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民间场 > 第一百零三话 :算盘声

民间场 第一百零三话 :算盘声

作者:喜欢千瓣莲的龙君府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20 01:14:48

上阙:失衡的账本

这一日,宁瑜与阿翎来到了一座名为“汇泉”的县城。此县地处南北通衢,水陆交汇,商贾云集,市面极为繁华。长街之上,店铺鳞次栉比,叫卖声、车马声、交谈声不绝于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阿翎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热闹的市井,一双灵动的眼睛简直不够用,看看这边卖胭脂水粉的,又瞧瞧那边耍猴戏的,兴奋地拉着宁瑜的袖子:“宁哥哥,这里好热闹!比我们之前去的那些地方都热闹多了!”

宁瑜微笑着任她张望,目光却缓缓扫过街面。这汇泉县人气鼎盛,财气充盈,是难得的富庶之地。然而,在他那通明的道心感知中,这片繁华之下,却隐隐流动着一丝不谐。这感觉并非妖邪之气,也非怨念纠缠,而更像是一种……“失衡”。仿佛一架精密的天平,有一端正在微微地、持续地向下沉坠,牵动着整个县城的“气运”都呈现出一种外强中干、虚浮不定的态势。

“财气过旺而失其道,如洪水漫溢,非福反祸。”宁瑜轻声自语。

“宁哥哥,你说什么?”阿翎没听清,回过头问。

“没什么,我们先找个地方落脚。”

两人寻了一间看起来干净整洁的客栈住下。客栈掌柜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拨弄着柜台上的算盘,笑容可掬,但眉宇间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焦虑。办理住店手续时,宁瑜注意到,掌柜手边的账本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那算珠拨动的声音又快又急,带着一种焦躁感,不像是在核算,倒像是在追赶什么。

安置好行李,阿翎嚷着肚子饿,两人便到客栈大堂用饭。此时并非饭点,大堂里人不多,只有邻桌坐着两个穿着体面的商人,正在边喝茶边唉声叹气。

“王兄,这季的账目看了吗?唉,明明流水比去年还多了两成,可这落到口袋里的,反倒薄了三成不止!邪门了!”

“谁说不是呢!李老弟,我那边也一样。铺子里的伙计也没偷懒,进货出货都顺畅,可这钱就像指缝里的沙子,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各种开销莫名其妙地涨,不是这里要打点,就是那里要补窟窿,头疼啊!”

“再这样下去,怕是只能收缩铺面,裁减人手了……”

“唉,这汇泉县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

两个商人摇头叹息着离开了。

阿翎一边扒拉着碗里的米饭,一边竖着耳朵听,等那两人走了,她才小声对宁瑜说:“宁哥哥,他们好像赚不到钱?可是这里看起来这么热闹,怎么会赚不到钱呢?”

宁瑜尚未回答,就听柜台那边传来一阵压抑的争吵声。是客栈掌柜和他妻子。

“这个月的利钱又不够!再这样下去,我们这客栈怕是都要抵给钱庄了!”妇人声音带着哭腔。

“你当我不知道吗?!”掌柜烦躁地低吼,“可有什么办法?房钱不敢涨,涨了更没人住!可各项开销都在涨!柴米油盐,人工税赋,还有那些莫名其妙的‘规矩钱’!我这算盘珠子都快拨烂了,也算不出个盈余来!”

“噼里啪啦”,算盘又被剧烈地拨动了一阵,声音刺耳。

掌柜长长叹了口气,声音充满了无力感:“这汇泉县的算盘,怕是中了邪了,怎么打都是亏……”

阿翎听得咋舌,连饭都忘了吃。宁瑜放下筷子,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那繁华的喧嚣之下,无数细碎的、焦虑的算盘声,仿佛汇成了一条无形的、浑浊的河流,在这座县城里流淌,卷走人们的安宁与希望。

“算盘无邪,人心有偏。”宁瑜淡淡道,“此地财气流转失衡,非天灾,乃**。根源,恐怕就在这‘算计’二字上。”

