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 > 第140章 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

孔文正毕竟是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

在最初的震惊之后,一股巨大的羞辱感涌上心头。

“巧言令色!强词夺理!”

他厉声喝道,试图用声音的洪亮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慌乱,

“殿下这是在混淆视听!将‘术’与‘道’混为一谈!老夫从未否认实务之才的重要性,但,若无圣人大道作为指引,若无仁义礼法作为根基,那些所谓的‘实务之才’,与暴秦之酷吏,又有何异?!”

“他们纵有通天之能,若心术不正,只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灾祸!殿下此言,乃是舍本逐末,颠倒黑白!”

他这番反驳不可谓不犀利,立刻便赢回了部分监生的认同,堂下再次响起了一阵附和之声。

然而,面对他的反击,萧济安却是摇了摇头,脸上甚至流出失望的表情。

“本王原以为,与孔太师这等当世大儒辩论,能听到一些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

“却不想,太师翻来覆去,依旧是这套‘道’、‘术’之辩的陈词滥调。”

此言一出,孔文正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你……你这竖子!竟敢说圣人之道是陈词滥调?!”

“难道不是吗?”

萧济安目光如刀,直视着孔文正的眼睛,

“太师口口声声,说道术之别。那本王再问你一句,是先有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才有了所谓的‘道’;还是先有了虚无缥缈的‘道’,才有了这天下万民?”

“这……这自然是……”孔文正被他问得一时语塞。

“既然太师答不上来,那本王便替你答。”

萧济安没有再给他任何辩驳的机会,他对着堂下那数千名或困惑,或愤怒,或期待的学子,朗声说道:

“经义,是前人总结的经验。道理,是智者归纳的感悟。它们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火把,是让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的根基。这一点,本王从未否认。”

“但是!”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

“当一门学问,不再放眼未来,而只知沉溺于过去;当一群读书人,不再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只知在故纸堆里,争论那千年前的一字一句究竟是何含义时——”

“这门学问,便已经死了!”

“这群读书人,也便成了守着坟墓的僵尸!”

“轰——!”

他说完,整个国子监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他这番离经叛道的言论震得大脑一片空白。

他说……圣人经典是故纸堆?

他说……当世大儒是守墓的僵尸?!

“放肆!一派胡言!”

“反了!反了!他竟敢如此污蔑圣人!”

高台之上,那十几位大儒纷纷起身,一个个吹胡子瞪眼,指着萧济安破口大骂。

萧济安没有再理会他们,跟这些已经将自己思想彻底禁锢的人,再多的言语辩论都毫无意义。

他对着身后的宋濂,开口说道:

“宋先生,笔墨伺候。”

宋濂先是一愣,但随即,他明白了过来。

“是!殿下!”

很快,一张巨大的书案被两名内侍抬到了大堂的正中央。

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是要做什么?

吵不赢,就要开始写字画画了?

就连孔文正等人,也是一脸的错愕与不解。

在全场数万人困惑、不解、好奇的目光注视下,萧济安走到了那张巨大的书案之前。

他闭着眼,深吸了一口气,立于案前,迟迟没有动笔。

耳边,那原本嘈杂的大堂,似乎在这一刻彻底安静了下来。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疫区之内,刘三娘跪在地上无声流泪的脸;

浮现出新民村里,那个叫丫丫的小女孩递给他那朵黄色野花时,那双清澈又胆怯的眼睛;

浮现出宋濂为了天下寒门向他躬身叩首时,那花白的双鬓与弯曲的脊梁;

浮现出茅元仪在谈及水利工程时,眼中那无法抑制的热爱与光芒。

最终,所有的画面,都定格在了他前世,那位将他从孤儿院带出来、教他读书识字的老教授,在临终前拉着他的手,用尽最后力气说出的那句话。

“济安,读书,不是为了让你自己过上好日子。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过上好日子……”

所有的思绪都化作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磅礴文气,凝聚在了他的笔尖之下。

他睁开眼睛,提起那杆饱蘸了徽州墨香的狼毫大笔,手腕悬空,没有丝毫犹豫,在那张洁白如雪的巨大宣纸之上,落下了笔。

一笔一画,皆如刀刻斧凿。

四个大字,跃然纸上。

——《为民学论》!

