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阙:贡品失窃
洛河之畔,有城名曰“金匮”。此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尤以金石收藏、古董鉴别闻名于世。城中街巷,随处可见售卖古玩玉器、碑帖拓片的店铺,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木器、旧铜钱和淡淡墨香混合的独特气息,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尘埃之上。
宁瑜与阿翎踏入金匮城时,正值三年一度的“百宝盛会”筹备之际。这是金匮城乃至整个北方古玩界的盛事,各地藏家、商贾云集,欲在此一展珍藏,或觅得心仪之物。城内更是张灯结彩,人流如织,比平日热闹了数倍。
阿翎好奇地打量着沿街橱窗内琳琅满目的各色古物,她虽不通鉴别,却能隐隐感知到一些老物件上附着的岁月气息与残存的情感印记。有的温润祥和,有的凛然刚正,也有的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阴翳。
宁瑜的目光则更多地落在行人身上。他见多了世间百态,此刻金匮城中,既有真正醉心于此道的风雅之士,眼中是对器物的痴迷与欣赏;也有附庸风雅之辈,夸夸其谈,只求显摆;更有不少眼神闪烁、精于算计的商贾,将古玩视作牟取暴利的工具。
“金石虽好,过执则成累。人心之复杂,尤在器物之上。”宁瑜轻声对阿翎感叹。阿翎似懂非懂,却也能感受到城中涌动的那股名为“**”的暗流。
二人行至城中心最为气派的“聚珍楼”前,此地便是此次百宝盛会的主场。只见楼高五层,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门前车水马龙,各路人物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然而,就在这盛会即将拉开帷幕的前夕,聚珍楼内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此次盛会最受瞩目的贡品,一件据说乃前朝宫廷流出、由西域进贡的“琉璃玉璧”,在重重守卫之下,不翼而飞!
消息传出,举城哗然。
那琉璃玉璧非同小可,不仅材质罕见,雕工绝世,更传闻其内蕴灵光,有辟邪安宅之效,乃是当地知府为讨好京中某位权贵,特意寻来,欲借此次盛会呈送上去的重礼。如今贡品失窃,知府震怒,限令聚珍楼三日内必须追回玉璧,否则便要查封楼宇,严惩相关人等。
聚珍楼的东家,亦是金匮城古玩行会的会长,姓秦,名守拙,此刻已是焦头烂额,如坐针毡。他发动所有关系,悬赏重金,几乎将金匮城翻了个底朝天,却连玉璧的影子都没找到。那玉璧仿佛凭空蒸发了一般。
无奈之下,有人向秦守拙推荐了恰好在此地的宁瑜,言其身负异术,或能解此困局。
秦守拙虽对玄异之事将信将疑,但此刻已是病急乱投医,亲自来到宁瑜下榻的客栈,言辞恳切地请求相助。
“宁先生,老夫实在是走投无路了!”秦守拙年约五旬,面容儒雅,此刻却憔悴不堪,眼中布满血丝,“那琉璃玉璧若寻不回,不仅我聚珍楼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更会牵连无数同行好友。恳请先生施以援手,若能寻回玉璧,秦某愿倾尽所有,报答先生大恩!”
宁瑜看着这位深陷困境的长者,并未立刻答应,而是问道:“秦会长,失窃之时,现场可有异状?守卫之人,可曾察觉什么?”
秦守拙苦笑摇头:“存放玉璧的密室,位于聚珍楼地下,仅有一道玄铁门可入,门外有四位武艺高强的护院日夜轮守,楼内更有暗哨无数。失窃当晚,一切如常,门锁完好,守卫未曾离开,也未听到任何异响。直到次日清晨例行检查,才发现盛放玉璧的锦盒空空如也!若非确信守卫忠诚,老夫几乎要以为是内鬼所为,但细细排查,却又毫无线索。”
“毫无痕迹的失窃……”宁瑜沉吟片刻,“若非人力所能及,便可能是……非人之物所为。秦会长,可否带我去那密室一观?”
“自然可以!先生请随我来!”
聚珍楼地下密室,果然如秦守拙所言,守卫森严,结构坚固。密室不大,四壁皆是厚重青石,仅有一扇厚重的玄铁门作为出入口。室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紫檀木案,上面原本放置着盛放玉璧的锦盒,如今盒盖打开,内里空空。
宁瑜步入密室,并未急于查看那空锦盒,而是闭目凝神,仔细感知着此地的气息。
空气中残留着浓郁的檀木香气、以及一种清冷莹润的玉石气息(属于琉璃玉璧),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土石腥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如同金属摩擦般的灵性波动。
这波动极其隐晦,且带着一种大地般的沉凝与金铁的锋锐之感,绝非寻常妖物或鬼魅所有。
阿翎也跟在宁瑜身边,她秀眉微蹙,指尖灵气流转,在空中勾勒出几个不规则的、如同金石碎片的图案,指向地面。
宁瑜睁开眼,目光落在密室光洁的青石地板上。他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地面,尤其是在那放置锦盒的木案周围,仔细探查。
终于,在木案一侧,靠近墙壁的石板接缝处,他发现了一丝几乎与石色融为一体的、极其细微的金属碎屑。那碎屑非金非铁,色泽暗沉,却隐隐泛着一种内敛的光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