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予你星光万丈 > 第111章 宣言与基石

予你星光万丈 第111章 宣言与基石

作者:墨耘金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03:52:56

《共鸣》的完成,像在林晚星内心完成了一次彻底的清创手术。那些因外界干扰而产生的焦虑、犹豫和滞涩感,被创作过程中凝聚起来的专注与力量所取代。她看着画架上那幅仿佛拥有自身呼吸节奏的作品,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真正的艺术生命力,源于对内心真实的绝对忠诚,而非对外界评价的过度敏感。

这份内在的坚定,直接体现在她对外部世界的回应上。

她再次主动联系了安德烈·索科洛夫。这一次,她的声音里没有任何迟疑或试探,只有经过沉淀后的清晰与冷静。

“安德烈,我仔细考虑过你的‘生态系统’构想。”她开门见山,“我认为它极具前瞻性,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和我的技术伙伴评估后,无法在现阶段以‘核心物种’的身份全身心投入这样一个长期且高度不可控的项目。”

视频那头的索科洛夫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并未打断她。

“但是,”林晚星话锋一转,语气沉稳而有力,“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拒绝合作。恰恰相反,我们愿意以另一种方式参与——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石提供者’之一。”

她提出了一个折中但更具操作性的方案:她和江辰的团队,将基于《共鸣》的创作经验和技术框架,为展览打造一个独立的、名为“共振域”的交互装置。这个装置将作为一个相对稳定但开放的平台,可以响应展览现场其他“种子”释放的数据信号,并以其独特的算法逻辑进行“对话”和“演化”。它不追求完全的不可控,而是在预设的美学规则和算法边界内,实现有限的、但富有深度的动态生成。

“我们提供的是经过验证的、可靠的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模块’。”林晚星解释道,“它既能体现‘后数字灵晕’的核心精神,又能确保艺术表达的深度与完成度。同时,它的存在,也能为你构想中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态系统,提供一个可以倚靠的、稳定的参照点。”

索科洛夫陷入了沉思。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锐利的目光仿佛要穿透屏幕,衡量林晚星提议背后的真正价值。他追求的“颠覆性”确实需要一些疯狂的元素,但一个完全失控的展览也可能沦为一场闹剧。林晚星提供的“基石”,像在狂想的洪流中投下的一块镇石,既有创新的锐度,又不失理性的重量。

“……有趣的提议。”良久,他缓缓开口,脸上露出了一个更像是算计而非微笑的表情,“一个可控的‘不可控因素’。这本身就充满了悖论的美感。好,我接受这个方案。细节我们可以慢慢敲定。”

与索科洛夫达成初步共识后,林晚星和江辰立刻投入了“共振域”装置的筹备中。这不再仅仅是个人化的艺术实验,而是一个需要严密规划、团队协作的工程项目。

江辰的作用变得更加核心。他迅速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专项小组,成员包括星宸科技的交互工程师、软件架构师、数据可视化专家,甚至还有一名受邀加入的、擅长空间声学设计的合作艺术家。他将林晚星在《共鸣》中探索出的“视觉情感指纹”匹配算法进行了强化和扩展,使其能够处理更复杂、更多元的外部输入信号(包括其他艺术作品的数据流、环境传感器数据、甚至匿名化处理的观众生理反馈)。

林晚星则扮演着“首席概念官”和“美学总舵手”的角色。她负责定义“共振域”最终希望传递的情感基调与哲学内涵,设定算法生成视觉和声音的美学边界,并确保所有技术实现都服务于最终的艺术表达。她与每一位工程师、设计师深入沟通,努力将自己的艺术语言“翻译”成他们能理解的技术需求。

这个过程远比她独自创作要复杂和耗时。会议、技术评审、方案修改……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公寓里常常聚集着项目组成员,白板上画满了各种架构图和流程图,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激烈讨论的味道。

林晚星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接触到江辰作为科技公司创始人和管理者的一面。他在会议中思维缜密,决策果断,对技术细节要求严苛到近乎变态,但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他高效地分配资源,解决冲突,推动着项目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他身上那种绝对的理性和掌控力,在这种需要协同作战的复杂项目中,展现出了巨大的魅力。

她看到,他不仅仅是她的支持者和保护者,更是一个强大的、值得信赖的伙伴。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共同的创造中,悄然增添了一层牢固的“战友”情谊。

然而,外界的风浪并未因他们的专注而停歇。那封匿名信像一颗投入沼泽的石子,表面上没有激起巨大水花,却在暗处发酵着浑浊的气泡。

“星火之窗”社区内部,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几个以“扞卫艺术纯粹性”自居的资深用户,发表了几篇长篇论述,虽未直接点名,但字里行间都在影射社区与商业科技公司过从甚密,可能导致“独立性沦丧”和“算法审美霸权”。这些言论得到了一小部分人的附和,虽然尚未形成主流舆论,但那种怀疑和分裂的苗头已经显现。

