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三国:第一坑爹闺女杀回来了 > 第200章 收获的季节

眼见收割工作进入尾声,杨修也称完了重量,正在埋头计算着收成。

吕嬛便靠过去问道:“德祖可有算出亩产?”

“有!已经筹算完毕,”杨修放下毛笔,捧起一支竹简,眸光似有凝重之色。

“我将十亩地分别计算,扣除三成湿重之后,亩产最高八石,少的也有三石,均摊下来...算是亩产五石。”

他顿了下又问道:“都督的种子是否有好有坏,而且还分开区域种植?”

“德祖猜得没错,”吕嬛听到最高只有八石,面露失落之色:“最饱满、最壮实的种子,也就亩产八石,实在令我失望。”

看来,高粱还真是下限高但上限不高的农作物。

缺水缺肥的情况下高粱产量在农作物里绝对算高的,但是有水有肥,高粱亩产提升并不明显。

如果不是北方不适合种甘蔗,她真的不想推广高粱。

“都督说笑了!”杨修无语着说道:“中原良田,即便是风调雨顺,亩产难过四石,你这已经翻倍了,来年若是将种子再精挑一番,还能有所增加。”

“就是不知...”他捡起一粒掉在田里的颗粒,食指揉搓碾碎外壳,疑惑着问道:“...这是什么粮食,为何我从未见过?”

汉代的世家子弟,可不是宋明那般五谷不分、只知吟诗作对;他们除了六艺傍身,农事也有所涉猎。

汉代世家大族的经济基础,便是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不仅包括农田,还有林地、池塘、手工业作坊。

作为家族的继承人,世家子弟即使不亲自耕种,也必须管理庄园、督导生产、核算收支。

这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丰富的农业和经济知识,否则无法维持家族的繁荣。

杨氏在弘农郡的生产秩序遭受了战争的破坏,但杨修依旧敏锐地感觉到这种作物的价值所在。

吕嬛随意往车辕上一坐,解释着说道:“你看这东西长得如此之高,所以西域人管它叫高粱,但品种又有细分。”

她抬手指着田间:“此番收割的是甜秆高粱,若是粒用高粱,亩产至少加五成,还有一种饲草用的高粱,顾名思义,便是专门种来喂牲口的作物。”

“都督果然见识斐然!”杨修轻轻拍了下马屁,转而好奇地问道:“既然有更高产的...高粱,为何都督不种?”

“我倒是想...”吕嬛抬头望向西方,无奈道:“这不是没种子吗!就这甜秆高粱,还是因西域战乱才流出来的...”

她微微笑了笑,惆怅道:“哪天啊,等我暴完兵,定要穿过世界屋脊,游览一番山那边的风情。”

听起来是云游,但杨修却感受到了几丝杀气,他不明白,讨论粮食而已,怎就动怒了?

他赶忙将话题引到‘甜甜’的地方去,意图冲散这股莫名的阴冷:“都督,你这甜秆要作何处置?莫非要拉到长安市集贩卖?”

“岂能如此浪费...”吕嬛回过神来,蹙眉道:“当然是送进工坊榨糖了,水力榨汁机我都做好了,待这些甜秆到位,就能行开机大典了。”

白糖...是别想了,但红糖还是可以的,可惜关中工业基础太差,无法做出砂糖,只能产出硬邦邦的‘石蜜’,顾名思义,就是硬糖,还不带水果味的那种...

想得正美之际,几个老农围了过来。

刚才他们见纪灵的手下凶神恶煞的,不敢太过靠近,但眼下都快收工了,再不问就来不及了...

“敢问这位...女郎,之前沃肥的法子,能否告知我等?”

他们其实早就看出吕嬛身份不凡,别看一身粗布衣裳,但能驱动如此多的壮汉来干活,想必是哪家世家公子来体验生活了。

“是老伯啊!”吕嬛闻言,眼眸倏然一亮,笑吟吟地问道:“那肥料可还行?”

“行!可太行了!”几位老农连连点头,脸上尽是赞叹之色。

“我那麦穗沉甸甸的,险些把麦秆都压折喽!只恨我当时眼拙,没再多用些,不然今年这收成,少说也能多出好几石!”

“可不是嘛!”另一位老农忍不住接过话头,声音里都带着光:

“甭说那穗头了,但凡是用了那肥料的庄稼,棵棵长得又青又壮。老汉我种了一辈子的地,就没见过势头这么旺的黍米!”