饭后,宁瑜带着阿翎在县城里漫步。他们刻意经过那些大的商号、货栈、钱庄。几乎每一家里面,都传出或急或缓、或重或轻的算盘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本该是商业活力的象征,此刻在宁瑜耳中,却显得杂乱而充满压力。

他们走到县城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这里矗立着一座最为气派的建筑——汇泉县衙。与别处官府衙门的肃穆不同,这县衙门口车水马龙,进出的多是衣着光鲜的商贾之流,脸上带着或谄媚或急切的神情。而县衙旁边,则是一家格外醒目的“通源钱庄”,金字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进出之人非富即贵。

宁瑜在县衙对面的茶摊坐下,要了一壶清茶,静静观察。阿翎学着他的样子,也捧着一杯茶,眼睛却好奇地打量着县衙和钱庄。

“宁哥哥,那钱庄好大,比县衙还气派呢!”

“嗯,财能通神,亦可役鬼。”宁瑜呷了一口茶,目光落在县衙门口一个刚刚走出来的矮胖中年男子身上。那男子穿着绸缎长袍,手指上戴着硕大的玉扳指,满面红光,身后跟着两个点头哈腰的随从。他站在台阶上,志得意满地看了看熙攘的街市,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旁边的通源钱庄。

茶摊老板是个健谈的老头,见宁瑜注意那边,便压低声音道:“客官是外地人吧?那位可是我们汇泉县的财神爷,通源钱庄的东家,赵万贯赵老爷!咱们县太爷跟他是拜把子兄弟,这县里大大小小的生意,想要顺当,都绕不开他这尊佛哦!”

宁瑜不动声色:“哦?看来这位赵老爷,生意做得极大。”

“何止是大!”茶摊老板撇撇嘴,声音更低了,“这汇泉县的钱流,十之七八都得从他钱庄过。借贷、汇兑、甚至连官府的一些税银,都跟他脱不了干系。他定的规矩,那就是这汇泉商界的规矩!就说那利息,他说涨就涨,谁敢说个不字?还有啊,但凡是赚钱的营生,他总要插上一脚,要么入股,要么……唉,反正啊,这汇泉县的算盘珠子,怎么拨,最后的好处,大半都落进他赵家的钱柜子里咯!”

老板叹了口气,指了指街上那些看似光鲜的店铺:“瞧着热闹吧?可不少都是硬撑着,给赵老爷和……上头打工呢!真正落到自己手里的,没几个子儿。这世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呗。”

阿翎听得似懂非懂,但“大鱼吃小鱼”这话她明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那……那不是欺负人吗?”

茶摊老板赶紧“嘘”了一声:“小姑娘,可不敢乱说!在这汇泉县,赵老爷的话,比圣旨还管用呢!”

宁瑜放下茶钱,对阿翎道:“我们走吧。”

离开茶摊,阿翎还有些气鼓鼓的:“宁哥哥,那个赵老爷,是不是就是让大家都赚不到钱的坏人?”

“世间事,难断绝对善恶。”宁瑜平静地说,“贪婪如同漩涡,一旦形成,便会不断将周围的一切卷入其中。这赵万贯或许是漩涡中心,但这汇泉县失衡的财气,亦是所有沉溺于过度算计、迷失本心之人共同造就的。当人人都只想着如何算计他人、攫取最大利益时,诚信、公平、乃至创造财富的真正源泉便会枯竭。整个地域的‘生财之道’便会扭曲,如同竭泽而渔,终将无鱼可获。”

他抬头望向县衙和钱庄上空,在他的感知中,那里凝聚着一团最为浓郁、几乎化为实质的金色财气,但这金色之中,却掺杂着令人不安的暗红与污浊,那是贪婪与不公的色彩,正是这团气息,如同一个巨大的漏斗,疯狂抽取着整个汇泉县的生机与活力。

“算盘本是无情物,用之正,可衡天地,量人心;用之偏,则锱铢必较,损人害己。”宁瑜的目光变得深邃,“这汇泉县的病,病在人心,显于算盘。要治此病,需得让这失了准星的算盘,重新找到它的‘定盘星’。”

