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 > 第74章 可靠的“盟友”

自那夜之后,宋濂便正式成了定北王府的第一位谋士。

接下来的几日,王府书房的灯火,几乎夜夜不熄。

萧济安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与宋濂一起,反复推敲、完善着那份“科举改革方案”。

萧济安以前世的眼光和政治手腕,为改革定下大的框架和方向。

而宋濂则以其深厚的经义功底和对官场积弊的深刻理解,为这份框架填充血肉,使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语境,也更具操作性。

王若薇则担起了“后勤”的职责。

她每日亲自下厨,为两人准备可口的饭菜,在他们争论不休时,送上一壶清香的茶水,在他们熬到深夜时,为他们披上一件御寒的衣裳。

看着自己的丈夫与那名才华横溢的谋士,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殚精竭虑,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这份经过反复推敲的改革方案,最终凝练为两把利剑,直指科举制度的两大要害。

第一把剑,名为“破格”——在传统的经义考试之外,增设“策论”一场。策论,不考经义,只考实务。

考题可以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如何增加朝廷税收,如何应对北境边防。

这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却为那些没有家学渊源,却拥有实干之才的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扇真正的希望之门。

第二把剑,名为“公平”——全面推行“糊名誊录”之法。

将所有考生的姓名、籍贯在批阅前尽数遮盖,再由专人重新抄录试卷,呈送考官。

这一招釜底抽薪,旨在斩断考官与考生之间可能存在的任何私人联系,让家世背景在批阅环节彻底失效。

一为破格,一为公平。这两项改动,看似只是技术调整,实则如一把锋利的尖刀,要将盘根错节的世家利益与僵化的取士规则,一同切开。

但一份完美的方案,并不能保证成功。

他还需要盟友。

第一个盟友自然是他的岳父,当朝丞相王道。

相府书房内,王道拿着那份已经修改了十几遍的改革方案,一言不发,看了足足有半个时辰。

“岳父大人以为,此计……可行否?”

萧济安有些紧张地问道。

王道缓缓放下方案,那双浑浊的老眼中精光一闪。

“好计。”

他吐出两个字,“此计之妙,在于它并非全盘推翻,而是在祖宗之法上‘添砖加瓦’。如此一来,那些老顽固们,便失了最强的口实。”

“但,”他话锋一转,

“你莫要小看了此事推行的难度。你动的,不是礼部,不是太子,而是天下所有世家大族的根基!他们会像被踩了尾巴的疯狗一样,联合起来将你撕成碎片。”

“济安明白。”

萧济安点了点头,“所以,我需要岳父大人的帮助。”

“老夫会帮你。”

王道点了点头,“朝中,尚有几位不愿与东宫同流合污的老臣,我会去说服他们。但光有我们还不够。你还需要一把更锋利的刀。”

萧济安心领神会:

“岳父说的是……御史台?”

“不错。”

王道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你需要一个由头,一个让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在朝堂上,将这份方案抛出来的由头。而最好的由头就是一场弹劾。”

这番话,与萧济安之前的谋划不谋而合。

从相府出来,萧济安又恰巧在街上,遇到了他的好盟友,六皇子司马懿。

“五哥,几日不见,气色越发好了。”

司马懿依旧是一副热情洋溢的模样。

“是吗?”

萧济安故作苦恼地叹了口气,“我倒是觉得,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哦?五哥何事烦忧?说与小弟听听,看我能不能为你分忧。”

司马懿立刻来了兴趣。

“还不是礼部那摊子事。”

萧济安压低了声音,

“我奉父皇之命,去整理历年科举的旧档。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科举之中,竟藏着如此多的龌龊!徇私舞弊,结党营私,简直是触目惊心!”

他将自己准备好的一份简化版的舞弊证据,塞到了司马懿手中。

司马懿看完,脸上立刻露出了义愤填膺的神色,心中却乐开了花。

来了!

鱼儿终于要咬钩了!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他痛心疾首地说道,“五哥,此事关系国本,绝不能姑息!你打算怎么做?”

“我……”萧济安面露难色,“我人微言轻,孔尚书又是太子的老师……我怕……”

“五哥怕什么!”

司马懿拍着胸脯,大包大揽地说道,

“你忘了我上次跟你说的?御史台!用御史台的疯狗去咬他们!

此事交给我,我认识几位都察院的御史,个个都是不畏强权的铁骨忠臣!我这就去联络他们,明日早朝定要让这群国之蛀虫,无所遁形!”

“如此……多谢六弟了!”

萧济安脸上露出感激涕零的神情。

两人依依惜别。

看着司马懿远去的背影,萧济安神情变得意味深长。

翌日,早朝。

天武大帝高坐龙椅,神情一如既往的威严。

百官奏事,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

就在朝会即将结束时,都察院左都御史张维,突然出列。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臣要弹劾礼部,玩忽职守,结党营私,败坏我大夏取士之道,动摇国本!”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所有人的目光,都唰的一下落在了文官之首,礼部尚书孔文正的身上。

孔文正苍老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是滔天的怒火。

“张维!你血口喷人!”

他气得胡子都在发抖,“我礼部掌管科举百年,为国抡才,何曾有过玩忽职守之说?!”

“孔大人莫急。”

张维冷笑一声,“本官既敢弹劾,自然是有证据!”

他话音刚落,又有数名御史同时出列,齐声附和:

“臣等,附议!”

这些人正是司马懿为萧济安找来的刀!

太子朱标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朝堂之上,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所有人都争论不休,将矛头对准礼部和东宫之时,那个一直被众人遗忘的定北王萧济安,缓缓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他走到大殿中央,所有争吵声,都因为他的动作而渐渐平息。

“父皇,各位大人。”

他先是对着龙椅和百官行了一礼,然后朗声说道:

“礼部是否有罪,儿臣不敢妄议。但儿臣这些时日,在整理科举旧档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草拟了一份‘科举增补之策’,斗胆请父皇与各位大人御览。”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由太监呈了上去。

“儿臣以为,科举之弊,不在于人,而在于制。与其互相攻讦,不如思变图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