黎的邀请函,如同在林晚星平静(或者说,是表层平静)的心湖中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她预想的要深远。那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她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也折射出她与江辰之间那尚未完全弥合的裂痕。

她将邀请函小心地收在画架旁,没有立刻开始构思个展方案。那份来自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认可,带来了一种奇异的压力。她不再是那个可以躲在“星火之窗”集体身份背后的艺术家,她需要以“林晚星”这个独立的个体,去面对来自全球最苛刻目光的审视。这要求她必须拿出更具说服力、更代表她个人艺术哲学巅峰的作品。

然而,她的思绪却无法完全集中在创作上。江辰那晚关于“双星系统”的比喻,以及他笨拙却真诚的“情感学习”承诺,像一段未完成的程序代码,在她脑海中后台运行,时不时弹出提示框,消耗着系统资源。

她试图将这种情感的扰动转化为创作的养分。她开始构思一个新的系列,暂定名为《引力场》。她想描绘的不是星体本身,而是那无形却决定一切的引力相互作用——拉扯、缠绕、平衡、偏离……那些构成宇宙最基本秩序的、看不见的力量。这既是她对宇宙的持续探索,也是她对自己与江辰关系的隐秘映射。

江辰那边,也并未停留在口头承诺。他将“情感学习”和“轨道参数调整”视为一个高优先级的研究项目,纳入了他的日程管理系统。他开始阅读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文学领域的经典着作,试图构建一个理解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认知框架。他的笔记里出现了诸如“共情能力模拟算法”、“非语言沟通信号识别”、“浪漫行为数据库构建”等让林晚星看了既好笑又心软的条目。

更实际的是,他主动介入了“星火之窗”面临的新威胁。针对文景提到的、更隐蔽的社工攻击和内部渗透尝试,江辰的算法团队在极短时间内,基于“混沌引擎”的预测模块,开发出了一套名为“星盾”的社区行为异常监测系统。

“星盾”系统不再仅仅依赖关键词过滤或Ip封锁,而是通过机器学习,为每一位活跃社区成员建立动态的行为基线模型。它监测的指标极其细微:发帖频率的变化、用词习惯的偏移、登录设备的异常、与其他成员互动模式的突变……任何偏离基线的“奇异点”,都会被系统标记,交由人工审核团队(由文景信任的成员和AI共同担任)进行重点研判。

这套系统上线测试不到一周,就成功识别并阻止了三起针对社区代表的精准钓鱼邮件攻击,以及一个试图通过长期“潜伏”积累信誉后再散播分裂言论的傀儡账号。其效率和精准度,让文景都感到惊讶。

“江辰在这方面,确实是个天才。”文景在向林晚星汇报时,难得地表达了明确的赞许,“‘星盾’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但攻击者也在进化,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就在“星盾”系统默默守护着“星火”社区的同时,来自欧洲传统艺术评论界的批评声音,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一篇发表在法国某权威艺术评论杂志上的文章,虽然肯定了《边缘的共振》在形式上的创新,却尖锐地质疑其核心理念。

文章认为,将艺术创作与观看过程如此深度地交给算法和观众互动,实质上是“艺术家的退场”和“艺术本体的消解”。作者写道:“当一幅画作的最终形态取决于不可预测的算法和随机观众的瞬时情绪时,我们欣赏的究竟是什么?是艺术家的灵魂,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高科技的集体无意识狂欢?这种‘共振’,是否以牺牲艺术的深度和永恒性为代价?”

这篇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在欧洲艺术圈内引发了不少共鸣。一些保守的评论家纷纷附和,认为“星火之窗”和《边缘的共振》代表了一种危险的、技术至上的倾向。

这股批评的风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林晚星巴黎个展的筹备。艺术馆方面虽然依旧热情,但沟通中开始流露出一些担忧,委婉地询问林晚星,是否能在个展中更多地呈现“更传统”、“更能体现画家个人掌控力”的作品,比如《深空低语》系列,以“平衡”外界对她过于依赖技术的印象。

这个要求,像一根刺,扎在了林晚星的心上。她理解馆方的商业考量,但这与她坚持的艺术探索方向背道而驰。如果为了迎合某种期待而退缩,那她与顾言之时代那些被市场和评论绑架的艺术家,又有何本质区别?

林晚星没有立刻回复艺术馆。她需要时间思考。

她独自一人来到“未名”空间。这里依旧寂静,斑驳的墙面和从高窗倾泻而下的冷冽阳光,让她纷乱的心绪稍稍沉淀。她看着空旷的展厅,仿佛能看到《深空低语》系列曾经悬挂于此,接受那四位真正“看懂”它们的访客审视的场景。

那时的她,内心纯粹,只为探索和表达。

现在的她,拥有了声名、平台、国际舞台,却也陷入了更复杂的网络——情感的、舆论的、理念的。

她走到控制台前,下意识地启动了“混沌引擎”的交互界面。没有设定具体参数,只是任由算法根据空间内实时的光线、湿度和她自身微妙的生物电信号(通过她佩戴的、与引擎连接的简易传感器),生成着无意义的视觉流。

屏幕上,色彩与线条无序地碰撞、流淌、湮灭。看着这片混沌,她忽然想起了江辰。想起了他试图理解她世界时的努力,想起了他构建“星盾”时的专注,也想起了他那套关于“双星系统”的理论。

也许,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是一种“双星系统”?她的艺术探索是其中一颗星,外部的期待、评论、市场是另一颗星。它们之间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她无法完全脱离外部星体的影响,但她的轨道,终究应由自身的质量和速度决定。所谓的“平衡”,不应该是向外部引力投降,而是找到一种动态的、能够保持自身独立性的稳定态。

想通了这一点,她心中豁然开朗。

她给巴黎的艺术馆总监回复了一封措辞委婉但立场坚定的邮件。她感谢对方的建议,但明确表示,她的巴黎个展将延续并深化她对“科技、混沌与秩序”的探索,核心将是全新的《引力场》系列。她相信,真正的艺术力量,在于真诚地呈现艺术家的当代思考,而非 retreat 到安全的过去式。

发出邮件后,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她打开加密通讯器,给江辰发了一条信息,不是关于工作,也不是关于威胁,只是一句简单的:

「今晚有空吗?想和你一起看部电影,你选的。」

她需要巩固他们刚刚开始重新校准的“引力场”。而在那之外,无论是数字阴影的侵蚀,还是理念堡垒的排斥,她都准备好了,用她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去共振,或者,去创造一种新的秩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