“那就好!”吕嬛微笑道:“过些日子,官府便会派人下来教导沃肥的方法,你们尽可照做。”

“女郎的意思是...”老农惊喜地问道:“...已把沃肥的方子献给了官府?”

吕嬛点了点头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们种出更多的粮食,关中实力便会随着增强,此乃皆大欢喜之举,我岂会敝帚自珍。”

“女郎大义!”

老农们纷纷俯身作揖,腰杆子深深地伏了下去。

“这可使不得,”吕嬛赶忙跳下车辕,抬手虚扶道:“官府已经废除了俯身之礼,你们没有看到通告吗?”

“自然看过,”一名老农说道:“下乡女官挨家挨户宣读田策,但这老习惯总转变不过来。”

另一个老农好奇看着车驾里的杆子,开口问道:“不知女郎所种是何种庄稼?”

“这个呀...”吕嬛返身拿出一根甜秆,用镰刀连续咔嚓几下,给老农们一人分了一根:

“这叫甜秆高粱,亩产约五石,此外,杆子可甜了,你们可试一试,记得剥皮哦。”

“五石?”老农诧异道:“这可是高产了,我那黍米顶了天也就三石。”

“确实,”另一老农点头道:“这...高粱,可能当作主食?若真能亩产五石,怎会无人种植?”

吕嬛解释道:“这是从西域传入的新作物,自然可以果腹,但也不能长期食用,会...面有菜色。”

她本想说‘营养不良’又怕老农理解不来,只好说‘面有菜色’了。

毕竟高粱真不好吃,微带苦味,吃多了还伤胃,最主要是不顶饱,没过几个小时就又饿了,像喝粥一般。

这种古代的救命粮,在现代却也优先被淘汰了,其主要用途,也就剩下酿酒了。

吕嬛接着说了优点:“但这种庄稼不挑地,抗旱防涝,过些日子官府会有种子下发,你们可随意找块荒地种下,若是遇上了灾年,可这便是涝保收的救命粮。”

这种时代,民间纯朴,老农受了吕嬛恩惠,自然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没错,那个时代的信任就是如此简单,人心并没多复杂,毕竟都想着明天如何活命,而不是明天如何坑人...

老农看了看吕嬛身后忙碌的工兵,感激着问道:“敢问女郎可是官府中人?”

“算...是吧!”吕嬛点了点头。

她并不想公开身份,她还想种田,可不希望成了被人围观的...网红。

“我负责试种新庄稼,若有高产或易活的品种,便会通知官府推广,因此你们不必谢我,此乃我之职责也。”

话音刚落,纪灵便凑近低声说道;“都督,都收拾好了。”

吕嬛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启程吧,一会我还要去工坊一趟。”

“诺!”纪灵接令,转身而去。

吕嬛跳上马车,朝老农们挥了挥手道:“我先回去交差了,老伯们再见!”

女子的清丽声,伴随着纪灵的下令之声,搭上清风,飘向远方...

“集合!”

“列队行军!”

“向左...转!”

“跑步前进!目标长安!”

...

“这秆子真甜!”

老农眯着眼睛看着绰绰人影消失在烟尘当中,嘴里嚼嚼,含糊不清道:“来年我也要种一些,给家里的孩子解解馋。”

另一农人咧嘴笑道:“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昨夜我搂着粮食上床,睡得可香了。”

“瞧你这出息,”人群中有人笑骂道:“做梦都怕饿死是吧!”

“可不是怕饿死嘛...”那农人吐出一口甜渣,失落着说道:“我家两小子饿死在逃荒路上,要是能早点知道关中能活命就好了...”

话音一落,众人皆缓缓放下甜秆,气氛一阵黯然。

兵荒马乱的时节,兵来如梳,匪过如剃,偏偏老天不给活路,不是大旱就是大涝。

由此,拖家带口逃难乃是常有之事,谁家没丢下个把孩子?丢下老爹老娘的也大有人在。

不知谁接了一句:“俺家娃儿最可怜,还没饿死就被他爷拿去换了‘粮食’。”

这话更是撬动了这些庄稼汉的不堪回忆,四周陷入一片死寂。

“不说这些晦气话了!”那个搂着粮食睡觉的农人咧嘴笑了笑:“我要回去做饭了,家里的婆娘又怀上了...”

众人都知道他又要回去数粮袋,却没有开口调侃,而是四散开来,各回各家——他们也要回去摸一摸粮食,不然心里总有些不踏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