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地脉觉醒我靠残卷种田成神 > 第21章 袁大头的年代谜题

周映荷一走,陈砚就站在原地没动。夜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得桌上那张泛黄的阵图边角轻轻翘了又落。他盯着那张图,手指搭在木匣沿上,指甲缝里还留着刚才翻纸时蹭到的灰。

她临走那句话,像根刺,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陆家待了这些年,突然拿出他爹留下的东西,图什么?他没想通,也不信是巧合。煤油灯忽地暗了一截,墙上的影子缩成一团,屋里静得只剩灯芯噼啪响。

他慢慢把茶盏放回去,指尖划过残卷,焦黑处“廿四块璇玑”四个字又冒出来半秒,像被人用炭条重新描了道。他合上本子,起身去拿检测仪,脚步很轻,像是怕惊动什么。

地窖里机油味浓。赵铁柱正一块块擦水车齿轮,动作慢但不停,像每天非得走完这一遭才算完事。袁大头扔在工具箱角,那枚从水车缝里掉出来的民国五年铜钱,边磨得发亮,像是被人攥过千百回。他擦到第三遍,酒精棉一碰币面,一道螺旋纹突然显出来,黑乎乎的,像是锈层底下藏着东西。

他停下,凑近油灯看。

纹路细得扎眼,逆时针绕着转,中间有个小坑,像被虫蛀过。他拿指甲刮了刮,没刮下渣子。正要撂下,手腕旧伤裂了口,血珠滚出来,正好滴在铜钱上。血没散,反而顺着纹路一点点爬,像是被吸进去。

赵铁柱皱眉:“这纹是啥?跟那些菌子有关系?”

陈砚刚进门,听见就说了句:“有可能。但得看数据。”

他手里拎着检测仪,残卷裹在蓝布工装里,进门没多问,只把机器放下,开机。绿光一闪,照得两人脸发青。

“那铜钱,”他说,“给我看看。”

赵铁柱递过去。陈砚把残卷摊开,铜钱放中间,左手按地,右手三指探进土壤槽。闭眼,低声念:“源在哪儿。”

纸边发热,纹路开始动,像根须往土里钻。检测仪屏幕猛地跳起波形,一串异常峰值冲上来。他调出历史热源记录,一对比,发现残卷纹路走向,竟和地下某片菌斑的生长路径一模一样。

“不是霉。”他说,“是活的东西在爬。”

赵铁柱冷笑:“铜钱上还能长菌?你这破布怕不是通灵了。”

陈砚不吭声,从包里掏出个密封袋,里面是陆子渊实验室外挖的土。镊子挑出一缕菌丝,接入机器。几分钟后,dNA电泳图出来。他把图谱和残卷纹路叠在一起——七个关键点,严丝合缝。

“这菌,”他指着屏幕,“是陆子渊从盗洞带出来的。只在特定湿度和金属离子里活。袁大头上的纹,就是它的窝。”

赵铁柱盯着图谱,手无意识地蹭着青铜罗盘边。盘面刻着田界高程,但他看的不是数,是那枚铜钱。忽然想起爷爷修水车时的话:“老物件要镇水眼,得用活人碰过的钱,血气养得住。”

“你真信这玩意儿能记事?”他嗓音压低。

“不是传话。”陈砚说,“是存。地能记十年耕种,残卷能读。可有些事,地记不住,得靠别的——比如这铜钱,比如埋它的人。”

他把袁大头放回去,抽出周映荷留下的本子。封面写着“ph值监测记录”,翻到第三页,残卷突然发烫。他停住,把纸覆上去,一行行过。

数字乱七八糟,可当残卷碰到某一行,纹路猛颤。他用手测地温,发觉这些数其实是地下水流速和方向的暗码。他调出三个月来残卷记下的二十四个热源点,跟本子里的“ph值”一对,重新画图。

水路渐渐清楚了。

从老槐树根缝的荧光水出发,穿过祖坟、祠堂、废渠,最后流向镇北的废弃农药厂。图刚画完,窗外雷云聚拢,残卷背面浮出一行字:“水走癸年道,币含甲子火。”

陈砚盯着那行字,翻开父亲的农书。夹层里烧焦的纸页,他拿酒精灯微微烘,焦痕下显出八个字:“民国三年,地龙初躁。”

赵铁柱凑过来看,声音变了:“民国三年……是癸丑年。”

“癸年道。”陈砚说,“水走癸年道。这条水路,是从那年开始的。”

赵铁柱转身就往角落翻,扯出本泛黄的日志——龙骨水车维修记录。翻到1914年,手指停住。

“我爷爷写的:‘七月十三,修南渠,埋袁大头一枚于泄洪口,镇水眼。’”

陈砚点头:“陆子渊的实验室,就在原泄洪口上面。”

赵铁柱不说话,过了会儿才问:“为啥是民国三年?那年出啥事了?”

陈砚摇头:“不知道。但我爹记下这一年,说明地脉动过。”

赵铁柱低头看日志,手指在“埋袁大头”三个字上来回蹭。他想起他妈常念叨:“你出生那年,山里响了七天雷,井水往上冒,像地底有东西要出来。”

他妈是1963年生的。

“1914年埋了钱,”他喃喃,“1963年地动,2000年后荧光水回来……这些时间,是不是对得上?”

陈砚没答。他铺开残卷,盖在地图上,双手按地,闭眼:“脉在哪儿。”

纹路又动,指向农药厂。可这次,到终点时分了叉,一条新线直插军事禁区深处。他睁眼,发现残卷边上多了组符号——像数,又像年份。

“1916。”他念出来。

赵铁柱瞳孔一缩:“民国五年。”

“也是袁大头铸得最多的一年。”陈砚说,“陆子渊在第18章测到的地脉频率,就是1916年袁大头的金属共振。他不是瞎选,是那年信号最强。”

赵铁柱看着铜钱,忽然说:“你掌心那道疤,是1999年四月初七。我爷爷日志里,1914年埋钱那天,也是四月初七。”

陈砚猛地抬头。

两人对视,屋里只剩灯芯爆响。

赵铁柱拿起袁大头,拿布一遍遍擦。血珠还在纹路上慢慢爬,像在数时间。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工具箱底翻出一把老式游标卡尺,量铜钱直径、厚度、齿数。七道齿,每道间距正好0.3毫米。

他记下数据,调出实验室外金属残片的分析报告。一对比,合金比例一模一样。

“他不是在模仿地脉。”赵铁柱声音沉下去,“他是在重演1914年那天。用一样的材料,一样的时间,一样的血。”

陈砚看着地图,突然说:“周映荷本子里有页记了1999年四月初七的雨量——0.0毫米。可那天,我爹吃药的时候,外面在下雨。”

赵铁柱抬头:“你是说……他们改过记录?”

“不止。”陈砚翻到最后一页,残卷一贴上去,纹路狂抖。他用手测纸温,发觉这页纤维密得不正常,像被火烤过。酒精灯一烘,纸上浮出一行极小的字:“癸未年试阵,血启门扉。”

赵铁柱盯着那行字,伸手按住陈砚肩膀:“你爹烧的不是笔记,是密码。他不怕人看懂,怕的是有人在对的时间,打开对的门。”

陈砚没动,只把残卷裹回蓝布。窗外雷声闷响,残卷边上的“1916”微微发烫。

赵铁柱低头看袁大头,血珠已爬到螺旋中心,停了。他抬起手,绷带渗出血,又滴下去。血没散,反而逆着纹路往回走。

他盯着那滴血,嘴唇动了动:“那年山洪,我妈还没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