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汉城,暑热依旧,但清晨和傍晚已能感受到一丝初秋的凉意。银珠的生活像上了发条的钟表,精准而高效地运行着。解剖实验室的观摩经历,仿佛在她心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未平。那些沉默的“大体老师”带给她的震撼,远超单纯的视觉冲击,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和医学责任的深刻洗礼。
自从那次观摩后,银珠预习功课时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仅仅将那些骨骼、肌肉、器官视为需要记忆的冰冷名词,而是尝试去理解其背后的功能、联系以及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她甚至开始尝试用老教授书房里找到的、有些年头的显微镜观察一些自己制作的基础组织切片(从市场购买的肉类食材中小心获取),虽然粗糙,却是一种难得的实践。
这天下午,银珠刚结束一段关于神经系统传导的翻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电话铃响了。是李米妮。
“银珠!有个好消息!”李米妮的声音透着兴奋,“还记得带我们参观解剖实验室的朴志勋学长吗?”
“记得,朴学长很严肃,但讲解得很清楚。”银珠回答,心里有些好奇。
“他牵头组织了一个低年级的‘基础医学研究兴趣小组’,主要是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文献、讨论病例、甚至有机会在学长学姐指导下参与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现在正在招募成员,名额有限,需要提交申请和简单的学习计划。我觉得特别适合你!”李米妮语速很快,“你不是一直在自学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能让你提前接触科研思维,还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厉害的学长学姐!”
银珠的心跳瞬间加速。研究小组!这无疑是比预修班更进一步的平台,意味着她将有机会真正触摸到医学研究的大门。
“欧尼,这个小组……申请难吗?需要什么条件?”银珠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
“肯定有筛选。朴学长要求挺高的,看重的是潜力和态度,不完全是现在的知识量。申请需要写一份对医学的理解和未来学习规划,最好能体现你的独立思考能力。怎么样,要不要试试?我可以帮你把申请材料转交给朴学长。”李米妮热情地建议。
“要!谢谢欧尼!”银珠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马上开始准备申请材料!”这对于她来说,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机会。
“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会感兴趣。申请截止时间是下周一,你还有几天时间好好准备。加油!”李米妮又叮嘱了几句关于申请材料的注意事项,便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银珠立刻行动起来。她暂时放下了翻译工作,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申请材料的准备中。她反复斟酌字句,结合自己重生的经历、对医学的特殊感悟(包括解剖实验室的体验)、以及目前的自学情况,撰写了一份情真意切又逻辑清晰的申请陈述。她没有过分夸大,而是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医学的热爱、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愿意付出加倍努力的决心。她还附上了自己整理的部分预习笔记和绘制的解剖草图,作为学习态度的佐证。
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银珠感到一种久违的激情。这不仅仅是争取一个机会,更是一次对自我定位和未来方向的梳理。
『研究……小组……像真正的医学生一样讨论学问……』原身银珠的意识泛起微弱的波澜,带着一丝向往,但更多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朦胧感。仿佛那些曾经让她悸动的校园生活,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她的注意力,似乎越来越难以集中在这些具体而充满挑战的现实目标上。
穿越者银珠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她发现,当自己全身心投入对未来的规划时,原身那些细腻的情感波动、对过往人际的纠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淡化。就像一幅色彩鲜艳的画,正在慢慢褪色,变成一幅更冷静、更理性的蓝图。这种变化无声无息,却不可逆转。
周一,银珠将精心准备好的申请材料交给了李米妮。等待结果的过程不免有些忐忑,但她尽力用高强度的学习和翻译工作来填补这段时间的空隙。
周四,银珠收到了一封来自双门洞的家书。这次不是阿爸写的,信封上的字迹稚嫩却努力工整,署名是——郑明元。
银珠有些惊讶,又有些期待地拆开信。信纸上的字一笔一画,能看出书写者的认真:
“银珠怒那:
你好吗?汉城热不热?我放暑假了,每天都在家学习。阿爸很好,写作很忙。欧妈还是老样子。金珠欧尼放假回来了,不过她好像很忙,总是出去见同学,在家也老是打电话,说大学里的事情,我听不太懂。
怒那,我这次期末考试,数学考了全班第三!老师表扬我了。我会继续努力,向怒那学习。阿爸说怒那在学校很用功,让我不要打扰你。可是……我很想你。怒那,你在汉城大学,能看到很大的图书馆吗?是不是有很多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