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家书万金,新居留房
夏去秋来,汉城大学校园里的银杏树叶渐渐染上金黄。医学院三年级的课程比之前更加深入和繁重,银珠每日穿梭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生活节奏紧张而充实。新购入的位于江南区清潭洞的那套65平方米公寓,在中介李成俊的高效运作下,已经完成了所有手续,并且很快便以不错的租金租给了一位在附近金融机构工作的年轻白领。这笔新增的稳定租金收入,加上原有的商铺租金和少量理财收益,让银珠的财务状况更加游刃有余。她甚至拨出一小部分资金,订阅了几份国外的权威医学期刊,以便紧跟前沿知识。
这天下课后,银珠回到公寓,从信箱里取出一叠信件。大部分是广告和学校通知,但其中一封字体熟悉的手写信件让她眼前一亮——是阿爸郑汉采寄来的。她心头一暖,快步上楼回到房间,才小心地拆开信封。
信纸上是阿爸那略显潦草却有力的字迹:
“银珠吾女:
见信好。
算来又有月余未通电话,知你学业繁忙,阿爸亦在埋头创作,勿念。
首先告知一桩家事。经过再三思量,并与你欧妈多次商议,家中决定置换一套稍大些的住宅。眼下所住之处,虽温馨,然金珠毕业在即(她今年大四,实习、求职,往后回家居住时间恐更不固定),你虽久不在家,但阿爸总觉得,家中始终应有你一间房。以往条件所限,让你与金珠同处一室,终是委屈了你。如今阿爸稿费收入渐趋稳定,便想着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新居位于江南洞,面积较现居大了不少,有四间卧房。阿爸已明确,其中一间,无论你何时归来,皆为你保留。此举并非奢望你常回家住,只是盼你知晓,此间永远有你一席之地,一盏为你点亮之灯。”
读到这里,银珠握着信纸的手微微一顿,鼻腔涌起一阵酸涩。她(上官银珠)的灵魂深处,属于原身郑银珠的那部分记忆和情感,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与穿越者理性冷静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她清楚地知道,在这个重男轻女观念仍存、资源常向儿子倾斜的环境里,阿爸能主动提出为已经离家求学、看似短期内不会常回来的女儿专门保留一个房间,这份心意是何其珍贵。这不仅仅是一个房间,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承认,一种无声的宣言:在这个家里,你郑银珠的地位,与金珠、明元同等重要,甚至,因你的优秀和独立,更受阿爸的看重和珍惜。
她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看:
“此事已基本落定,预计下月便可搬迁。你欧妈对此事自然上心,近日忙于收拾整理。她虽偶有怨言,觉得你离家日久,对此事不甚热心,但大体上还是支持的。或许新环境能带来新气象吧。
再告知你一喜讯:明元的高考成绩已出,这小子争气,考取了汉城大学经营学院!总算未辜负你平日之督促与他自身之努力。家中正准备小小庆祝一番。明元甚是感念你这位怒那,言道若无你榜样在前,他未必有今日之志气。你金珠欧尼亦已知晓,她今年大四,实习求职,颇感压力,对你能专心医学,似有几分羡慕,你若有暇,可稍加问候。
最后,谈及阿爸自身。上一部连载小说反响不错,出版社已洽谈单行本出版事宜。更有好消息是,经友人推荐,一部新的小说已与《文学村》杂志社敲定,将于下月刊开始连载。题材仍是我所擅长之市井人情,希冀能再获读者青睐。家中经济你无需挂心,新居房贷压力在可控范围内,稿费收入足以支撑。你只管安心向学,精进医术,便是对阿爸最大之宽慰。
时值深秋,汉城天气转凉,务望添衣保暖,劳逸结合。勿忘按时用膳,身体为革命之本钱。
父:汉采 字
1991年8月20日”
放下信纸,银珠久久沉默。窗外是汉城繁华的夜景,而她心中却充满了来自远方家庭的复杂暖流。父亲的信,像一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涟漪。
阿爸小说即将连载,这是事业上的新里程碑;购置新居并特意为她留房,这是情感上的郑重承诺;明元成功考入名校,这是家庭未来的新希望。每一件事,都值得高兴。尤其是阿爸为她留房的决定,深深触动了她。这远比直接给她金钱支持更让她感到被尊重、被纳入家庭核心规划之中。
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穿越至今,她一直以超越年龄的理性和自律规划人生,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尤其是欧妈带来的负面影响。但阿爸郑汉采,却用他逐渐觉醒的父爱和沉默的支持,一次次地让她感受到血缘亲情的牵绊和温暖。这种温暖,对于骨子里渴望归属感的她(无论是上官银珠还是郑银珠)来说,是无法彻底割舍的。
“阿爸……”她低声呢喃。理性告诉她,应该继续保持距离,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但情感上,阿爸这次充满诚意的举动,让她无法不动容。或许,完全割裂并非最佳选择,在保持独立的同时,与阿爸和明元维系一种健康的、有界限的亲情,才是更成熟的处理方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