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 > 第72章 三弊三策(上)

定北王府的马车,在暮色四合中缓缓驶回。

萧济安的心情却不似这渐沉的夜色,反而因为宋濂那篇《科举兴废论》而激荡不已。

他仿佛看到了一扇窗,一扇足以让他在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里,撬动整个天下的窗。

越是临近王府,车外的喧嚣声便越是清晰地传入耳中。

不同于迎接他凯旋时的那种狂热欢呼,此刻的喧嚣,带着围观、议论的嘈杂。

“怎么回事?”

王若薇也察觉到了不对劲,她掀开车帘的一角向外望去,清秀的眉头微微蹙起。

只见王府门前那片宽阔的广场上,此刻已是人头攒动,黑压压地围了一大圈百姓,将王府的大门堵得水泄不通。

而在那人群的中央,一个身穿洗得发白儒衫的清瘦身影,正脊梁笔直地跪在冰冷的石板上,一动不动。

“就是他,”马车里的萧济安,只看了一眼便认了出来,“宋濂。”

他能感受到,那看似单薄的身影里,蕴含着一股何等倔强与孤勇的力量。

“停车。”

萧济安的声音沉稳。

马车停下,王府的亲卫立刻上前开路。

“王爷回来了!定北王殿下回来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随即如潮水般向两旁退开,让出了一条宽阔的通道。

无数道目光,汇聚在了那辆停下的马车上。

有好奇,有敬畏,更有期待。

萧济安没有理会那些目光,他下了马车,径直走向那个跪在地上的人影。

宋濂听到动静,也缓缓抬起了头。

当他看到那个在传说中被描绘成天神下凡的年轻王爷,此刻正穿着寻常人家的便服,一步步向自己走来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更多的是坚毅。

“草民宋濂,参见定北王殿下。”

他没有起身只是对着萧济安,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宋先生请起。”

萧济安没有让他磕下去,而是在他额头触地之前,亲手将他扶住。

这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周围的百姓看得真切,人群中响起一片低低的赞叹声。

堂堂亲王竟对一个穷酸书生如此礼遇,这与他们印象中那些眼高于顶的权贵截然不同。

“先生何故行此大礼?”

萧济安扶起宋濂,温声道,

“先生有强国之策,乃是为国为民,何罪之有?该行礼的是济安才对。”

宋濂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眼中那份不似作伪的真诚,心中那股因长跪半日而生的委屈与不甘,竟消散了大半。

自己没有跪错人。

“王爷若是不应,草民便长跪不起。”

宋濂的脾气,也如他的文章一般,带着一股刚健的风骨。

“哈哈哈,”萧济安朗声笑道,

“先生的文章,我已在路上拜读。字字珠玑,如醍醐灌顶。如此良策,济安岂有不应之理?”

他转头对早已在门口候着的管家刘福道:

“开中门,迎客!”

刘福愣了一下,随即连忙应道:

“是!”

随着管家一声令下,那两扇沉重的朱漆中门,在众人震撼的目光中,缓缓向内打开。

这在古代,是迎接最尊贵客人的最高礼节。

萧济安竟要用此等礼遇,来迎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魄书生。

围观的百姓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而宋濂本人更是怔在当场,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萧济安没有在意众人的反应,他扶着宋濂的手臂,又对一旁的刘福吩咐道:

“刘福,派人送些茶水给街坊们,天冷,别冻着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议论纷纷的人群:

“另外,传我的话,今日之事到此为止。莫要再议论,惊扰了先生清誉。”

这两句话,一句体恤百姓,一句维护文人。

让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读书士子,心中都升起一股暖意。

刘福连忙躬身领命:“老奴明白!”

“宋先生,外面天寒,我们府内详谈。”

萧济安再次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宋濂看着那洞开的中门,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王爷眼中的欣赏与尊重,又听着他那处处为自己着想的话语,他那颗因世事艰难而变得有些冰冷的心,此刻被一股滚烫的暖流融化。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多言,对着萧济安行了一个拜见主君般的大礼,长长一揖。

“草民宋濂,遵命。”

萧济安亲自将那位风骨傲然的落魄书生,请进了王府。

府门之外,那些围观了半日的百姓,在看到定北王殿下不仅礼贤下士,更心怀百姓时,爆发出一阵更加由衷的赞叹。

议论声中,定北王府的朱漆大门缓缓关闭,将外界的喧嚣隔绝。

萧济安亲自将宋濂引至温暖的书房,王若薇也已提前吩咐下人备好了姜茶和热粥。

她亲自端了上来,对着宋濂温婉一笑:“先生辛苦,先用些热粥暖暖身子吧。”

这份礼遇,让跟在身后的管家刘福都看呆了。

王爷亲自相迎,王妃亲自奉粥,他从未见过那家主子对何人如此礼贤下士。

宋濂更是受宠若惊,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连忙起身想要行礼。

“先生不必多礼。”

萧济安将他按回座位,“在我府中,没有这么多规矩。若薇,你也坐。”

待一碗热粥下肚,驱散了身上的寒气,宋濂那因长跪而有些僵硬的身体,才终于缓过神来。

他看了一眼这对同样年轻的王爷与王妃,心中感慨万千。

一位是功高盖世的军神亲王,一位是出身相府的千金贵胄,却都没有半点架子,待他一个落魄书生竟如上宾。

这份礼遇,让他愈发坚定了自己没有投错人的信念。

他放下碗正准备起身行礼,萧济安却先开了口。

“先生的《科举兴废论》,我已拜读。”

萧济安没有开门见山地直接夸赞,而是将那份写得密密麻麻的策论,放到了宋濂面前继续说道:

“先生在策论中言,‘科举之弊,在因循守旧,不重实务’。此话虽是一针见血,但未免有些笼统。先生可否为我详述,这科举究竟是如何不重实务,又是如何因循守旧的?”

萧济安想知道眼前这个书生,是真的有经世之才,还是只会空谈阔论的又一个腐儒。

宋濂闻言,不假思索地答道:

“回王爷,草民以为,其弊有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