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 > 第135章 春至脉醒,耕读传家

第一百三十五章 春至脉醒,耕读传家

惊蛰的雷声滚过雾隐山,灵脉馆的积雪终于化透了,顺着屋檐淌成细流,在青石板上汇成小小的水洼,映着天上的流云。后院的菜地里,铁牛正赶着牛犁地,犁铧划过湿润的泥土,翻出带着草香的黑土,惊起几只冬眠刚醒的青蛙,“扑通”跳进田埂边的水沟里,溅起一圈圈涟漪。

“陈大哥,这地得趁着惊蛰翻一遍,”铁牛吆喝着牛,粗布褂子已经被汗浸湿,“秦先生说‘惊蛰地气通’,这时候翻地能把藏在土里的虫卵翻出来,让太阳晒死,秋天的收成才能好。你看这土,潮乎乎的,攥一把能攥出水,种啥都长!”

小石头跟在犁后面,手里拿着个小竹篓,蹲在地上捡翻出来的草籽,捡满一把就倒进篓里,动作像只啄食的小麻雀。“陈伯伯,这些草籽能种吗?”他举着颗圆滚滚的草籽,阳光透过他的指缝,把草籽照得透亮,“墨兰姐姐的日记里画过,说有些野草能当药,治蚊虫叮咬可管用了。”

陈默正在给新开辟的秧田放水,灵脉泉的活水顺着渠道流进田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把泥土泡得发胀。“能种,”他笑着说,“等过几天暖和了,咱们把这些草籽撒在田埂上,既能当药材,又能固住田埂不塌方。墨兰以前总在田埂种‘护田草’,说‘田埂稳了,庄稼才能长得稳’,跟守脉是一个理。”

慕白挎着竹篮走来,里面是刚蒸好的杂粮窝窝,掺了新磨的玉米面和黄豆面,黄澄澄的,像块块小太阳。“歇会儿吃点东西,”她把窝窝放在田边的石头上,指尖拂过陈默沾着泥的裤脚,“秦先生说惊蛰得吃点粗粮,叫‘咬春’,能咬碎一年的晦气,干活才有力气。”

孩子们早就围了过来,伸手去拿窝窝,小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泥,把窝窝也沾得带了点土,却吃得格外香。小丫头被春桃抱在怀里,手里攥着半块窝窝,往嘴里塞得满脸都是,嘴角的玉米面像长了圈黄胡子,引得众人直笑。

秦先生坐在田边的柳树下,手里拿着本《农桑要术》,给围过来的孩子们讲惊蛰农耕的道理。“‘惊蛰节,耙地不歇’,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春天不勤快,秋天就挨饿,”他指着书上的插画,“守脉馆不光要守脉,还得种好田,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这叫‘耕读传家’,耕能糊口,读能知理,两样都不能丢。”

“墨兰姐姐也会种地吗?”小石头啃着窝窝,含糊不清地问,窝窝渣掉在田埂上,引来几只蚂蚁。

“她种的菜比谁都好,”陈默放下锄头,坐在慕白身边,“有年夏天闹虫灾,咱们的菜都被虫啃了,就她种的那块地没事。后来才知道,她在菜地里混种了‘驱虫草’,虫子闻着味儿就不敢来。墨老鬼总说她‘心思比泉眼的水还细’。”

铁牛犁完最后一垄地,把牛拴在柳树上,走过来拿起窝窝就啃:“等育好秧苗,咱们多种点水稻,再种些豆子,秋天收了,除了自己吃,还能给柳溪村的乡亲送点。去年他们帮咱们修泉边的堤坝,这份情得记着。”

午后的阳光暖得人发困,田埂上的野草冒出了绿芽,柳树也抽出了新枝,嫩黄的枝条在风里轻轻晃,像少女的发丝。女人们坐在田边做针线活,纳鞋底的“沙沙”声混着水流的“哗哗”声,像支温柔的曲子。

“等插完秧,”慕白手里纳着双小布鞋,是给小石头做的,鞋面上绣着颗小小的脉生草,“咱们把学堂重新收拾下,秦先生说该教孩子们认些字了,不光要学守脉的本事,还得懂些道理,将来才能成器。”

陈默点点头,望着田里泛着水光的秧田,忽然想起墨兰日记里的插画:惊蛰这天,她蹲在菜地里种种子,旁边画着行小字:“春天播下的不只是种子,是希望,是日子,是一代又一代人往下走的劲儿。”

傍晚的霞光把田地染成了金红色,归巢的鸟儿掠过头顶,翅膀带起的风拂过新翻的泥土,送来股清新的香。众人扛着农具往回走,脚步踏在湿润的田埂上,留下串串带泥的脚印,很快就会被新的野草覆盖,像从未走过一样。

小石头走在最后,把捡来的草籽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说要回去跟秦先生请教哪些能当药。陈默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孩子身上有墨兰的影子,认真、执着,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

他知道,灵脉馆的故事,从来不止于对抗邪祟的惊险,更多的是像这样,在春耕秋收里,在柴米油盐中,把守护的信念融进日子,把传承的种子播进土里。

只要田还在耕,书还在读,灵脉泉的水还在流,这份传家的念想就会像春苗一样,在岁月里扎根、生长,一年又一年,带着生生不息的劲儿,把日子过成希望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