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 > 第165章 雪落藏锋,暖意生炉

第一百六十五章 雪落藏锋,暖意生炉

入冬的第一场雪来得猝不及防。

清晨推开窗,藏锋谷已裹在一片素白里。韧兰的叶片上积着薄雪,像撒了层糖霜,远处的山峦隐在云雾中,只露出淡淡的轮廓。双脉堂的屋檐下挂着冰棱,晶莹剔透,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细碎的光。

“下雪啦!”小石头第一个冲进院子,踩着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很快就堆起个歪歪扭扭的雪人,用兰草梗给雪人插了两根“胳膊”。

慕白端着一盆炭火走出厨房,刚把火盆放在双脉堂的书案旁,陈默就掀帘进来,身上落着雪,手里捧着几本书:“这几本是关于耐寒兰草的记载,想着天冷了,或许能用上。”

他将书放在书架上,拍了拍身上的雪,目光落在案上的炭盆里,火苗正跳跃着舔舐木炭,发出细微的爆裂声。“秦先生呢?一早没见着人。”

“去后山了,”慕白往火盆里添了块炭,“说雪后山里的‘凝露草’最是滋补,想采些回来给孩子们煮茶喝。”

话音刚落,秦先生就掀帘而入,身上落满了雪,手里的竹篮却满满当当,装着些翠绿的草叶,上面还挂着冰珠。“可算找着了,”他搓着冻红的手,凑近炭盆取暖,“这草得用雪水炖,喝了能祛寒。”

守安和阿木也跟着进来,两人怀里抱着些干柴,是刚从柴房搬来的。“雪下得大,怕晚上冷,多备点柴。”守安说着,将干柴码在炭盆旁,动作麻利。

双脉堂里渐渐暖和起来,炭盆的热气混着书页的墨香,让人心里踏实。秦先生坐在案前,借着炭火的光翻看医书,时不时在本子上记几笔;陈默靠在书架旁,手里拿着本《兰草谱》,目光却落在窗外的雪地上,那里,小石头正追着一只红嘴鸟跑,笑声清脆;慕白则坐在角落,缝补着孩子们磨破的袖口,针线在布上穿梭,留下细密的针脚。

午后,雪越下越大,谷口的路被封住了。有个村民冒着雪跑来,说村里王婶家的孩子发了高烧,家里的药不管用。秦先生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往外走,陈默拿着伞跟上,两人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风雪里。

慕白看着他们远去的方向,心里有些担忧,却知道秦先生的医术,定能让孩子平安。她转身往厨房走,想煮些姜茶,等他们回来能暖暖身子。

守安和阿木正围着炭盆,给小石头讲灵脉馆的故事。“以前陈先生教我们辨脉气,说夜里的灵脉泉会发光,像撒了星星……”阿木说得兴起,手舞足蹈,守安则在一旁补充,偶尔纠正他记错的细节。

慕白端着姜茶进来时,正好听到小石头问:“那墨兰姐姐也会发光吗?陈伯伯说她像兰草一样。”

守安愣了愣,随即笑道:“会的,心里装着光的人,走到哪儿都亮堂。”

慕白将姜茶放在他们面前,指尖触到温热的陶碗,心里暖暖的。她想起母亲的日记,想起那些在风雪中守护过他们的人,忽然觉得,所谓的“光”,或许从未熄灭过,只是化作了炭火的暖、姜茶的热、书里的字,在寻常日子里静静流淌。

傍晚时分,秦先生和陈默回来了,孩子已经退烧。两人身上落满了雪,进门就直奔炭盆,冻得说不出话。慕白赶紧递上姜茶,看着他们捧着碗大口喝着,脸上渐渐有了血色。

“雪太大,今晚怕是回不去村里了,”秦先生抹了把嘴,“王婶让我们把她家的腊肉带些回来,说给孩子们改善伙食。”

陈默从怀里掏出块用油纸包着的腊肉,冻得硬邦邦的:“我去处理一下,今晚煮腊肉粥。”

双脉堂的灯亮到很晚。炭盆里的火依旧旺,锅里的腊肉粥咕嘟作响,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小石头趴在桌上睡着了,脸上还带着满足的笑;守安和阿木靠在书架旁,借着灯光看书;秦先生在整理药方,陈默在旁边帮忙研墨,慕白则守在锅边,时不时搅动一下粥勺。

窗外的雪还在下,却仿佛被这屋里的暖意挡在了外面。双脉堂的屋檐下,冰棱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一串串凝固的月光。

夜深时,粥煮好了。大家围坐在炭盆旁,捧着热气腾腾的粥碗,看着窗外的雪,谁都没有说话,却觉得心里被填得满满的。

原来最安稳的日子,不是波澜壮阔的传奇,而是雪夜里的一碗热粥,是灯下的一卷书,是身边这些热气腾腾的人。

藏锋谷的雪,还在下着。而双脉堂的暖意,却像韧兰的根,悄悄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在寒冬里,孕育着新的春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