中阙:定盘之星

要破此局,直接针对赵万贯或县官,并非上策。官商勾结,盘根错节,强行破除,易生混乱,且难以根除人们心中已然偏斜的算计之心。宁瑜决定,从这失衡财气流转的一个关键“节点”入手。

通过几日暗中查访,宁瑜将目标锁定在了一家名为“陈记杂货”的铺子上。这陈家是汇泉县的老户,经营杂货已有三代,向来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着称。然而近年来,在赵万贯势力的挤压和扭曲的商业环境下,陈记的生意每况愈下。当家的陈老汉是个固执的老头,坚持不肯在货品质量上动手脚,也不愿借赵万贯那利滚利的高利贷,因此铺面日渐冷清,几乎难以为继。

更重要的是,宁瑜观察到,陈记铺子上空的气息,虽微弱,却仍保有一丝难得的清正与坚韧,如同污浊泥潭中的一株青莲,尚未被完全同化。这缕气息,或可作为拨乱反正的引子。

这日傍晚,宁瑜带着阿翎来到了陈记杂货铺。铺子位于一条相对冷清的街道,门面不大,里面货物摆放得整整齐齐,却鲜有顾客。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者,正就着油灯的微光,在柜台后打着算盘。算盘声缓慢、清晰,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与城中其他地方那急躁的算盘声截然不同。

听到脚步声,陈老汉抬起头,脸上挤出一些笑容:“客官,想买点什么?” 他的笑容难掩愁苦。

宁瑜在店里随意看着,拿起一个手工制作的竹篾筐,问道:“老丈,这筐子怎么卖?”

陈老汉报了个价,价格十分公道。

宁瑜并未还价,直接付了钱,然后看似随意地问道:“老丈,我看您这算盘打得沉稳,是老家什了吧?”

提到算盘,陈老汉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他轻轻抚摸着那架油光发亮的旧算盘,语气里带着一丝自豪:“客官好眼力。这算盘,是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跟着我们陈家三代人,不知算过多少账目了。”

“哦?那定然是架好算盘。”宁瑜走近些,目光落在算盘上。这算盘骨架是紫檀木所制,算珠乃是牛角磨成,岁月在其上留下了温润的包浆。更重要的是,宁瑜能感受到,这算盘之上,萦绕着一股微弱却纯净的“信”之力,是陈家三代人秉持诚信经营理念,日积月累浸润而成的灵性。

“算盘是好算盘,只是……”陈老汉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如今这世道,光会算账,守规矩,怕是……快要活不下去了。”

“老丈何出此言?”宁瑜顺势问道。

陈老汉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将汇泉县如今商业环境的扭曲,赵万贯的霸道,以及自家生意的艰难,一一道来。最后,他苦笑道:“不瞒客官,我这铺子,怕是撑不过这个月底了。赵老爷的人前几日来过,暗示我若肯接受他的‘入股’,或者借他的印子钱周转,便可起死回生。可我陈记三代人的名声,不能毁在我手里啊!那印子钱,更是沾不得,那就是个无底洞!”

阿翎听得眼圈都有些红了,扯了扯宁瑜的衣袖。

宁瑜静静听完,看着陈老汉手中那架古老的算盘,缓缓道:“老丈,您可知,算盘为何有梁?梁上为何有珠?”

陈老汉一愣,不明所以:“这……自古便是如此设计,为了计算方便吧?”

宁瑜摇头:“非也。算盘之形,暗合天地至理。其框为方,象征地方;其珠为圆,象征天圆。中间一梁,名为‘衡’,如同天地之间那杆公平之秤。上珠一当五,下珠一当一,五升十进,符合五行相生、周而复始之道。故而,真正的算盘,不仅是计算之器,更是度量‘公平’、‘诚信’之器。用它算账,不仅要算得失盈亏,更要算天地良心,算一个‘公’字。”

这番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陈老汉心上。他经营一生,拨弄算盘无数遍,却从未从这般角度思考过。他低头看着手中的老算盘,那横梁,那算珠,仿佛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算盘之心,在于‘衡’。”宁瑜继续道,“人心若失其衡,算盘便成了倾轧他人的利器;人心若守其衡,算盘便是维系世道公平的基石。老丈您坚守诚信,便是守住了这架算盘的‘心’。如今汇泉县算盘声虽响,却多是失心之音,杂乱无章,故而财气失衡,百业维艰。”

