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 > 第81章 朝堂论战

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 第81章 朝堂论战

作者:浅一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0:58:15

崇文殿,大夏王朝的廷议之所。

今日的崇文殿,气氛比往日要凝重数倍。

天武大帝高坐于御座之上,神情平静,目光如渊,让人看不透深浅。

御阶之下,左侧是以太子太师、礼部尚书孔文正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一个个神情肃穆,衣冠整齐,仿佛即将奔赴一场扞卫圣人与传统的决战。

右侧,则是以丞相王道和几位兵部老将为代表的少数支持者,人数虽少,气势却不弱。

而萧济安,这位搅动了整个京城风云的定北王,正一袭王袍安静地站在队列的前方,神色无波无澜。

他的身边不远处,太子朱标脸上挂着惯有的温厚笑容,但那偶尔扫向萧济安的目光里,却藏着不易察觉的审视。

沛王刘邦站在人群中,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嘴角却噙着一抹看好戏的冷笑。

燕王朱棣则依旧站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双目微阖,如同入定的老僧。

“陛下,时辰已到。”

内侍总管王承恩一声轻唱,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天武大帝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下方神态各异的群臣,开口道:

“今日廷议,只论一事。关于定北王所奏‘科举改革’之策,诸位爱卿,有何见教?”

他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孔文正便迫不及待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对着龙椅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随即看向萧济安,目光如电,声音更是如同洪钟。

“陛下!老臣以为,定北王殿下此策,乃是乱国之策,万万不可行!”

他一开口,便给这场改革定了性。

“殿下于经义之外,增设‘策论’,又欲推行‘糊名誊录’之法。老臣愚钝,敢问殿下,此举意欲何为?”

他的声音带着一股金石般的质感,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内。

“孔大人言重了。”萧济安从队列中走出,对着这位三朝元老躬身一揖,姿态谦和,

“济安不敢言改,只是想在祖宗之法上,稍作增补,以期能为我大夏,多揽几位实干之才罢了。”

“实干之才?”孔文正冷笑一声,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

他猛地一甩衣袖,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痛心疾首的愤怒。

“我大夏立国百年,开科取士,所取者,皆是熟读圣贤之书,深明大义的君子!

他们以孔孟之道修身,以礼义廉耻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这,才是我大夏立国之本,文脉之根!”

“殿下倒好!竟要将那商贾走卒之术,搬上大雅之堂!

要让那些只知计算钱粮,懂得修补河堤的‘匠人’,与我辈圣贤门徒同列!简直是荒唐!荒唐至极!”

他指着萧济安,厉声喝道:“此乃奇技淫巧!是动摇国本,败坏圣贤门风!老臣……老臣决不答应!”

孔文正在士林之中声望极高,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他这一开口,立刻便有数十名官员出列附和。

“孔尚书所言极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教化之本,在于明德。殿下此举,乃是以术乱道,舍本逐末!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充斥的将尽是些只知算计、不懂德行的小吏,国将不国!”

“况且,那‘糊名誊录’之法,看似公平,实则荒谬!选才之道,在于观其文,知其人。

文章风骨,与其家学、师承、品行息息相关。若不知其人,仅凭一纸文章,如何能辨其忠奸贤愚?此乃不信君子,反用小人之法,其心可诛!”

“武夫弄权,妄议国是!”

“动摇国本,其心可诛!”

“殿下乃武勋亲王,当为国戍边,开疆拓土,何故要来干涉我文官取士之事?此乃越俎代庖!”

“请陛下申饬定北王,以正视听,安天下读书人之心!”

一时间,整个崇文殿都充满了对萧济安的口诛笔伐。

太子朱标站在一旁,看着被群臣围攻的萧济安,眉头微蹙,像是在为他担忧,但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却出卖了他真实的心情。

沛王刘邦更是幸灾乐祸,只差没把“斗死他”三个字写在脸上。

丞相王道看着这一幕,眉头微皱,正欲出列,却被萧济安用一个极其隐晦的眼神制止了。

面对这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指责,萧济安依旧站在原地,脊梁挺得笔直,仿佛那些足以将人淹没的唾沫星子,都只是拂过他衣角的微风。

他等到殿内的声浪稍稍平息,才再次开口,

“孔尚书,各位大人。”

他的声音引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重新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各位大人引经据典,畅谈圣人之道,济安听之,受益匪浅。”

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先行礼,先捧对方一手。

“济安也知,治国之本,在于教化。但济安斗胆,想请教孔尚书一个问题。”

他环视着那些对他怒目而视的官员,不疾不徐地问道:

“敢问诸位大人,我等十年寒窗,读圣贤之书,为的究竟是什么?”

“自然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名年轻的御史,想也不想地答道。

“说得好。”萧济安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那晚辈再问一句,上月黄河决堤,兰阳县万民流离失所,朝廷派去的钦差乃是上一科的状元郎,他诗词歌赋,天下无双,可面对滔滔洪水,他除了写几首悲天悯人的诗,和向朝廷要钱要粮的奏折之外,又做了什么?这算是治国吗?”

那名年轻御史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萧济安没有停下,他看向了兵部的一名官员。

“晚辈再问,我大夏北境,为何屡屡被蛮族袭扰?只因我朝派往边关的监军、文吏,皆是皓首穷经的书生。

他们连马都骑不稳,连刀都拿不动,让他们去计算粮草,督造军械,岂非是让猫去守鱼塘,让羊去看谷仓?这算是平天下吗?”

这一连串的反问,字字诛心,让刚才还义愤填膺的官员们,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殿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之前那些叫嚣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官员,此刻都有些底气不足了。

因为萧济安说的是事实。

是他们这些身处庙堂之上的读书人,不愿去承认却又血淋淋存在的事实。

就在这短暂的沉默中,萧济安对着御座之上的天武大帝,躬身一揖。

“父皇,儿臣有一人举荐。此人乃江南名士,宋濂。于科举之道有些独到见解,可否允其上殿,为父皇与各位大人,分说一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