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北麓,有雪山名为“玉虚”,终年积雪,传闻乃上古仙人遗踪。山脚下有一处名为“寒鸦镇”的小镇,本以采撷雪莲、挖掘璞玉为生,近来却笼罩在一片诡异气氛中。镇中数月间,接连有采药人、玉工在雪山深处莫名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偶有侥幸归来者,也变得痴痴傻傻,口中只反复念叨着“白玉宫”、“飞仙”等词语,不久后便生机枯竭而亡。
宁瑜与阿翎为寻一种只生长在极寒雪线之上的“冰晶雪魄花”,路经寒鸦镇,听闻此事,便驻足查探。
“公子,雪山深处有一股很奇特的‘气’,”阿翎凝望着那巍峨连绵、云雾缭绕的雪峰,灵觉中感受到一种非生非死、清冷而缥缈的能量波动,“像是……蜕下来的空壳,却又带着很强的吸引力和……一点未散的执念。”
宁瑜闭目感应,空气中除了冰雪的寒意,确实萦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檀香又混合了冰冷玉石的气息。“非妖非魔,亦非寻常地脉之气。此乃‘仙蜕’之息,乃修行者试图尸解成仙,遗留在尘世的躯壳所散发。然其气息不纯,夹杂贪念,恐非正道飞升,而是走了邪路,强留蜕壳,惑人心神。”
询问镇中长者,得知那“白玉宫”的传说自古便有,说是玉虚峰顶有仙人遗府,内有白玉宫殿,得入者可窥长生之秘。近年的异状,似乎与一伙外来“方士”有关。他们携带着古怪的仪器,声称能定位仙府,多次深入雪山,最后一次进山后便再无音讯,而镇民的失踪事件,也自此开始频发。
“尸解仙……以特殊法门兵解自身,意图留下不朽仙蜕,神识飞升。然若心存杂念,或法门不正,则仙蜕不纯,反成妖邪,能散发幻象,吸引生灵靠近,汲取其生机以维持蜕壳不坏,甚至……妄图借体重生。”宁瑜神色凝重,“那伙方士,怕是惊扰了不该惊扰的东西。”
事不宜迟,宁瑜与阿翎决定上山一探。他们准备了充足的御寒物资和破邪符箓,辞别忧心忡忡的镇民,踏上了茫茫雪山。
越是深入,山路越是崎岖难行,风雪交加,气温骤降。寻常人至此,早已寸步难行。宁瑜与阿翎修为在身,尚能支撑,但也能感受到那股“仙蜕”之息越发清晰,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魔力,仿佛在耳边低语,指引着方向。
沿途,他们看到了一些被遗弃的方士装备,罗盘、符纸、还有几具冻僵的、面带诡异微笑的尸体,正是那伙方士的成员。他们的精气似乎已被抽干,只剩下空荡荡的皮囊。
“他们已经成了那仙蜕的养料。”宁瑜检查后沉声道。
继续向上,在一处背风的冰崖下,他们发现了一个被冰雪半掩的洞口,洞口光滑,似有人工开凿痕迹,那浓郁的“仙蜕”之息正从中涌出。洞口旁,散落着一块碎裂的玉佩,上面刻着“清虚”二字。
“看来,这就是入口了。”宁瑜与阿翎对视一眼,运转灵力护体,踏入洞中。
洞内并非想象中漆黑一片,反而弥漫着一种柔和的、源自洞壁自身散发出的乳白色光晕,如同月华。通道宽阔,四壁皆是温润的白玉,刻满了云纹、仙鹤、以及一些打坐练气的图案,充满了出尘之意。然而,在这圣洁的景象之下,却潜藏着一股冰冷的、汲取生机的暗流。
越往深处,光线越亮,温度也愈发冰寒,那乳白色的光晕仿佛能渗透护体灵光,直抵骨髓。耳边那缥缈的仙音也越发清晰,时而如天女吟唱,时而如道祖讲经,诱人沉沦。
“守住心神,勿被表象所惑。”宁瑜出声提醒,清心咒的光芒在两人周身流转。
阿翎点头,灵鹤清辉护体,抵御着那无孔不入的魅惑与寒意。
终于,通道尽头,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完全由白玉构筑而成的宫殿!殿门洞开,内里霞光万道,瑞气千条,仙雾缭绕,隐约可见琼楼玉宇,仙葩异草,仿佛真正的仙境!而那“冰晶雪魄花”,就生长在宫殿庭院中央的一座白玉花坛之中,散发着纯净的冰寒之气与点点星辉。
然而,与这仙境景象格格不入的,是宫殿门前广场上,那几具呈跪拜姿势、早已化为冰雕的方士尸体,他们脸上凝固着极度渴望与虔诚的表情,仿佛在朝拜中迎来了“飞升”。
而在宫殿最深处的白玉高台上,盘坐着一具栩栩如生的“仙蜕”!那是一个身着古朴道袍、面容清癯、肤如白玉、须发皆银的老者。他双目微阖,手掐道诀,周身散发着柔和而强大的能量波动,仿佛只是入定。但宁瑜却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具躯壳内部是“空”的,所有的生机与灵性都凝聚在眉心一点,化作一颗不断旋转、吞噬着周围光线的“伪仙丹”!
正是这颗伪仙丹,在散发着幻象,汲取生机!
“以蜕壳为饵,幻境为牢,汲取后来者生机,维持这点不灭灵识,妄图有朝一日能借壳重生,或真正飞升……此等行径,与魔何异?”宁瑜看着那具完美的仙蜕,眼中只有冷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