写罢标题,他笔锋一转,毫不停顿。一行行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骈体文,便从他的笔下流淌而出。

“……天地立心,生民立命,此乃学问之本源,士子之初心也!然,观当今之学,多务虚名,而鲜涉实务。庙堂之上,高谈阔论者众,而躬耕实践者寡……”

他的字写得极快,却又极稳。那是一种融合了颜筋柳骨,又带着一丝沙场金戈之气的独特书体,大气磅礴,自成一派。

所有懂行的人,仅仅是看到这手字,便已是心神巨震。

一个自幼在边关长大的武夫,怎能写出如此宗师气象的书法?!

而当他们凝神细看那文章的内容时,更是被惊得头皮发麻。

“……或曰:君子不器。此言谬矣!夫器者,所以载道也!舟船为器,可渡江河;车马为器,可达千里;

律法为器,可安社稷;兵戈为器,可卫家国!无器,则道为空谈!弃器而论道者,无异于缘木而求鱼,水中而捞月!”

这篇文章,引经据典,却又字字句句都在推翻那些经典的固有论断!

他用最古典的文体,阐述着最新潮,最大逆不道的思想!

高台之上,太子和刘邦脸上的血色早已褪得一干二净。

他们死死地盯着那篇正在成型的文章,只觉得手脚冰凉,后背渗出一层冷汗。

文武双全?

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文武双全了!

这种思想,这种见地,这种文采,简直是妖孽!

萧济安的笔越写越快,情绪也愈发激昂。

“……哀哉!我堂堂大夏,竟无一人,愿为工农之学,立言作传?悲夫!我泱泱上国,竟视算学为商贾之末技,视格物为奇技之淫巧?”

“敢问诸君!”

“穷经皓首,若不能为饥民谋一粒粟,则经义与废纸何异?!”

“口诵圣贤,若不能为冤魂伸一寸直,则圣贤与木偶何别?!”

当这两句振聋发聩的诘问从他的笔下化作那一个个墨字时,台下,终于有年轻的监生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激荡,他猛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嘴里下意识地跟着念诵着那两句话。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

他们看着高台之上那个挥斥方遒的身影,只觉得心中那座被先辈们构建起来的,名为“士农工商”的等级壁垒,正在一寸寸地崩塌、碎裂!

当萧济安写下了最后一个字,他将笔重重地顿在砚台之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整篇文章,一气呵成!

他没有停歇,而是拿起那张墨迹未干的宣纸,走到高台的最前方,亲自将其当众高声诵读!

他的声音慷慨激昂,他的情感悲天悯人。

那一个个方块字,在他的口中被注入了灵魂,敲击在所有人的心头。

台下,那数千名站立的学子,从最初的惊愕,到中途的震撼,再到最后的集体热泪盈眶!

他们跟着他的声音,无声地念着那篇文章。

当他念到最后一句时,已是声嘶力竭,满怀悲愤!

“故!今日之学,当为民而学!今日之士,当为民而立!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不明民情,不解民苦,不为民谋,何以称‘明德’?何以言‘亲民’?!”

“士不为民,枉称士也!学不济世,何以学为!!!”

念罢,萧济安将手中的宣纸放下。

他环视着台下那一张张被泪水与激动所浸染的年轻脸庞,用尽全身的力气,问出了最后一句话

“诸君,我等读书,究竟,是为了一己之功名富贵?!”

“还是为了……这天下苍生——!!!”

最后一个“生”字,如龙吟,如虎啸,响彻云霄!

人群中,一个年轻的监生涨红了脸,用尽全身的力气吼出了那五个字:

“为天下苍生——!”

紧接着,成百上千的声音汇聚在了一起!

“为天下苍生!!”

“为天下苍生——!!!”

那充满了年轻人的热血与理想,充满了被点燃的激情与抱负,汇成一股足以改变时代的洪流,彻底淹没了整个广场。

孔文正、董仲等十几位大儒呆呆地站在原地。

他们看着那篇字字泣血的文章,听着那句句诛心的质问,只觉得眼前发黑,耳边嗡嗡作响。

“噗......”

一名年事已高的大儒更是当场气血攻心,一口鲜血喷出,直挺挺地向后倒去,不省人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