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 > 第87章 雨后小故事

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 第87章 雨后小故事

作者:浅一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0:58:15

京城最大的茶楼“悦来居”内,座无虚席。

说书先生“锐口张”的招牌,在整个洛阳城都颇有名气。

往日里,他最爱说的段子是那刚刚平定的北境之战,尤其是那段杜撰出来的《定北王雪山斩凶兽,天神下凡救苍生》,每每都能引得满堂喝彩。

但今日锐口张的开场白,却有些不同。

就在所有茶客都以为他要继续讲定北王和那蛮族可汗时,他却清了清嗓子,将手中的醒木重重一拍。

“啪!”

“话说天下事,无非一个‘理’字。今日,张某不说神仙鬼怪,也不谈英雄好汉,就给各位爷,说两个新出炉的,关于咱们这官老爷的真事儿!”

他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才慢悠悠地开口。

“这第一个故事,叫《状元爷治水,万民皆哭》。说的是前不久黄河决堤,兰阳县遭了水灾。朝廷派去一位新科状元,孔大人,前去治水。这位孔状元,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四书五经倒背如流,锦绣文章提笔就来。”

“他到了兰阳,看着那滔滔洪水,不慌不忙。百姓问他怎么办,他捋着胡须说,‘子曰:智者乐水’,这洪水乃是上天对尔等的考验,尔等当以仁德感化之。”

“手下的小吏急了,说大人,堤坝快扛不住了!他眼皮都不抬,慢悠悠地写了首诗,叫《观河吟》,说要将此情此景,记录下来,以警后人。写完还让手下拿去裱起来,说要送给恩师做寿礼。”

茶楼内,众人先是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随即爆发出哄堂大笑。

“哈哈哈,这状元爷,是个傻子吧?”

“写诗治水?我还是头一回听说!”

锐口张等笑声稍歇,脸上却换上了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声音也沉痛起来。

“各位爷,别笑。三天之后,大堤决口,半个兰阳县,都成了泽国。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而我们的孔状元呢?他站在高岗之上,看着下方那一片汪洋,又有了灵感,再次提笔,写下了一篇名传千古的《兰阳悲》!”

“好一个《兰阳悲》!百姓都快死绝了,他倒成了名垂青史的大文豪!”

“这叫什么官?这叫催命的阎王!”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茶馆内的气氛,从哄笑变成了愤怒。

那些原本对读书人还心存敬意的商贾、百姓,此刻眼中都流露出了鄙夷和不屑。

“说完了悲的,”锐口张拖长了音调,卖了个关子,“咱们再说个喜的。”

“这第二个故事,叫《老卒筑城,一夫当关》。说的是北境有个叫黑石关的小城,城墙年久失修。朝廷派去的县令,也是个读书人,每日只知饮酒作诗,对修城墙的事,一拖再拖。”

“眼看蛮子就要打过来了,城里有个退伍的老兵,姓李,急了。他不识字,大道理也不会讲,但他以前在军中,是专门负责修筑工事的。他找到县令,说再不修城,大家就都得死。”

“那县令怎么说?他指着老李的鼻子骂,说‘你一个大头兵,懂什么?圣人云,德能退敌!只要我们心诚,蛮子就不敢来!’把老李给轰了出去。”

“后来呢?后来呢?”堂下有心急的听客追问道。

“后来,老李自己带着乡亲们干!他不懂什么之乎者也,但他会用绳子量角度,会算一方土需要多少人力,会看哪里是承重的关键。他们没日没夜地干了十天,硬是用泥土和石块,把那段破烂的城墙,给加固了起来。”

“城墙修好的第二天,蛮子的游骑兵就到了。那县令老爷早就吓得屁滚尿流,躲到了地窖里。是那个老兵老李,带着全城的青壮,就靠着那段不起眼的土墙,硬生生地扛住了蛮子三天的进攻,等来了援军!”

“好!”

“这个老李,是条汉子!”

“这才是真本事!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关键时刻,还不如一个泥瓦匠!”

“要我说啊,以后这当官的,就该考怎么修墙,怎么算账!别整天考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原本还在议论纷纷的茶客们,立刻跟着齐声附和起来。

“对!说得对!”

“咱们定北王殿下不就提议了吗?科举要考策论,考实务!我看就该这么办!”

“没错!让那些只会写诗的状元公,都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别再出来祸害百姓了!”

茶楼里的风向,不知不觉间,已经发生了变化。

同样的故事,在洛阳城大大小小数十家茶楼、酒肆,同步上演。

“状元治水”和“老卒筑城”的故事,很快便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甚至被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谣,连三岁的孩童都会唱。

“百无一用是书生,实干才能兴邦”这句原本只在市井之间流传的戏言,竟成了无数京城百姓的共识。

庙堂之上,士大夫们在高喊“祖宗之法不可变”。

江湖之中,老百姓们在议论“百无一用是书生”。

东宫。

太子朱标听着属官的汇报,脸上的温润之色一点点褪去,眼神也变得阴沉下来。

“又是这套把戏!”

他将手中的茶杯顿在桌上,杯中的茶水都溅了出来,打湿了面前的奏疏,

“上一次,他用一曲《北境悲歌》,让刘邦成了天下笑柄。这一次他又想用这两个不入流的故事,来动摇我大夏的取士之本!简直是……斯文扫地!”

“殿下息怒。”一旁的东宫詹事忧心忡忡地说道,

“只是,如今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我等若是强行禁止,怕是会落人口实,反而助长了那萧济安的气焰。”

“禁?”朱标冷笑一声,“孤为何要禁?”

他看着窗外,目光深邃。

“他以为靠着这些市井之间的小聪明,就能撼动我儒家传承千年的道统吗?可笑!”

“他越是如此上蹿下跳,那些真正手握权柄的世家大族,就越会视他为眼中钉。他这是在自掘坟墓!”

沛王府。

三皇子刘邦听着同样的消息,却是发出了幸灾乐祸的大笑。

“哈哈哈哈!这个老五,还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又在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了!”

他对一旁的谋士说道:

“去,给这把火再添点柴。就说定北王之所以要推行‘糊名誊录’,是因为他早已在寒门士子中,内定好了人选。他这是要借着改革之名,为自己培植党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