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长乐郡以西,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处名为“百草川”的谷地。此地气候温润,水土丰美,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药材,自古便是医家、药商汇聚之地。川中有一古镇,名曰“杏林镇”,镇民多以采药、制药为生,镇中药铺林立,空气中常年弥漫着浓郁而复杂的药草香气。
宁瑜与阿翎踏入杏林镇时,正值初夏。镇外山峦叠翠,溪流潺潺,一派生机勃勃。镇内青石板路蜿蜒,两旁店铺旗幡招展,多是“XX堂”、“XX轩”之类的药铺名号。往来行人中,不乏背着药篓的采药人、提着药包的病患家属,以及身着长衫、步履匆匆的医者。
然而,行走在这药香弥漫的古镇,宁瑜却隐隐感觉到一丝不谐。这浓郁的药材气息之下,似乎涌动着一股过于精明算计的暗流。药铺伙计们吆喝叫卖,言语间多是对药材“奇效”、“珍贵”的吹嘘,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少了些许悬壶济世应有的仁厚与沉静。
阿翎似乎也受到了影响,她微微蹙着鼻子,并非不喜药香,而是对这空气中掺杂的功利气息感到不适。她肩头的纸鹤,也显得有些躁动不安。
二人寻了一处看起来颇为古旧的客栈住下,客栈名“回春居”,老板是位面容和善的中年人。
“二位客官是来买药还是寻医?”老板一边登记,一边热情地问道,“咱们杏林镇,别的没有,就是药材齐全,名医汇聚!无论疑难杂症,到了这儿,多半能找到对症之药!”
“我等只是途经,见此地道地药材丰美,特来见识一番。”宁瑜微笑道。
“哦?那客官可来对地方了!”老板颇以为荣,“咱们杏林镇,靠山吃山,这百草川就是一座天然宝库!尤其这几年,‘济世堂’的东家更是了得,不仅自家药田规模宏大,还广纳四方奇药,生意做得红火,连京城的大药铺都从他家进货呢!”
“济世堂?”宁瑜记下了这个名字。
“是啊,镇东头最大的那家就是。”老板压低声音,“不过啊,近来也有些风言风语,说济世堂的药材,价格是越来越贵,而且……唉,有些话不好乱说,客官自行体会便是。”
正聊着,客栈外传来一阵凄厉的哭喊声和斥骂声。几人出门看去,只见斜对面一家名为“仁心斋”的小药铺门口,一个衣着朴素、满面泪痕的妇人,正抱着一个昏迷不醒、面色青紫的孩童,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一个掌柜模样的干瘦老者,面有难色地站在门口。
“薛掌柜!求求您!再赊一剂‘清心解毒散’吧!娃儿他爹进山采药摔断了腿,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您行行好,救孩子一命吧!”妇人声泪俱下,磕头不止。
那薛掌柜叹了口气,无奈道:“李娘子,不是我不肯救。你前次欠的药钱还未结清,我这小本经营,实在赊不起了啊!况且……你这娃儿中的这蛇毒颇为蹊跷,像是混合了数种毒瘴,寻常清心解毒散未必管用,需得用更珍贵的‘百花解毒丹’方可。那丹药……价格不菲,我这小店里也没有存货啊!”
“百花解毒丹?”那妇人一听,更是绝望,“那……那要多少钱?”
薛掌柜摇了摇头:“至少需五十两银子一枚。而且……恐怕只有镇东济世堂才有。”
五十两!对于普通农家,无异于天文数字。那妇人闻言,眼前一黑,几乎晕厥过去,只是抱着孩子无助地哭泣。
周围围了不少人,指指点点,有的同情,有的摇头,却无人上前相助。
“唉,造孽啊!李家汉子是为了采一株‘七星莲’给孩子他娘治病才摔伤的,那七星莲据说只有毒瘴谷才有,这孩子怕是跟着进去沾染了混合毒瘴……”
“仁心斋的薛掌柜已是仁至义尽了,常年赊药给穷苦人,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
“可这百花解毒丹……除了济世堂,谁家有?那济世堂的沈东家,可是出了名的……唉……”
议论声中,充满了对李家的同情,以及对济世堂的讳莫如深。
宁瑜与阿翎对视一眼,走上前去。阿翎看着那气息奄奄的孩童,眼中满是焦急与不忍,轻轻拉了拉宁瑜的衣袖。
宁瑜蹲下身,对那薛掌柜拱手道:“掌柜的,可否让在下看看这孩子?”
薛掌柜见宁瑜气度清雅,不似常人,又见他身旁少女灵秀非凡,心中一动,连忙道:“公子请!老夫医术浅薄,实在束手无策!”
宁瑜伸出二指,搭在孩童腕脉上,一丝温和的灵力探入其体内。果然,孩童体内数种阴寒剧毒的瘴气交织,已然侵入心脉,寻常解毒药物确实难以奏效。那“百花解毒丹”以百花之精粹中和百毒,倒是对症,只是……
他目光扫过孩童青紫的皮肤和微微肿胀的关节,又看了看妇人那满是泥土和伤痕的手,心中了然。这毒,确实凶险,但也并非只有“百花解毒丹”一途。
“这位大嫂莫急。”宁瑜温声对那妇人道,“孩子之毒,尚有可为。无需那百花解毒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