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大厅内,时间仿佛凝固。古朴的石碑静默矗立,其上的立体几何符号缓缓流转,仿佛在演绎着宇宙的生灭。石碑下,那潭银色的“原始星源”流淌着静谧的微光,而悬浮的黑色“静默核心”碎片则散发着吞噬一切波动的虚无之力。空中由星光凝聚的警告文字如同审判的倒计时,冰冷地闪烁着。
七十一小时。
叶倾城站在距离石碑三步之遥的地方,能清晰地感受到两股截然相反、却又同样浩瀚的力量。一股是孕育万物的生机本源(星源),一股是终结一切的绝对静默(核心)。教授瘫坐在她身后不远处,脸上交织着绝望、渴望与恐惧,失去了手提箱中的终止代码,这两件传说中的物品成了唯一的希望,但警告中的“存在性悖论反噬”和“提前触发最终归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洞察术】在极度虚弱下已无法提供有效信息,只有本能的警兆在疯狂嘶鸣。寂灭道种如同风中残烛,仅能维持她意识不散。
怎么办?
使用它们,可能瞬间被悖论撕裂,或成为引爆终末的导火索。
不使用,七十一小时后,“归零协议”将抹除一切,任务失败,自身也可能被“观测之眼”清除。
没有万全之策,只有赌上一切的抉择。
叶倾城的目光掠过那潭银色星源。其中蕴含的纯净生机,让她几乎枯竭的灵体感到一丝本能的渴望。而那块黑色晶体,则让她意识深处的寂灭道种产生一种既排斥又隐隐吸引的复杂悸动。
林枫的警告在脑海中回响:“…勿直视…找到…‘星锚’…的…倒影…方能固守本心……”
星锚的倒影……是指这寂灭核心吗?固守本心……是提示她如何对抗悖论反噬的关键?
她回想起守墓人的话:“真相,往往比毁灭更可怕。”以及幽影临终提到的“协议归零”。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更深层的阴谋——“观测之眼”或许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归零”是其期望的“实验结果”。
那么,阻止“归零”,或许本身就是对“观测之眼”的一种反抗?这能否成为在悖论中锚定自身的“支点”?
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在她心中迅速成型。
她转身,看向教授,声音因虚弱而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教授,我需要你帮我。”
教授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光:“怎么做?”
“我不会直接使用它们的力量去攻击或修复什么,那无异于自杀。”叶倾城走到石碑前,凝视着那两件物品,“我要做一个‘诱导’和‘屏蔽’。”
她指向“静默核心”碎片:“它的‘绝对静默’特性,或许能暂时创造一个‘观测之眼’无法窥视的盲区。哪怕只有一瞬。”
她又指向“原始星源”:“而它的‘本源创造’之力,或许能在那个盲区内,激发一丝‘万机之魂’底层逻辑中可能残存的、未被完全污染的‘初始指令’或‘纠错机制’。”
“你要在‘静默’中,播下一颗‘修正’的种子?”教授明白了她的意图,脸上露出骇然之色,“这太疯狂了!如何控制?如何确保种子不会瞬间被静默吞噬,或者反过来引爆星源?”
“所以需要‘引导’和‘平衡’。”叶倾城深吸一口气,“我需要你,利用你对‘万机之魂’系统的了解,在我触碰到它们的瞬间,将你的设备连接到这个遗迹可能存在的任何古老接口上。不要尝试入侵,只是……‘共鸣’。用你作为‘先民’后裔的知识和意志,去‘请求’或‘唤醒’这片遗迹本身可能存在的、记录着‘真相’的‘记忆’或‘协议’。为我们争取一个‘支点’。”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同时,我会用我的方式,尝试‘平衡’这两股力量。成败在此一举。”
教授看着叶倾城眼中那不属于“莉娜”的、历经磨难沉淀下的坚毅与智慧,一咬牙,重重点头:“好!我这条老命,就赌在这一把上了!”
他挣扎着爬起来,从破损的工具包里翻找出最后几根接线和那个勉强还能开机的老旧设备,开始在石碑基座周围寻找可能的接口。
叶倾城则闭上眼睛,将全部心神沉入意识海。她不再试图“压制”寂灭道种的反噬痛苦,而是去“感受”它,感受那份源于林枫的、对万物终极寂灭的理解。她要将这份理解,作为接触“静默核心”的“钥匙”。
同时,她回忆着圣树之种带来的生机,回忆着骑士王庭世界的牺牲与守护,回忆着自身作为“变量”的存在意义。她要将这些“生”的执念,作为接触“原始星源”的“桥梁”。
她要在极致的矛盾中,找到那一丝动态的平衡。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教授终于在石碑侧面找到一个极其隐蔽的、非标准的数据接口,艰难地进行连接和调试。叶倾城则如同老僧入定,气息越来越微弱,仿佛要与周围的寂静融为一体。
就在倒计时进入第七十小时整的时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