陈老汉仿佛明白了什么,又似乎更加迷茫:“可是……先生,我一人守衡,又有何用?大势如此,螳臂当车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宁瑜目光湛然,“失衡之局,需由守衡之心来破。老丈,您这架承载了三代诚信的算盘,或许正是唤醒这汇泉县迷失算盘之心的关键。”

他伸出手指,轻轻点在陈老汉手中的算盘横梁正中。一点微不可见的清辉,如同水滴融入沙漠,悄然渗入算盘之中。那并非赋予其神通法力,而是以其道韵,激发、放大算盘本身积攒百年的“信”之力,并使其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效应。

陈老汉只觉得手中算盘微微一震,一股难以言喻的清凉安宁之意从算盘上传导至手心,继而流转全身,多日来的焦躁愁苦,竟平复了大半。他惊讶地看着算盘,又看看宁瑜,心知遇到了奇人。

“老丈,明日您照常开业便是。”宁瑜微笑道,“拨动您的算盘,如同往日一般。记住,您算的不是得失,是公道。”

离开陈记杂货,阿翎好奇地问:“宁哥哥,你对着那算盘点了一下,它就能打败那个坏赵老爷了吗?”

宁瑜失笑:“非是打败。而是引动‘共振’。陈老汉的算盘,因其世代坚守的诚信,其‘频率’最为纯净,接近算盘之本源真意。我略加引导,使其能将其‘守衡’之意,通过无形的气运联系,扩散出去,影响其他尚未完全迷失的商家的算盘之心。当越来越多的算盘开始‘忆起’其衡量公平的本职时,赵万贯那套建立在贪婪与不公之上的算计体系,便会从根基上动摇。”

下阙:珠落玉盘

第二天,陈老汉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依照宁瑜所言,早早开了店门,拿出那架老祖宗传下的算盘,一如往常般,开始整理账目。他心中回味着宁瑜关于“算盘之心在于衡”的话,拨动算珠时,不再仅仅想着盈亏,更多了一份对“公道”的掂量。那算盘声,依旧缓慢、清晰,却似乎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在这条冷清的街道上,悠悠传开。

说来也怪,这天上午,陈记杂货竟陆续来了几位老主顾,买了些日常用品。交易时,陈老汉报出价格,拨动算盘,那算珠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落入顾客耳中,竟让他们心中莫名地感到一阵平静与踏实,仿佛这声音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与此同时,汇泉县城中,其他一些尚存良知的商铺掌柜,在拨弄自家算盘时,心头没来由地泛起一丝异样。他们听着自己那或急躁、或虚浮的算盘声,再对比记忆中似乎存在的某种更沉稳、更令人心安的声音,竟生出几分惭愧与自省。有些人下意识地放慢了拨算盘的速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之道,是否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偏离了某种根本的东西。

这种变化是微妙而缓慢的,如同水面下的暗流。

而在通源钱庄深处,赵万贯正志得意满地听着手下掌柜汇报着惊人的利润数字。他面前摆放着一架纯金打造的奢华算盘,但他自己是从不亲手拨弄的,在他看来,那是账房先生才做的低贱活计。他享受着数字带来的快感,却从未理解算盘真正的分量。

突然,他感到一阵没来由的心悸,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正在悄然流逝。他烦躁地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攘的街市,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踏实感,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去!看看今天市面上有什么异常!”他对手下吩咐道。

手下回报,一切如常,只是……似乎有些店铺的掌柜,不像往日那般焦躁了。

赵万贯皱紧了眉头。

接下来的几天,那种微妙的变化在持续发酵。越来越多商铺的算盘声,在不知不觉中,少了几分焦躁,多了一些沉稳。虽然他们依旧面临赵万贯体系的压榨,但内心那种纯粹的、被贪婪驱动的恐惧似乎在减弱,一种基于“公道”的微弱抵抗意识在悄然滋生。他们开始更认真地审视合同,更谨慎地对待借贷,甚至在私下交流时,开始谈论“诚信”与“长远”。

