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 > 第166章 腊梅报春,新种破土

第一百六十六章 腊梅报春,新种破土

腊月的藏锋谷,雪渐渐化了,露出底下褐黄色的土地。双脉堂前的空地上,几株腊梅开得正盛,金黄的花瓣顶着残雪,香气清冽,老远就能闻到。

小石头拿着小铲子,蹲在腊梅树下挖泥土,鼻尖冻得通红。“慕姐姐,秦爷爷说这土最肥,用来种韧兰种子肯定能发芽。”他把挖好的土装进竹篮,篮沿还沾着几片掉落的梅瓣。

慕白正坐在窗边筛种子,去年采收的韧兰种子已经晒干,饱满得像一粒粒青珍珠。听到小石头的话,她笑着点头:“确实,腊梅根下的土带着火气,能让种子醒得快些。不过得先拌点腐叶,不然太黏了。”

陈默从外面进来,手里捧着几卷竹简,是他从灵脉馆的旧藏里找出来的,上面记载着前朝人培育耐寒兰草的法子。“你们看这个,”他展开竹简,指着上面的字迹,“说在种子里混些碎木炭,能防虫害,还能让根须长得更壮。”

秦先生凑过来,戴上老花镜仔细辨认:“这法子倒是新奇。当年沈兄总说‘草木有灵,需顺其性’,看来古人早就懂这个道理。”他转身对守安道,“去把后院的碎木炭筛一筛,拿些细的来。”

守安应声去了,阿木则搬来几个陶盆,挨个铺上腐叶土,又按照竹简上的法子,在土里拌上细碎的木炭。“这些盆是兰心阁掌柜送的,说用陶盆透气,比瓷盆更养根。”他边说边用手指在土里按出小坑,每个坑间距都差不多,显然是练过的。

大家分工合作,很快就把种子播好了。慕白给每个陶盆贴上标签,记上播种的日期,然后搬到双脉堂的窗台上——这里光照最好,白天能晒到太阳,夜里靠近炭盆,温度正合适。

小石头趴在窗台边,盯着盆里的土,眼睛一眨不眨:“它们什么时候能发芽呀?会不会像腊梅一样,顶着雪就长出来?”

陈默笑着揉他的头发:“哪有那么快?得等开春回暖,它们才肯探出小脑袋呢。就像人一样,得养足了精神,才能好好长大。”

接下来的日子,照看种子成了谷里的大事。小石头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窗台看,用小喷壶小心翼翼地喷水,嘴里还念叨着“快发芽呀”;守安会定期翻土,确保土壤透气;秦先生则隔三差五来观察,在本子上记录土壤的湿度和温度。

除夕那天,藏锋谷的人聚在双脉堂守岁。王婶带来了自己蒸的年糕,村长扛来了一坛自酿的米酒,孩子们手里攥着糖块,围着炭盆唱着不成调的歌谣。

陈默给大家分米酒,轮到慕白时,忽然低声道:“你看窗台。”

慕白转头望去,只见最左边的陶盆里,竟冒出了一点嫩绿的芽尖,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顶着薄土——韧兰发芽了!

她惊喜地捂住嘴,生怕惊动了那点新绿。秦先生和守安也看到了,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欣慰。小石头凑过来,看到芽尖时,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又赶紧捂住嘴,小声说:“它是不是知道过年了,特意出来拜年呀?”

“是呢,”慕白轻声道,“它想告诉我们,春天快来了。”

守岁的灯火亮到天明。初一清晨,大家发现又有好几盆种子发了芽,嫩绿的芽尖在晨光中泛着光泽,像撒在土里的星星。陈默找来个小木牌,在上面写了“新生”二字,插在最先发芽的陶盆边。

开春后,藏锋谷的雪彻底化了,溪水潺潺流淌,带着融雪的清冽。双脉堂窗台上的韧兰幼苗长得飞快,已经抽出了两三片叶子,绿油油的,看着就精神。

灵脉馆的孩子们如约而至,十几个半大的孩子背着行囊,眼睛里满是好奇。他们一到藏锋谷,就被窗台上的幼苗吸引了,围着看个不停。

“这就是能固住山坡的韧兰?”一个扎着总角的男孩问,眼睛亮晶晶的。

“是呀,”慕白指着幼苗,“等它们再长大些,我们就移栽到田里,教你们怎么照顾它们。”

陈默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围着幼苗叽叽喳喳,又看了看双脉堂里整齐的书架、院角的腊梅、远处泛绿的山坡,忽然觉得,藏锋谷的春天,从来都不止是季节的轮回。

那些破土而出的新芽,那些朗朗的书声,那些在寻常日子里默默生长的希望,才是真正的春天。

他转头看向慕白,她正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韧兰的习性,阳光落在她发间,像镀了层金边。风拂过,带来腊梅的余香和泥土的气息,一切都安稳得恰到好处。

新的故事,正在这新生的春天里,缓缓开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