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 > 第171章 春归藏锋,生生不息

第一百七十一章 春归藏锋,生生不息

惊蛰那天,一声春雷炸响,藏锋谷的雪彻底化了。融雪汇成小溪,顺着山谷蜿蜒流淌,叮咚作响,像是在呼唤沉睡的生命。双脉堂前的腊梅早已落尽,枝头却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沾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慕姐姐,你看!”小石头举着个小竹篮冲进院子,里面装着几颗刚冒头的荠菜,绿油油的,带着泥土的湿气,“我在苗圃边挖的,秦爷爷说能做荠菜馅的团子!”

慕白正蹲在苗圃边,小心翼翼地拨开覆盖的干草——底下的韧兰已经抽出新叶,嫩得能掐出水来,边缘还带着淡淡的红晕,像害羞的小姑娘。“等会儿让王婶给你做团子,”她笑着揉了揉小石头的头发,“不过挖野菜的时候要小心,别碰到韧兰的新苗。”

陈默背着个竹篓从后山下来,里面装着刚采的春笋,白嫩粗壮,还带着露水。“后山的笋冒了不少,”他把竹篓放在厨房门口,“中午做油焖笋,给孩子们尝尝鲜。”他看向苗圃,眼里满是欣慰,“今年的新苗比去年壮实,看来去年冬天的雪没白下。”

秦先生拿着放大镜,正在观察韧兰的新叶。“叶脉更清晰了,”他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说明根须吸收的养分很足,灵脉泉的脉气确实滋养草木。”他抬头对守安道,“把那几袋草木灰搬来,撒在苗垄边,能防虫害。”

守安和阿木应声去了,两人脚步轻快,额角渗着细汗,却丝毫不见累。他们跟着陈默学了大半年,不仅能熟练辨认各种草木,还学会了根据土壤的颜色判断肥力,连秦先生都说,他们快成半个“脉气农师”了。

灵脉馆的孩子们也回来了,一个个背着小包袱,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眼神却亮得很。虎头一进门就冲向苗圃,看着新抽的兰叶,兴奋地嚷嚷:“它们真的长大啦!比我去年离开时高了好多!”

“今年要教你们嫁接,”陈默笑着说,“把韧兰的枝条接到普通兰草上,能让它们长得更快,还能保留固坡的特性。”

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围着陈默问个不停。小石头更是拉着虎头的手,非要带他去看自己种的那几株韧兰,说要比一比谁的长得壮。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双脉堂的窗台上摆满了新播的种子,陶盆里的土微微隆起,显然是嫩芽快要破土了。慕白坐在窗边,翻看着去年的种植记录,忽然看到夹在里面的一片韧兰叶子,已经干透发脆,却依旧能看出清晰的叶脉。

“在看什么?”陈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封信。

“去年的叶子,”慕白笑着说,“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又是一年。”

“兰心阁的掌柜来信了,”陈默把信递给她,“说京城的兰草园开花了,好多人慕名去看,还说要把藏锋谷的故事编成话本,让说书先生讲给更多人听。”

慕白接过信纸,上面的字迹娟秀,写着:“藏锋谷的韧兰开了,雪白色的,像极了墨兰夫人当年最喜欢的品种。来赏花的人都说,这花看着柔弱,骨子里却有股韧劲,像极了守护它的人……”

她看着信纸,忽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一句话:“兰草的美,不在开花的瞬间,而在岁岁枯荣里,始终扎根土地的坚持。”

窗外,孩子们在苗圃里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守安和阿木在给新苗浇水,水珠落在叶面上,折射出七彩的光;秦先生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给围着他的孩子们讲脉气的故事;陈默站在书架前,整理着新到的书册,阳光落在他身上,温暖得像幅画。

双脉堂的屋檐下,去年挂的冰棱早已化成了水,滋润着底下的土地。几只燕子在梁上筑了巢,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像是在为这新生的春天歌唱。

慕白合上记录本,走到院子里。春风拂过,带来韧兰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远处的兰草坡上,成片的韧兰在风中摇曳,新绿的叶片翻涌如浪,向着天空,向着远方,自由生长。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藏锋谷的故事,就像这韧兰,在岁月里扎根、生长、开花、结果,然后把种子播向更远的地方,一年又一年,生生不息。

而他们,会一直在这里,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这些草木,守着那些温暖的故事,直到下一个春天,又一个春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