汇泉县上空那团浑浊的金色财气,开始出现细微的扰动。那由赵万贯掌控的、疯狂抽取利益的“漏斗”,效率似乎在下降。一丝丝清正的气息,从陈记杂货铺那样微小的节点弥漫开来,如同投入浑水中的明矾,开始促使浊质沉淀。

赵万贯明显感觉到了不对劲。钱庄的流水账目显示,一些本该到手的利润未能如期到位,一些原本听话的商户开始出现拖延和质疑。他试图施加压力,却发现效果大不如前。那种无形的、建立在恐惧与贪婪之上的控制力,正在松动。

他暴跳如雷,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他只知道,他的“算盘”似乎打不响了。

而真正导致局面逆转的,是一桩突如其来的事件。

县衙的师爷,一直是赵万贯的重要盟友,也是其盘剥商户的白手套之一。这天,师爷照例做假账,企图侵吞一笔修缮河堤的官银。当他拨动算盘,篡改数字时,那架他用了多年的、原本十分听话的算盘,珠子却突然变得滞涩起来,几次三番拨错位置,甚至有一颗算珠莫名崩断,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啪嗒”声。

师爷吓了一跳,心中莫名升起一股寒意。他换了一架算盘,结果依旧,总是无法顺利算出他想要的虚假结果,仿佛算盘在抗拒他的意志。与此同时,他脑中不时响起一种沉稳、清晰的算盘声,那声音让他心慌意乱,冷汗直流。

“邪门!真是邪门了!”师爷脸色发白,不敢再算下去。

巧合的是,当晚,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汇泉县,那段本应用官银修缮的河堤发生了小规模溃口,虽然及时堵住,未造成大灾,但此事引起了上面巡查御史的注意。彻查之下,师爷做假账、勾结赵万贯侵吞河工款的罪行败露,锒铛入狱。赵万贯虽凭借关系暂时脱身,但也元气大伤,声誉扫地。

此事如同一道惊雷,震醒了更多浑浑噩噩的人。人们纷纷传言,是老天爷看不过眼,让算盘都说了真话。那些原本还在犹豫的商户,彻底坚定了与赵万贯切割的决心。汇泉县的商业风气,为之一清。

陈记杂货铺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人们发现,在陈老汉这里买东西,价格公道,质量放心,那清脆沉稳的算盘声,听着就让人安心。他的铺子,成了汇泉县诚信经营的一面旗帜。

宁瑜和阿翎在汇泉县又停留了数日,看到那团失衡的财气逐渐归于平缓,虽然不可能立刻达到绝对的公平,但那种疯狂抽取、竭泽而渔的态势已被遏制,一种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生财之道开始慢慢复苏。

离开汇泉县的那天,阳光正好。街市上依旧热闹,但那些萦绕的算盘声,听在耳中,少了许多往日的焦躁与压迫,多了几分从容与实在。

阿翎高兴地说:“宁哥哥,现在的算盘声,好听多了!”

宁瑜颔首:“算盘声,亦是人心声。人心归于正道,算盘便复其本职。利益固然重要,然‘利’字旁边一把刀,需以‘义’为鞘,以‘信’为衡,方能长久。这汇泉县的经历,便是一课:无论是个人的立身处世,还是一地的经济发展,若失了公平诚信这‘定盘星’,再精妙的算计,终将如沙上筑塔,顷刻倾覆。”

他望着前方道路,总结道:“真正的财富,源于创造与交换,源于互信与合作。算计,当为这繁荣服务,而非成为倾轧与掠夺的工具。唯有拨正心中的那杆秤,才能拨响生活安宁、社会和谐的算盘声。”

阿翎认真地点着头,虽然那些大道理她还不全懂,但她记住了那架老祖宗传下的旧算盘,记住了陈老汉那沉稳拨算的身影,也记住了那重新变得清脆顺耳的算盘声。

两人身影渐行渐远,汇泉县的算盘声,依旧此起彼伏,却已谱写出全新的乐章。

(第一百零三话 《算盘声》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