更棘手的是,文景通过内部渠道了解到,有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媒体,正在暗中搜集关于“星火之窗”与星宸科技合作模式的“深度资料”,其采访提纲充满了诱导性和批判性的预设。

“这背后肯定有人推动。”文景在加密通讯中语气凝重地对林晚星说,“手法很专业,知道怎么埋种子,怎么引导情绪。我们之前的声明和解释,在这种渗透式的暗示面前,显得很无力。”

林晚星感到一阵心烦意乱。她讨厌这种藏在阴影里的斗争,它消耗精力,分散注意力。她将情况告知了江辰。

江辰的反应依旧冷静。他调出了那几位发表争议言论用户的详细行为数据,分析了他们的社交网络、过往言论倾向,甚至捐赠记录。

“其中两人的Ip地址与之前匿名信发送路径中的某个节点,存在时空上的弱关联性。”他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图谱,“概率不高,但值得注意。可以初步判断,这不是孤立事件,是有组织的认知干扰行动。”

“我们该怎么办?再次发表声明?或者让‘熔炉’的成员去澄清?”林晚星问。

“无效。”江辰否定得很干脆,“对抗谣言最有力的武器,不是辩解,而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和持续向前的行动。”

他制定了一个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他让安全团队继续深挖匿名信和舆论攻击的源头,收集证据,但并不急于公开反击。另一方面,他建议林晚星和“星火之窗”管理层,将计就计,顺势在社区内发起一场关于“艺术、科技与伦理边界”的公开、透明的系列讨论。

“邀请持不同意见者,包括那些发表争议言论的用户,参与讨论。将暗处的攻击,引导到明处的辩论。”江辰解释道,“同时,加速推进‘共振域’项目,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的作品,向所有人展示科技与艺术结合所能创造的真正价值——不是霸权,而是赋能;不是剥夺独立性,而是拓展表达的自由。”

林晚星采纳了江辰的建议。她以“星火”的身份,在社区论坛亲自发布了一则倡议,宣布将举办一系列线上研讨会,主题直面当前的所有争议焦点:“当艺术遇见算法:是工具还是主人?”、“数据时代的创作者主权”、“星火之窗的未来:我们共同守护的价值观”。

倡议一出,社区哗然。支持者赞赏这种开放和坦诚的态度,反对者则摩拳擦掌,准备在辩论中一较高下。原本隐藏在暗流下的争议,被彻底摆上了台面。

第一次研讨会安排在周末晚上。林晚星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发言人之一,与几位特邀的艺术家、评论家、技术伦理学者,以及那两位持强烈反对意见的用户,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直播对谈。

讨论异常激烈,言辞交锋如同刀光剑影。反对者质疑算法会扼杀艺术的“灵光”,担忧平台会被资本裹挟。林晚星没有回避,她耐心地解释“共振域”项目中艺术家如何始终保持主导权,阐述星宸科技的技术如何作为“超级画笔”而非“替代之手”。她甚至首次公开分享了“熔炉”子版块的一些不涉核心机密的讨论片段,展示了社区内部是如何在进行严肃而深入的技术伦理思辨。

她没有试图说服所有人,但她展现了诚意、透明度和专业的思考。直播结束时,虽然分歧依然存在,但那种被阴谋论笼罩的诡异气氛,明显淡化了。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用户,开始更倾向于相信社区的自我净化和进化能力。

研讨会结束后,林晚星精疲力尽,但心情却异常轻松。她走到阳台上,夜晚凉爽的风吹拂着她的发丝。

江辰拿着一杯温水走过来,递给她。

“讨论数据初步分析显示,社区内支持性言论和中性探讨的比例上升了12.7%,极端反对言论下降了5.3%。”他汇报着成果,然后顿了顿,看着远处城市的灯火,补充了一句,“你做得很好。”

他的夸奖依旧简洁而客观,但林晚星却能感觉到其中细微的不同。那不仅仅是对一个策略成功的认可,似乎……还夹杂着一丝类似于“骄傲”的情绪。

她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温热的感觉从喉咙蔓延到四肢百骸。

“是因为你把我从泥潭里拉了出来,”她侧头看着他,夜色中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是你让我明白,面对风浪,最好的方式不是筑起高墙,而是让自己成为更坚固的船。”

江辰沉默着,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在她转身回屋时,他望向她背影的目光,比巴黎的夜空更深沉,也更复杂。那里面,似乎开始承载一些,连他自己那精密无比的情感模拟器,都尚未完全定义清晰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